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秀全简介洪秀全生平故事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洪秀全简介洪秀全生平故事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3/12/8 5:45:54

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洪秀全的死因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洪秀全生平故事: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洪秀全则是这次农民起义的杰出领导人,但到了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处于生与死的边缘。那天,清军几十万大军已包围天京城,太平军在京城外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崩溃。祸不单行,此时洪秀全又突然去世!

关于洪秀全的死亡,历来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说他因病而死,另一种说法认为他是绝望自杀。离豫明在《洪秀全》一书中认为洪秀全是因病而死。该书说由于长期的劳累与斗争,再加上太平天国内棘手的事务使他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据书中记载,洪秀全5月中旬病倒,6月1日病死。钟文典著《太平天国人物》中则说当天京被围,“性情激烈而又不肯失志”、极其自负的洪秀全,日夜焦躁,但又无计可施,卧病三日,终于在1864年6月1日逝世。

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一般近代史教科书基本上持“病死说”,如曾作为大学历史系教材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9年版)就明确写道:“天王洪秀全因病逝世。”但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不少历史书,如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牟安世的《太平天国》、束世徵的《洪秀全》等均说洪秀全是“服毒自杀”。

洪秀全在5月30日即他死的前日发布了一条诏令,说:“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兄领天兵,保固天京。”这可看做他不愿被俘,决心以身殉国的临终遗嘱,而且自杀选择比较符合他一贯的性格特点。洋人富礼赐曾在《天京游记》上说:“天王五十一岁,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但待厌倦尘世之时,将有龙车自天下降,彼将乘之上升。”

这种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附和了自杀说。在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曾写一首诗明志,说:“神爷试草桥水深,为何吃粥就变心?不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漓淋。不见先锋与先导,立功天国人所钦!”有人认为在这首诗里,反映了他要以耶稣舍身上十字架和先烈萧朝贵冯云山为榜样,献身于革命理想和事业的决心。

另外,太平天国的军事总统帅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说:“九师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洪仁玕在《洪仁玕自述书》中也说:“在我们之中其享福最久者,首推天王。起自广西田间首事诸人,惟彼存留至最后,而其结局并非丧在妖军之手,却在自己之手。”另外曾国藩给朝廷的奏稿也为自杀说提供了依据。

另一份奏折里,有一个来自掩埋洪秀全遗体的人的口供:洪秀全于“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见《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十)此外,在一些史料中还有对洪秀全自杀细节的说明。

在李秀成部下任职多年的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写道:“敌人逼得太平王吞金自尽。”赵烈文在《能静君士日记》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1864年7月22日)的记述说:“昨日擒伪松王姓陈,浔州人,言伪天王实于四月内死,或言知事不谐,吞金而绝。”

“病死说”的支持者认为,像洪秀全这样一个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不可能服毒自杀。“自杀”是阶级敌人和封建文人的“诬蔑”之词。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说,天京被围后,“城中被困缺粮,饿死者日增,洪秀全命‘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甜露是《旧约》圣经神话中上帝从天降下的一种食物,洪秀全这里所指的是一种草。

他自己久食此草,因而得病”,最终去世。因而“病死说”论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曾国藩后人公开的李秀成自供“手迹”不一定是李秀成亲笔所为。而且《李秀成自述》中的“天王斯时(四月)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与洪仁玕说的“卧病二旬升天”、幼天王说的“老天王病死了”说法相似,可作为病死说的证据。持这两种说法者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而洪秀全之死这一疑案还是没有彻底解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于谦简介于谦生平故事介绍于谦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谦被杀之谜至今未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于谦的生平故事,探寻于谦究竟是怎么死的,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于谦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

  • 刘基简介刘基生平故事介绍刘基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基是怎么死的,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刘基的生平故事历史资料探查历史的真相。刘基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

  • 沈万三简介沈万三生平故事介绍沈万三为什么富可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万三富可敌国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沈万三为什么富可敌国却是个难以解开的谜团。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沈万三的个人资料,生平故事,以及分析沈万三为什么会富可敌国!沈万三简介:沈万三(有说生于128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

  • 朱元璋简介朱元璋生平故事介绍朱元璋为什么大肆诛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让他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朱元璋的生平故事看看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目的何在!朱元璋简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

  • 建文帝朱允炆简介建文帝生平故事介绍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历史中记载是扑朔迷离的,并没有确切交代。本文将为你介绍建文帝朱允炆的生平故事,带你了解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简介: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简介顺治帝生平故事顺治帝出家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为什么出家一直为世人所不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顺治帝的生平故事,探寻顺治帝的出家之谜!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简介: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

  •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简介生平经历介绍雍正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帝是清朝统治时期很有名的一代君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清朝帝王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的生平经历个人资料介绍,一起探索雍正帝离奇死亡的秘密!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简介: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

  •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身世之谜乾隆帝简介乾隆帝生平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是清朝在位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任皇帝。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乾隆帝的生平经历和个人简介,探寻乾隆帝的身世之谜有哪些隐藏的秘密!乾隆帝身世之谜:看过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的人对书中的一个说法一定很好奇:乾隆帝是陈家洛之兄。其实,小说中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一定来历的。清末,上自官僚缙绅,下迄妇孺百姓,几

  • 威海海战历史简介威海海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威海海战是怎么回事?威海海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威海海战最终怎么样?本文来介绍下威海海战。威海海战简介威海卫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下旬,日军侵占旅顺(今属辽宁大连)后,其大本营鉴于渤海

  • 黄海海战历史简介黄海海战历史过程起因结果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黄海海战是怎么回事?黄海海战怎么爆发的?黄海海战的历史过程和结果是怎么样的?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黄海海战。黄海海战简介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