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为什么功高不自傲

郭子仪为什么功高不自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20 更新时间:2024/3/27 16:06:02

“独任朔方无限功”“郭相谋深古来少”。这是杜甫题为《洗兵马》中的两句诗。“郭相”指郭子仪。杜甫是在赞扬当时担任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的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功绩。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他一生经历了七朝皇帝执政,在四朝为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他戎马一生,屡建奇功。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收复了靖边军,杀死了叛军将领周万顷;在河曲(今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打败高秀岩,收复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马邑(今山西朔县),攻破了地势险固的东陉(今山西代县东南),解除了河东对太原的军事威胁。

郭子仪又联合朔方军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今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几万军队;攻赵郡(今河北赵县),活捉了数千叛军;在嘉山(今河北曲阳东)俘获敌兵和马匹数以万计,收复了河北。

756年,叛军将领阿史那从礼率领几万步兵、五千骑兵,进迫皇帝驻地。郭子仪联合回纥进攻他们,俘虏几万人,平定了河曲。次年春天,他又收复河东,进攻潼关(今陕西渭南市潼关县北),大败崔乾祐。757年,郭子仪跟随元帅广平王与回纥合兵十五万,内外夹击,在香积寺歼敌六万,收复首都长安。唐军又乘胜东进,大败叛军十五万人,收复了洛阳。

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京师震撼。唐代宗弃守长安往东逃至陕州(今河南陕县),重新起用因谗言被免职的郭子仪为副元帅。当时郭子仪身边已无兵将,便收集散兵数千人,以疑兵之计迷惑敌军,到处插上旌旗,白天拼命击鼓,夜晚点上成千上万的火炬。吐蕃军不知虚实,又害怕郭子仪,下令撤兵,长安因此而光复。

764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造反,引回纥、吐蕃几十万兵入侵。郭子仪在乾陵扎营固守,下令不许出战。仆固怀恩的士兵原来都是郭子仪的部属,受胁迫而来,不愿意与郭子仪作战;回纥、吐蕃部队看见郭子仪严阵以待,不战而退。

765年10月,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三十万军队再度进犯京城,皇帝急召郭子仪解围。郭子仪兵马仅万人,也在泾阳(今陕西中部、泾河下游)被回纥所围。郭子仪胆识过人,只带几十名骑兵,去到回纥营寨议和。郭子仪摘掉头盔拜见回纥大首领,与他开怀畅饮,坦腹论交,游说利害。原来回纥被仆固怀恩欺骗,以为唐代宗和郭子仪已死,国中无人主持。最后,回纥被郭子仪说服与唐军结盟,合力将吐蕃击溃,解了京城之危。仆固怀恩则暴死于军中。

郭子仪居功不傲,宽厚待人。唐德宗称他为“尚父”,意思是尊敬的长辈、重臣。当时的宠臣宦官鱼朝恩曾经多次进谗言,阻止皇帝重用郭子仪,还派人挖过郭子仪父亲的坟墓。人们生怕郭子仪为此反叛。郭子仪却哭着对皇上自责说:“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现在别人挖我先人的坟墓,这是上天的谴责,不怪别人。”鱼朝恩十分感慨,说郭子仪仁厚。

田承嗣是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干将,骁勇多谋,骜不驯,降唐后悍然劫夺其他州郡,割据称雄。有一次,郭子仪派使者到魏博。田承嗣对着西边跪拜,然后指着膝盖对使者说:“我很久没有向人屈膝过了,现在特为郭公而拜。”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是唐宪宗时期的著名宰相裴垍对郭子仪的评价。郭子仪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竭诚尽忠、谦恭自律、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品格,值得后人称颂。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遣唐使是什么遣唐使晁衡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经济文化繁荣,法律完备,实行对外开放的友好政策,对许多国家都有巨大吸引力。日本曾经多次派遣优秀人才组成遣唐使团,来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晁(cháo)衡就是一名杰出的遣唐使。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出身日本大和国(今日本奈良县)中等贵族家庭。他从小聪明勤奋好学,仰慕中国唐朝文化,

  • 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京城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特大谋杀案力主对藩镇用兵的大唐宰相武元衡被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的刺客暗杀了。此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赞善大夫。向来心忧国事的他义愤填膺,当即向宪宗上疏,请求急捕凶犯,以肃法纪。但朝廷权贵们却恼恨白居易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强加给他“越职

  • 唐朝怎么出现潘镇割据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中期,为了防御边疆少数民族的进犯,唐玄宗在地方上设置了大量的军镇,并任命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这些军镇的正式名称是“藩镇”。“藩”,就是保卫之意。藩镇的节度使拥有非常大的权力。渐渐地,他们不但不听唐朝廷的号令,而且反过来对抗朝廷。安禄山的叛变

  • 牛李党争的历史背景危害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末期,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朝臣们只能靠攀附宦官来求得官运亨通。这些依附宦官的朝臣分为两派,争斗不息,史书称为“牛李党争”。所谓“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

  • 甘露之变的历史经过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以后,宦官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从唐德宗开始,皇宫的禁军卫队由宦官统领。唐宪宗、唐敬宗两代皇帝均为宦官所杀。唐文宗即位,他虽然也是由宦官王守澄拥立的,但他非常痛恨宦官专政,因此决心要铲除宦官势力。要对付宦官,就必须依赖朝臣的力量。当时,宰相李训和御史郑注迎合文宗的心意,与他密谋诛灭宦官。李训和郑

  • 万寿公主是谁万寿公主的情感婚姻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拥有无比尊贵的地位,从小过着富裕的生活。不过,也正因为她们的身份过于高贵,所以一般的男子也不敢迎娶她们,生怕在生活中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唐宣宗的大女儿万寿公主的婚姻,表面看起来风光,实际却不尽如人意。848年,万寿公主到了出嫁年龄,唐宣宗寻思为她招一位如意郎君。宰相白敏中知道

  • 唐朝灭亡到导火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影响唐朝半壁江山的黄巢起义发生之前,整个社会都几近分崩离析,各藩镇相继起兵自立,无法谋生的民众也揭竿而起。在岭南地区,有一群镇守边疆的士兵,因渴望返回长久离开的故土发动了一场兵变,竟然酿成了长达17个月的波及中国东南的大灾难。这就是“桂林之乱”。“桂林之乱&rd

  • 唐昭宗为什么是傀儡皇帝 唐昭宗最后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这是唐昭宗李晔(yè)《咏雷》中的诗句。他在愤愤不平地责怪天上的雷公,为什么只知道劈牛、劈树,不诛杀凶恶之徒。唐昭宗还写过一首《菩萨蛮》,最后两句是:“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大内,是皇帝居住的皇宫。

  • 朱温为什么要篡唐 朱温最后做皇帝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梁皇帝朱温,曾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朱温虽然曾经名叫全忠,却是个不忠不义、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荒淫无耻的人。朱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受人歧视中产生逆反心理,养成蛮勇凶悍、狡猾奸诈的性格,经常打架滋事,惹得乡邻十分厌恶。他在二十五岁时,抱着出人头地、求取富贵的投机心理,参加了黄巢

  • 隋唐人物历史故事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