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原因

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84 更新时间:2024/1/29 13:30:58

抗战时期存在8年之久的西南联合大学遇到了很多阻难,但是就算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依旧做到了现在很多大学都做不到的学术研究,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让内行领导内行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今天的社会分工如此繁多,但所有的从业者都惧怕一件事情-上级给你空降一个压根不懂行的人来给你做指导工作。

他们什么都不会,但是却有着“一腔热血”什么事情都喜欢指手画脚,结果就是搞砸了他们能搞砸的一切。

这种情况并非今天独有,因此蔡元培主张,“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

由于延续了北京大学的自治传统,西南联大对于国民党当局发出的有可能损害大学发展的种种要求敢于抵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学的独立性和正当利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战爆发后,教育部长陈立夫利用军政统一的号令控制大学,频频得手,但在西南联大却未能得逞。

他一方面企图排挤几位联大的现有委,又想从校外委派专职的国民党职业政客担任联大训导主任。联大当局以”教授治校“为三校一贯传统必须尊重为由,将陈立夫企图委派的人顶了回去。

这种内行领导内行,懂得人去教学生的方法,是西南联大成功的关键一步。

1950年6月8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来自苏联的专家阿尔辛杰夫带来了他的“苏联模式”。

按照老大哥的思想体系,对于国家发展指标有用的只有理科生,毕竟无论是航天、半导体还是材料学都和“数理化”有关,你一手字再漂亮有什么用?

而社会学和心理学更是苏联体系的“异端”,因为马哲已经非常好地诠释了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再用另一套系统去解释么?而心理学更是地道的“唯心主义”产物。

终于在1952年后,是否砍掉以上这些科目上升到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高度。

关于院系调整的书籍。

万幸的是苏联专家把人类学归于生物学下面,让复旦生物系可以保留一根独苗。但是它的“兄弟”:考古、文化人类、语言人类等,就没这么幸运了,作为”资产阶级人文学科“的它们被彻底割弃了。

我们应当庆幸西南联大时期没有简单粗暴的苏联专家。

观点可以不同,但是必须包容彼此。

以人的思想和观点去评判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无疑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哪怕是赵高的著作也能成为儿童的蒙读物。

今天很多人非常热衷于抨击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三观不正”,可惜的是说这话的人往往不懂得什么是“三观”。我们今天说的“三观”其实就是哲学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喜欢说三观的人大部分其实只是争论其中的“价值观”。

偏偏价值观是最容易随着时代变动而更改,今天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的人回到上个世纪一样会被视为邪魔外道。

价值观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自然深谙此道,知道统一观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强行统一的手段百害无一利。

因此“同无妨异,异不害同”是西南联大的精神,教师的学术派别、文化价值观都不一样,有战国策派,国粹派或复古派,欧美派,正统派,激进左派,还有“全盘西化”论的鼓吹者。他们相互之间的思想交锋有时十分激烈,但能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联大方面并不横加干涉。

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教学大纲,教师自编教材,讲授内容自定,发挥所长,独立讲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言论也完全自由,但是没有任一个教授或者学生认为投降日本是可行的,这也是西南联大的底线。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持和底线,短短几年时间,从今天看来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西南联大中,走出了无数栋梁之才。

推荐阅读:

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

西南联合大学西迁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南联合大学西迁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决定将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在湖南长沙联合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但是由于日寇的不断入侵,东南沿海相继陷落,1938年2月,教育部命长沙临时大学再次西迁昆明。到昆明后,学校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r

  • 民国十大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我们至今回头看那个时代,都是影影绰绰的。在那个时代里,男子可以妙手著文章,女子也可以描绘世态炎凉,优雅从容。无论是携手同游,还是把盏到雾重月斜,都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存在。她们极具才气,在那个时代,和那些徒有皮囊的花瓶相比,她们才是人们心中的女神!吕碧

  • 国民党抗日名将霍守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部下:张学良手下有一个忠心又耿直的将领,名叫霍守义。霍守义1898年生于辽宁本溪,21岁时去了大帅张作霖的奉天兵工厂当个录事,随后又在张作相的15师26旅16团当团副,跟张学良关系很好。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轻易不能见人。但有一回,经蒋介石特许,六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在溪口见

  • 潘素与张伯驹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南才女潘素与北国公子张伯驹四目相对之时,已缘定终身,张伯驹填了一首《浣溪沙》:“隔院笙歌隔寺钟,画阑北畔影西东,断肠人语月明中。小别又逢金粟雨,旧欢却忆玉兰风,相思两地总相同。”以词表达心声,以才情打动少女的芳心。张伯驹出生贵胄,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子,

  • 新中国六大土匪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土匪现象土匪现象是旧中国的国情之一,乡下的土匪多如牛毛。毛泽东长期从事农民运动,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也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农村,更了解土匪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剿匪斗争中,我军共剿灭土匪260余万。从毛泽东关注过的6个土匪身上,集中体现了剿匪斗争中党对各类不同土匪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土匪有哪些1、藏

  •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爱情 宋庆龄回忆相爱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已成为民国年间广为流传的佳话,也是20世纪的伟大爱情故事之一。宋庆龄冲破父母、世俗的偏见,不顾年龄的障碍,毅然与孙中山成婚,成就了一对革命伴侣。大家都知道,年龄相差近30岁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当时是遭到宋庆龄父亲激烈反对的。那么,孙中山到底是有什么巨大的个人魅力,迷倒了花容

  • 鲁迅逝世葬礼 鲁迅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鲁迅,一直都是中国人们引以为傲的一个文化标识。尽管历史上的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不相同,有赞扬的声音当然也有贬低的声音。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20世纪的一位文化巨人,用自己的笔为自己发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气肿病逝于上海。鲁迅先生曾留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不在此例。二

  • 袁克文简介:民国四公子的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的四大公子,有“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张学良,有皇亲国戚的溥仪堂兄溥侗,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大藏家张伯驹。还有一个人,他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袁克文唱戏喝酒,写诗收藏样样精通。一生吃喝玩乐,但国民党大佬于右任老先生却评价他:“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

  •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定情信物—手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宋庆龄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孙中山,而孙中山送给新婚妻子宋庆龄的结婚礼物,不是钻戒珠宝,而是一把毛瑟手枪。宋庆龄孙中山结婚礼物为何不是钻戒而是手枪?据了解,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和孙中山在东京完婚,并亲笔签下婚姻誓约书,誓约书有3份真迹,本来都因战乱遗失,后来1份失而复得。据上海宋庆龄故居管理人员介绍,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袁克定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6年6月6日的北京,酷暑难耐。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上街买菜,看到报纸上写着“袁贼倒行逆施,窃取革命果实!”。三女儿拿报纸给父亲看,袁世凯懊悔不已,他顿觉大势已去,英雄暮年,在极度失落之中,便病倒了。临终前,袁世凯叫来大儿子袁克定,只留下三句遗言:“是你害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