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南联合大学西迁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西南联合大学西迁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1/29 13:30:55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决定将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在湖南长沙联合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但是由于日寇的不断入侵,东南沿海相继陷落,1938年2月,教育部命长沙临时大学再次西迁昆明。

到昆明后,学校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于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到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昆明整整8年。

西南联大的学者们身处国难之际,抱着学术救国的理想,心志坚定,在艰难的条件下继续从事科学研究。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少数民族化,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当时的各级政府为了抗日,也需要调查了解西南边疆情况。于是,西南联大有关的研究机构和各专业教授们积极投身于西南边疆地区的调查研究中。

抗战期间,为了保存文化命脉,沦陷区的高等院校纷纷内迁至大后方辗转办学。而历史上真实的西南联大,远比影视片描述的更为困难。

西南联大学生初到云南时,还明显地保持着在平津时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学生各自的着装风貌:北大学生多穿大褂,表现出潇洒出尘的风度,清华同学多穿西服,显露出翩翩年少的风格,南开学子多穿夹克,流露出英俊活泼的气象。

后来,随着三校的逐步融合,加之战时很多学生流离失所,以及昆明物质的日益贫乏,学生们无力注重服饰了。

1940年左右,男生的服饰趋于统一,“大褂有逐渐成为标准服装的趋势”,女生的服装则没有一定的标准,有穿素色旗袍的、穿花色旗袍的,甚至还有穿男装的,不一而足。

穿上面如此简陋,吃上面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就拿伙食费来说,饱受通货膨胀之苦。

同学的伙食在民国二十七年时每月只要七元还可以天天吃肉吃鸡蛋,每星期打牙祭时还可以吃鸡吃鱼。到三十年时已涨到每月二百元,以后生活费用更跳跃式地增高;到三十三年每月伙食费涨到一千多元,三十四年到五六千,三十五年一万元,还是终月尝不到肉味。

吃穿都如此糟糕,那么屋舍情况呢?答案是更糟糕。据联大当年的学生回忆,新校舍中的学生宿舍是“土壁墙,草顶。两头各有门。窗户是在墙上留出方洞,直插着几根带皮的树棍。空气是很流通的,因为没有人爱在窗洞上糊纸,当然更没有玻璃......”

宿舍是大统间,两边靠墙,和墙垂直,各排了十双层木床。一张床睡两个人,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

但是就算在吃穿住都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依旧做到了现在很多大学都做不到的学术研究。

宁院士在致辞中说:“西南联大是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础,我很感谢西南联大。”并且表示,联大虽然仅存在了8年,但她培养的人才对新中国的贡献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推荐阅读:

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原因

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十大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我们至今回头看那个时代,都是影影绰绰的。在那个时代里,男子可以妙手著文章,女子也可以描绘世态炎凉,优雅从容。无论是携手同游,还是把盏到雾重月斜,都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存在。她们极具才气,在那个时代,和那些徒有皮囊的花瓶相比,她们才是人们心中的女神!吕碧

  • 国民党抗日名将霍守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部下:张学良手下有一个忠心又耿直的将领,名叫霍守义。霍守义1898年生于辽宁本溪,21岁时去了大帅张作霖的奉天兵工厂当个录事,随后又在张作相的15师26旅16团当团副,跟张学良关系很好。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轻易不能见人。但有一回,经蒋介石特许,六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在溪口见

  • 潘素与张伯驹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南才女潘素与北国公子张伯驹四目相对之时,已缘定终身,张伯驹填了一首《浣溪沙》:“隔院笙歌隔寺钟,画阑北畔影西东,断肠人语月明中。小别又逢金粟雨,旧欢却忆玉兰风,相思两地总相同。”以词表达心声,以才情打动少女的芳心。张伯驹出生贵胄,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子,

  • 新中国六大土匪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土匪现象土匪现象是旧中国的国情之一,乡下的土匪多如牛毛。毛泽东长期从事农民运动,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也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农村,更了解土匪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剿匪斗争中,我军共剿灭土匪260余万。从毛泽东关注过的6个土匪身上,集中体现了剿匪斗争中党对各类不同土匪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土匪有哪些1、藏

  •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爱情 宋庆龄回忆相爱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已成为民国年间广为流传的佳话,也是20世纪的伟大爱情故事之一。宋庆龄冲破父母、世俗的偏见,不顾年龄的障碍,毅然与孙中山成婚,成就了一对革命伴侣。大家都知道,年龄相差近30岁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当时是遭到宋庆龄父亲激烈反对的。那么,孙中山到底是有什么巨大的个人魅力,迷倒了花容

  • 鲁迅逝世葬礼 鲁迅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鲁迅,一直都是中国人们引以为傲的一个文化标识。尽管历史上的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不相同,有赞扬的声音当然也有贬低的声音。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20世纪的一位文化巨人,用自己的笔为自己发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气肿病逝于上海。鲁迅先生曾留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不在此例。二

  • 袁克文简介:民国四公子的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的四大公子,有“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张学良,有皇亲国戚的溥仪堂兄溥侗,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大藏家张伯驹。还有一个人,他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袁克文唱戏喝酒,写诗收藏样样精通。一生吃喝玩乐,但国民党大佬于右任老先生却评价他:“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

  •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定情信物—手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宋庆龄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孙中山,而孙中山送给新婚妻子宋庆龄的结婚礼物,不是钻戒珠宝,而是一把毛瑟手枪。宋庆龄孙中山结婚礼物为何不是钻戒而是手枪?据了解,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和孙中山在东京完婚,并亲笔签下婚姻誓约书,誓约书有3份真迹,本来都因战乱遗失,后来1份失而复得。据上海宋庆龄故居管理人员介绍,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袁克定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6年6月6日的北京,酷暑难耐。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上街买菜,看到报纸上写着“袁贼倒行逆施,窃取革命果实!”。三女儿拿报纸给父亲看,袁世凯懊悔不已,他顿觉大势已去,英雄暮年,在极度失落之中,便病倒了。临终前,袁世凯叫来大儿子袁克定,只留下三句遗言:“是你害了我

  • 袁克文在袁世凯死后的生活 钱花在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急忙分家产。袁家有32个子女,都担心分多分少。去问二哥袁克文,袁克文一推帽子:“爱咋分咋分,你二哥我呀,看戏去喽!”1916年6月28日,袁世凯出殡,32个孩子都应送父亲一程。唯缺二公子袁克文。家里人满世界找,怎么找也找不到。不曾想,就算是父亲出殡这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