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样去评价杨维桢的一生

怎样去评价杨维桢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60 更新时间:2024/1/18 22:29:46

杨维桢简介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泰定四年中进士,放天台县尹,因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免官。后任职钱清盐场,因请求减轻盐税被斥为忤上,以至十年不调。

后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继升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避乱居富春山,后迁居钱塘。张士诚居浙西时屡召不赴,后徙松江,从此遨游山水,以声色自娱,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求教不绝。


杨维桢的生平经历

杨维桢自幼颖悟,能“日记文章千言”,黾勉读书,为增见识,少时又游学甬东。

泰定四年中进士,任天台县尹,因依法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被黜。继任职钱清盐场司令,因请求减轻盐税不允,决意投印去官,方获准减额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获升迁。

元修辽、金、宋三史,他作“正统辩”千言,总纂官欧阳玄赞叹:“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后调任江西儒学提举,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乱,浪迹浙西。

杨维桢后以冒犯丞相达识帖睦迩而徙居松江,筑园圃蓬台。他又周游山水,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坐于船上吹笛,或呼侍儿唱歌,酒酣以后,婆娑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明太祖派翰林詹同奉印登门召其纂修礼、乐书,婉辞不去,答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以明不仕两朝之意。为躲避官府,回到家乡全堂。兵丁追至,路遇,杨维桢将紫暘宫念作柴汤官,兵丁以其不识字,任其自去。洪武三年,再被有司敦促,无奈赴京,赋《老客妇谣》一首再明不复出仕。

抵南京,见朱元璋,奏称:“陛下竭吾所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留京百有一十日,俟所修书叙例略定,即乞归家。

朱元璋碍其名望太大,不敢过于勉强,行前宋濂赠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至家,易箦,急撰《归全堂记》,掷笔而亡。

史载杨维桢葬于松江干山,与好友钱惟善、陆居仁合称三高士墓。干山位于松江县西北机山东,相传干将曾铸剑于此,故名。

另据今全堂村人相传,杨维桢当葬于桐冈山,惜无史可查。死后,宋濂为他写了《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


杨维桢的历史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维桢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根柢於青莲、昌谷,纵横排奡,自辟町畦。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时,而弹射者亦复四起。

宋濂为之作《杨君墓志铭》称:“元之中世有文章巨公起于浙河之间,日‘铁崖’君,声光殷殷,摩戛霄汉,吴越诸生多归之,殆犹山之宗岱,河之走海,如是者四十余年乃终。”

顾嗣立:至正改元,人才辈出,标新立异,则廉夫(杨维桢)为之雄,而元诗之变极矣!

杨镰先生在《元诗史》中论及杨维桢时说:“不论持怎样的诗学观点,元代诗人是以集、杨维桢、萨都剌为代表则无可否认。

元诗风格,在虞集与杨维桢的诗篇之中有典型的体现。杨维桢是否为元代最有成就的诗人,可以也应该有争论,但他无疑是最有影响的诗人。”


以上关于杨维桢的介绍到这里,更多历史知识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标签或专题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何看待左翼文学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左翼文学运动简介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国左翼思潮的两个鲜明的特征。左翼文学运动里的作品左翼文学在文学创作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 元朝一人许衡有着怎样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许衡简介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元宪宗四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

  • 轰轰烈烈的唐宋古文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文运动简介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

  •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柳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家柳青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

  • 杨翠喜案:是权色交易,也是政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翠喜案简介杨翠喜案,发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预备改东北为行省制,派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巡警部尚书徐世昌等出关考察。载、徐路过天津,由袁世凯党人、天津南段巡警总局总办段芝贵伺候。一次载振在天津大观园看戏,见天津女伶杨翠喜,惊艳之,赞不绝口。段芝贵遂以一万二千金将杨翠喜买下,并献给载振。清

  • 探险家余纯顺:魂断罗布泊的徒步行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余纯顺简介余纯顺(1951.12-1996.6.13),上海人,大学本科。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已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张,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

  • 彭加木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彭加木简介彭加木(1925——?),原名彭家睦,广东白云(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槎龙村)人,汉族。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农学院,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罗布泊失踪

  • 杨杏佛:一生追求民主自由,40岁遭到蒋介石和戴笠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杏佛生平简介杨杏佛,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武昌起义爆发,赴武昌参加保卫战。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赴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毕业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学习。留学期间发起创办《科学》杂

  • 清朝后妃:孝静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孝静成皇后简介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

  • 夏鼐:旷世的考古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鼐简介夏鼐(nài)(1910年2月7号—1985年6月19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夏鼐也是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