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光宗与宋孝宗关系如何 宋光宗为什么不替父守孝?

宋光宗与宋孝宗关系如何 宋光宗为什么不替父守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4/3/7 13:01:13

1189年二月,宋孝宗以“年来稍觉倦勤”为由,内禅于第三子赵悖,自尊为至尊寿皇圣帝。赵悖即位,是为光宗,改元绍熙。光宗即位没几年,与孝宗的感情日益疏远,猜忌日深。孝宗病危,群臣数请光宗诣重华宫问疾,光宗都未去问候。

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死,群臣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声称自己身体有病,不肯主丧,以致国丧无法举行。宰臣以为如此大事,皇帝不出场,恐怕会招致人情骚动,并受到中外讥讽,请高宗宪圣吴后垂帘听政,吴后不允。于是请吴后降旨,以皇帝有疾,暂就宫中成服,由吴后摄行祭礼。

不久,叶适向丞相留正建议:皇帝称疾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现今光宗之子嘉王赵扩已年长,如果让他提前参决政事,则疑谤可释。留正遂率宰执人奏,说应该早点立嘉王为储君,以安人心,光宗不发声音。六天后,留正又重上奏章,光宗批示“甚好”二字。次日,光宗将手诏交给留正,并说自己经历的事情太多,想退居闲位。留正大惧,在朝廷内假装身体不适跌倒在地,于是上表告老逃走了。

留正一走,人心更为浮动。恰逢光宗病情严重,朝见众臣时仆倒于地,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接受徐谊建议,通过韩胄奏明太皇太后(高宗吴后),请太皇太后下旨,逼光宗内禅。在征得太皇太后同意后,韩伲胄等命殿帅郭杲连夜分兵包围南北内,又派人密制黄袍做好逼光宗退位的准备。

第二天,赵汝愚率百官诣大行皇帝灵柩前,太皇太后垂帘。赵汝愚等上奏:“皇帝生病了不能执丧,臣等乞请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又说:“皇帝因为生病,至今未能执丧,曾有御笔,自己想退居闲处。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看毕奏疏,说了声很好,命赵汝愚以旨谕皇子即位,于是众人扶皇子赵扩入素帷,穿上黄袍,正式即位,是为宁宗。

由于不肯亲执父丧,导致自己丢掉了皇帝的位子,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光宗不肯主丧?如果翻看《宋史》、《宋人轶事汇编》等史书,发现各书记载不一,莫衷一是。大体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父子之间关系不协是光宗不愿主丧的原因所在。宋高宗在53岁时把皇位传给孝宗,当时身体很好,直到81岁时才病死,而孝宗60出头了,还没有仿照高宗的做法内禅皇位给光宗的意思。光宗当时已年过不惑,对此多少是有意见的,曾多次暗示孝宗该退位了。孝宗原来想把皇位传给长子庄文太子,但不久庄文太子病死。孝宗悲痛之余,数年内一直没有选定储君。

直到1171年2月,在宰相允文等人的一再要求下,才正式立赵为太子。孝宗让太子参决政事,想禅位给太子,但没有公开说明自己的心思,结果一时引起许多大臣的误会,他们担心此举会引起一国两主、父子相争的局面,因此纷纷上言谏阻。这使得赵认为孝宗之意在试探自己,一再表示辞谢,但内心很有想法。1189年即位后,皇后李氏要求将自己生的皇子嘉王赵扩立为太子,但孝宗不同意。李氏大为不满,不断在光宗面前进谗言,使光宗怀疑孝宗虽把皇位传给自己,但仍存废立之意,从此就不肯去见孝宗了。

光宗身体不适,孝宗十分担心,一面让御医精心调治,一面遣人四出,寻购良药,和成一大丸,想派人送至光宗宫中。这时有宦官从中挑拨说孝宗想把有毒的药丸给光宗,想让他当场服下,光宗听说后,内心十分疑惑,更不愿到重华宫去见父亲了。

光宗曾独率嫔妃游聚景园,臣下多有议论,认为高宗在世时,孝宗每次游园,必恭请高宗同行,而光宗却只顾独自游玩。光宗知道后极为恼怒,适逢孝宗命侍从宦官将一只玉杯赐给光宗,光宗怒气正盛,手握不稳,玉杯落地而碎。宦官回到重华宫对孝宗说,皇上一见到太上皇的玉杯,心中很不高兴,将玉杯掷地摔破。孝宗心中十分凄惨,父子之间隔阂更重。

父子不和的情形,使满朝文武官员十分担心不安,认为这不仅有悖伦理,而且于社稷十分不利,因此多次上表劝谏。有的甚至叩头流泪,苦苦陈谏。光宗迫不得已,到重华宫去了一次,但此后又一连半年不去见孝宗。有二百多位太学生竟然联名上书,言辞恳切,要求父子和好,但根本不可能取得什么效果。孝宗就是在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下郁郁不乐,怏怏离开人世。

第二种观点认为光宗患有疯病,所以无法主丧。光宗的李皇后生性骄悍忌妒,1191年见黄贵妃有宠,无法容忍,将黄贵妃杀害,谎称是暴病而亡。当时光宗正在举行祭天地礼,突然风雨大作,祭坛上的蜡烛全部被吹灭,祭礼无法举行。光宗刚听到贵妃的噩耗,又碰到这阴风森森的场面,震惧感疾,一下子口不能言,人也不认识了。此后张口呓言,人变得呆呆的,大病不愈,后宫背底里称他为“疯皇”,因此他根本无法去看望孝宗。不过这种观点相信的人并不是很多。

