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师道的生平经历与文学成就

陈师道的生平经历与文学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03 更新时间:2023/12/22 23:10:26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

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生平经历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候,家境已衰落,“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

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先夫人行状》的这段记述,是他童年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拜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陈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去拜见他,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拒不谒见。

北宋元祐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应天府,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

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

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用为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病逝。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

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因而致力于学杜。

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

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依然和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

又说:“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论奇正的关系颇有见地,可惜他的创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不尽相符。

由于此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秦观都有不满之词,《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殊不类师道语”,则似失之拘泥。但书中有陈师道死后的事情,当出于后人的增补。


以上关于陈师道的生平经历及文学成就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下方的标签或专题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范成大的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品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范成大简介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

  • 顾宪成的生平经历及其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顾宪成简介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天启初年,明熹宗赠顾宪成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去封号。崇祯初年,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

  • 郑国渠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国渠简介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什么时候修

  • 熊克武:国民党元老 部下出了两位开国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军阀熊克武简介熊克武(1885年-1970年),字锦帆,四川省井研县研经(盐井)湾人,1904年东渡日本,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民国初年四川著名的长衫军人。在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他被公推为蜀军北伐总司令,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与原云南都督蔡锷等并肩作战,迫使袁世凯取消

  • 九人团:为捍卫民主与共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人团是什么意思九人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熊克武为首的派别。成员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九人。九人团都有谁一、熊克武熊克武(1885年-1970年),字锦帆,四川省井研县研经(盐井)湾人,1904年东渡日本,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民国初年四川著

  • 但懋辛:文武双全 潜行在历史深处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军阀但懋辛简介但懋辛(1886年—1965年),字怒刚,民国陆军上将。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四川九人团中仅次于熊克武的第二号人物,经常作为熊克武的替身周旋于各路军阀之间,朝秦暮楚,纵横捭阖,却也风云一时。任蜀军政府参谋长、四川军政府成都府知事兼四川团务督办、四川靖国军第一军军长,代省长,川军第一军军

  • 李蔚如:涪陵“站着死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烈士李蔚如简介李蔚如(1883—1927),字郁生,号鸿钧,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人。青年时期,受邹容的《革命军》和宣传民主革命的书刊的影响,立志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04年春到日本,先后考入成城学校、东斌学校学习。在中国近代史上,李蔚如可谓是个传奇人物,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带领

  • 上海滩七大歌后:民国好声音 各有千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海滩七大歌后简介上海滩七大歌后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旧上海媒体和听众评选出来的歌星,她们是: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李香兰(山口淑子)和吴莺音。七大歌后中资历最老的是龚秋霞、白虹与周璇,自30年代初便活跃于歌舞团。龚秋霞来自梅花歌舞团,是梅花五虎将之一。白虹与周璇则是黎锦晖创办明月歌舞团

  • 德昂族历史:德昂族出过哪些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塔瓦岗(生卒年不详)云南潞西人。19世纪初德宏地区德昂族暴动的首领。从14世纪中期开始,新兴的芒市傣族土司逐渐控制了今德宏州潞西,盈江一带的德昂族地区。到了清嘉庆年间,傣族土司采取极端蛮横的手段强占了德昂人的许多田地。这种歧视性对待激怒了向来崇尚民族平等的德昂族人民。清嘉庆十九年(1814),塔

  • 大智郑观应:率先声先行之使命 行先导之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观应简介郑观应(1842年—1922年),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偫鹤山人。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人。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咸丰八年(1858年)到上海学商,先后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