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简介袁崇焕生平故事介绍袁崇焕被杀之谜

袁崇焕简介袁崇焕生平故事介绍袁崇焕被杀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6 更新时间:2023/12/22 23:09:18

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了解袁崇焕的生平故事,探寻袁崇焕被杀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袁崇焕生平故事介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困有难民十余万,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文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

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袁崇焕被杀之谜: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主持抗击后金的著名将领。明朝末年,后金军队进攻明朝,袁崇焕率领部队东征西战,曾一度收复辽东失地,沉重打击了后金军队,为保护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却在崇祯二年(1629年)的十二月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第二年的八月被杀害。袁崇焕为什么会被崇祯帝杀死?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使得崇祯帝如此发怒?这一直是历史上被人关注的问题。

一般的看法都认为,有功之臣袁崇焕之所以被崇祯帝所杀,是因为崇祯帝听信了阉党余孽的诬告,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也就是说,袁崇焕是被崇祯帝误杀的。明朝与后金军队开始作战的时候,后金军队在关外两次被袁崇焕军击败。后金军队领教了袁崇焕的厉害后,于崇祯二年避开了辽东防线,转而绕道进攻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己巳之变”。

袁崇焕闻讯快速回京师援助,在北京城下再一次痛击后金军队。后金军再次吃了袁崇焕的苦头后,皇太极深知,如果不除掉袁崇焕,进取中原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他心中顿生一计。这就是“反间计”。

早在后金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朝中就有人散布流言诬陷袁崇焕,说袁崇焕是有意引金兵深入,目的是为了结城下之盟。这些流言使崇祯帝疑心大起。关于皇太极施行的反间计,蒋良骐《东华录》有详细的记载,文中说,开始的时候后金军队抓获到明朝的两个太监,命人严密看守。这时候副将高鸿中和参将鲍承先遵照皇太极的计谋,故意坐在离两太监不远的地方,假装做耳语状说:“今天我们撤兵,不过是个计谋……袁巡抚有密约,事情马上就能大功告成了。”

当时姓杨的太监在那里仔细地窃听两人的谈话。时辰到庚戌时,后金军将两个太监放了回去。杨太监回到皇帝身边后急忙将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的事告诉了崇祯帝,至此崇祯帝对袁崇焕背叛自己的事情深信不疑,“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袁崇焕的兄弟和妻子也受到株连,被流放到几千里外的边远省份。

据说,后金军队的这个反间计得益于皇太极对《三国演义》的喜欢。皇太极平素经常读《三国演义》,对其中的奥秘非常清楚。这个计划就是他巧妙用《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中计”策,借崇祯帝之手剪除劲敌袁崇焕。崇祯帝不幸中了敌计,将忠臣误杀。这种自毁长城的举动使东北防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迅速灭亡。

但是有人对这个说法提出了疑问:皇太极固然熟知兵法计谋,难道崇祯帝就是个无知的庸才吗?历史记载证明显然并非如此。一些研究者认为,崇祯帝杀袁崇焕根本是蓄意杀戮,而不是清朝后来津津乐道的因中“反间计”而误杀。袁崇焕被杀的真实原因,是崇祯帝担心袁崇焕及其东林党人妨碍他的专制皇权,袁崇焕是皇权与大臣之权冲突的牺牲品。

明朝年间太监专权是很常见的现象。崇祯帝即位后,为了除掉阉党对自己的威胁,起用东林党人,有效地削弱了阉党对皇权的威胁。但是当阉党对皇权的威胁减弱时,崇祯帝又开始削弱大臣的势力,即从依靠东林党转而回归到依用阉党群小。

袁崇焕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崛起的,自然成了阉党余孽倾陷的对象。袁崇焕耿直、豪放,敢说敢为,这正是阉党余孽所畏惧的,也是所有的皇帝所不喜欢的。同时袁崇焕又主持整个对后金的战局,有很大权势。自古以来臣子权势稍重必然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偏偏崇祯帝的猜忌心又是极强的,他之所以开始起用东林党人又继而起用阉党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旺盛的专权欲望。