第三种观点最为大家接受,认为光宗皇后李凤娘十分骄悍,光宗生性懦弱,受制于凤娘,凤娘不准他主丧。李凤娘喜干涉政务,无事生非,孝宗在位时,屡为孝宗训斥。光宗即位后,凤娘自恣无忌,对高宗和孝宗十分不尊重,颇为傲慢。凤娘性情妒悍,而且手段残忍。一日光宗在宫中洗手时,发现一宫女手特别白,十分喜爱。过了几天,凤娘派人送一食盒给光宗,光宗打开一看,竟是该宫女的双手。光宗宠幸黄贵妃,凤娘恼怒之下将黄贵妃杀死,光宗一气之下生病不视朝,政事多决于李凤娘,于是她更加骄恣。

光宗病重,孝宗急忙过来探视,他见光宗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而凤娘不知到哪里去了,既忧且愤,急忙派人将凤娘找来,厉声训斥道:“皇上生病事关宗庙社稷安危,你不尽力侍奉,弄得皇上成了这副样子。如果皇上有个三长二短,我要诛杀你家九族。”几天后,光宗病情好转,凤娘满面流泪地哭诉道:“皇上龙体欠安,太上皇迁怒臣妾,几乎想要诛灭妾族,我到底有什么错?”这样一说,光宗对孝宗产生了看法,于是不愿到重华宫问安了。

1193年的重阳节,百官祝贺毕,请光宗到重华宫去。大臣谢深甫说:“太上皇帝春秋已高,千秋万岁之后,陛下何以见天下?”光宗想想大家讲的十分有理,即下旨到重华宫去。刚想起身,李凤娘跑出来说天气很寒冷,皇上还不如回宫饮酒。一时百官面面相觑,不敢言语。比较大胆的中书舍人陈傅良上前拉住光宗的衣角,恳请光宗不要改变主意。李凤娘大怒,一脚将陈傅良踢倒,恶恨恨地说:“一个酸秀才不怕砍了驴头吗?”光宗不敢发声音,只能跟了凤娘回后宫喝酒去了。

光宗软弱又多病,不能自主,惟凤娘之意是从,与孝宗的感情日渐疏远。孝宗病重弥留之际,在上朝时,丞相留正与一班执政大臣恳请光宗到重华宫,光宗拂衣而起,不愿多听。留正等紧拉着光宗衣角不放,劝谏说:“寿皇病情已十分危急,现在如果不见一面,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但光宗根本不理,只管自己回内宫去。过了两天,光宗传出旨意,命留正等人停职待罪,听候处分。消息传到重华宫,孝宗对光宗彻底失望,在为国家前途担心中走完了一生。

皇帝不执父丧,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敢冒大不韪,最后连皇位也弄丢了,恐怕见仁见智,值得我们继续玩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高宗为什么不想在南京建都而想迁都到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宗室、大臣三千余人被掳,北宋灭亡。在这场动乱中,几乎整个赵氏皇族都成为俘虏,只有哲宗废后孟氏和正在相州的康王赵构幸免。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北宋末封为康王。开封被围行将攻破之际,钦宗曾派人夜间将一道蜡丸密诏送至相州,命

  • 元太宗窝阔台是怎样即位的 元太宗蒙哥毒杀了拖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凭籍其军事才能,建立了一个规模空前横跨整个亚洲的大国。到了晚年,他对自己继承人的问题开始有所考虑。他有四个随他一起东征西讨、骁勇无比的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不过四个儿子中,他比较欣赏的是三子窝阔台,觉得窝阔台是个比较合适的汗位继承人。蒙古人选取接班人,按照惯例是幼

  • 元顺帝的生父究竟是谁 真的是宋恭帝私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顺帝奇渥温妥欢帖睦尔,生于延枯七年(1320),是元明宗的长子。至顺四年(1333),他只有十三岁,被权臣拥立为帝,成了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根据《元史》的记载,顺帝的生母是罕禄鲁氏,名迈来迪,居于金山之北,明帝到北方时,见到了貌美品端的她,就收纳为妃子,之后生下了顺帝。照理说,关于元顺帝生父母的记

  • 忽必烈为什么选择定都大都 大都是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唆鲁忽帖尼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常征召儒士到漠北去为她的孩子们讲学,因而使忽必烈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二十多岁时,忽必烈与燕京大庆寿寺的海云禅师过从甚密,海云将他的弟子子聪推荐给忽必烈,经常向他请教。子聪俗姓刘,名侃,后改秉忠。之后,忽必烈又召纳了赵璧、

  • 明代杨家将故事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代是结束蒙古统治之后的又一个汉人政权,但老百姓翻身得解放的快感转瞬即逝。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的情况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为巩固政权服务。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下,杨家将故事流传得更加广泛。明人有诗为证,

  • 历史上的“八贤王”死因是什么 民间有什么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光义在宋太祖死后的当天就当上了皇帝,那时他38岁,太祖的长子德昭已经27岁,德芳17岁,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同平章事。赵廷美30岁,接替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当时赵光义的孩子们年纪尚小,不适合立为储君。德昭、德芳与赵廷美和赵光义的子女一同都称皇子皇女。赵廷美出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似乎

  • 杨家将的家为何叫天波府而不叫杨府 天波府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家将的家为何叫天波府而不叫杨府?天波府是什么意思?杨家将的许多故事在元代就已定型,最早提到杨家在京城开封有府宅的,并非源于史料,而是出自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杂剧是元代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如今已不知是谁所作,但其故事情节已深入人心。在这出戏里,金刀令公杨业与其妻佘太君共

  • 宋江的历史原型简介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江的历史原型简介:宋江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结局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宋江的历史原型简介宋江(约1074-1122)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

  • 苏轼诗歌作品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苏轼的诗歌作品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吧!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

  • 苏轼简介苏轼生平经历介绍苏轼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最后结局是什么?苏轼是怎么死的?苏轼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一起了解一下苏轼的故事吧!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