这个时候的袁崇焕无疑是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就会惹上杀身之祸。然而也很不幸的,袁崇焕是一个好的军事将领,却不能洞察君主的心思,他先斩后奏杀了明辽东悍将毛文龙就是一大不慎,崇祯帝“骤闻,意殊骇”。尽管事后袁崇焕亦悔悟道:“毛文龙是大帅,不是像我这样的臣子所该擅自诛杀的。”但是这件事让崇祯帝心中杀袁崇焕的想法已经坚定。明末史学家谈迁就说,袁崇焕擅自杀死毛文龙,“适所以自杀也”。

崇祯帝开始时之所以不杀袁崇焕,一方面是缺少足够的借口,更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崇祯帝对袁崇焕“五年复辽”充满了期待,因此暂时容忍了袁崇焕目中无君的举动,只是在暗中采取了很多监视和牵制的措施。

“己巳之变”之后,后金兵大举入犯,继而围攻北京城,这时的崇祯帝对袁崇焕复辽已经不抱希望,至此君臣之间脆弱的依存关系不再存在,杀袁崇焕就是必然的了。而正在这个时候,皇太极施行了反间计,内廷阉党也捏造了袁崇焕引敌协和、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三大罪状,崇祯帝立刻借此机会将袁崇焕投入监狱。

说崇祯帝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这是不能服人的。因为人们可以根据史料得知,从袁崇焕的入狱到被杀戮,前后共有八九个月,这么久的时间里,崇祯帝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辨明是非的。同时还有史实表明,反间计、诬告并不能瞒过崇祯帝,也就不足以置袁崇焕于死地。崇祯帝决定杀袁崇焕,是从巩固皇权、防止大臣结党、彻底摧毁东林党势力这些目标出发的,反间计只是为促成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下狱制造了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已。

自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忠臣们的下场果真都是这样的吗?袁崇焕究竟是为何被杀?是君主昏庸不能识别敌人的诡计,还是君主猜忌不能留下权臣?谜的破解还需要后世的进一步考究。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莲英死亡之谜:慈禧宠臣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为中意的一名宦官,慈禧太后的这位宠臣李莲英是怎么死的呢?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

  •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生平故事介绍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让我们一起了解郑成功的生平故事,探寻郑成功真正死因是什么?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又

  • 陈圆圆简介陈圆圆生平故事介绍陈圆圆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才艺双绝的陈圆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让我们了解一下陈圆圆的生平故事,探寻陈圆圆的最终结局到底是什么?陈圆圆简介: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

  • 年羹尧简介年羹尧生平故事介绍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权势滔天,跟雍正私下关系也很好,为什么到了最后年羹尧会被雍正赐死,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年羹尧的生平故事探寻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的原因。年羹尧简介: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

  • 和坤简介和坤生平故事和坤为什么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和坤的生平故事,探寻和坤为什么会那么受宠?和坤简介: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

  •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生平故事林则徐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为当时的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林则徐的死因一直是未解之谜,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一下伟人林则徐的生平故事探索林则徐是怎么逝世的。林则徐简介: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 洪秀全简介洪秀全生平故事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洪秀全的死因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洪秀全简介: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

  • 于谦简介于谦生平故事介绍于谦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谦被杀之谜至今未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于谦的生平故事,探寻于谦究竟是怎么死的,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于谦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

  • 刘基简介刘基生平故事介绍刘基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基是怎么死的,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刘基的生平故事历史资料探查历史的真相。刘基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

  • 沈万三简介沈万三生平故事介绍沈万三为什么富可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万三富可敌国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沈万三为什么富可敌国却是个难以解开的谜团。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沈万三的个人资料,生平故事,以及分析沈万三为什么会富可敌国!沈万三简介:沈万三(有说生于128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