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皇帝心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 被皇太后毒死

他是皇帝心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 被皇太后毒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73 更新时间:2023/12/26 15:47:46

也怨不得曹雪芹把唐朝和汉朝说成“脏唐臭汉”。汉初几个在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皇帝,在生活作风上确实都比较滥,他们不仅喜爱女色,同时也痴情于男色。继汉高祖刘邦宠幸男宠籍孺之后,接下来的几任皇帝好像受到这种“双性恋”基因的影响,都甩开膀子前仆后继的效仿。生性懦弱的汉惠帝刘盈如此,温和慈爱的汉文帝刘恒如此,布义行刚的汉景帝刘如此,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也乐此不疲地施爱于多个男宠。

韩嫣,这个连名字都有些女性化的男人,就是让汉武帝一生中最醉心的男宠。如果说汉武帝之前的几任皇帝对宠幸男宠的“怪癖”还藏着掖着、有所顾忌的话,那么汉武帝对韩嫣的宠爱则显得毫无避讳,甚至公然公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就毫无遮拦的道出了汉武帝对韩嫣超乎寻常的宠爱,以及他们之间人人共知的同性恋关系。

韩嫣,表字王孙,为韩王韩信的后人(不是与萧何齐名的淮阴侯韩信),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位同性情人。韩嫣从小就被送到宫里陪太刘彻子一起读书学习、游玩、骑射。他眉清目秀,十分乖巧,聪明伶俐,凡是刘彻想玩的,他都一学就会;凡是刘彻想知道的,他即便做不到对答如流,也总能说出个大概其意。两人朝夕相处,成了情投意合的发小儿。那时候,同性恋似乎不算什么大毛病。所以,这小哥儿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就真的不分彼此了。

刘彻当了皇帝,韩嫣就升为贴身的上大夫,两个人“共卧起”,感情甚笃。韩嫣地位尊贵,所得赏赐丰厚,几乎与汉文帝的男宠邓通相差无几。韩嫣有的是钱,烧包得很!他好玩弹弓,用的是金弹丸,打出去也不收回,一天总得用个十个二十个的。于是长安城里有歌谣说:“苦饥寒,逐金丸”

(《西京杂记》),以至于不少小孩儿只要听说韩嫣要出游了,就都远远跟在他屁股后面,等他一玩弹弓打个鸟什么的,没准儿就能捡到金丸。

然而,作为汉武帝最心爱的男宠,韩嫣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就连汉武帝都没有保得住他。《史记》对韩嫣的死是这样记载的:韩嫣因为得罪了江都王刘非,“太后由此嗛嫣”;又因为韩嫣淫乱后宫,所以被王太后下令赐死。按理说,作为汉武帝的另类红颜知己,有皇帝罩着的韩嫣得罪个把人,这算不了什么大事,顶多挨几句骂或者打上几板子也就算了;至于韩嫣与宫女偷情的事,太后也只是道听途说,既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真凭实据,那么王太后为什么不论青红皂白非要置其于死地呢?“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对于韩嫣之死,《史记》中的记载有些模糊,笔者分析,韩嫣的死另有原因。

向王太后告发韩嫣淫乱后宫的人是丞相田蚡。田蚡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昏庸之辈,仗着自己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是汉武帝刘彻的舅舅,所以平日里趾高气扬,骄奢淫逸。尤其是在靠着姐姐这棵大树当上了大汉朝的丞相后,更是一手遮天,奢华无度。除了嗜好女色外,田蚡和还他的外甥皇帝刘彻一样,都有喜爱“龙阳”的恶癖。皇帝身边的男宠、眉清目秀的韩嫣,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女儿态,使得色胆包天的田蚡对其久有垂涎之心。不过,韩嫣在这方面对汉武帝还是蛮忠贞的,尽管田蚡多次引诱,可韩嫣却总是不肯上钩。由爱生恨,醋意大发的田蚡决定瞅个机会收拾一下这个不知趣的韩嫣。

与此同时,一心想做千古帝王的刘彻,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对母亲和舅舅一再打压、控制自己的“温情”做法,越来越烦感,越来越抵抗,越来越不感冒。出兵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干脆把丞相田蚡凉到了一边;任免官吏的时候,刘彻索性把舅舅田蚡的方案全盘否定。这对于身居丞相要职,而且又是汉武帝长辈的田蚡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尤其可恨的是,皇帝竟然成为他争夺韩嫣的非常障碍。但刘彻毕竟是皇帝,田蚡对他再有怨恨,也断然不敢对皇帝下手。不得已而求其次,争权夺利受阻、争风吃醋不成而恼羞成怒的田蚡最后把对付汉武帝的目标锁定在了最受皇帝宠爱的韩嫣身上,即通过除掉韩嫣达到打击刘彻的目的。

标签: 他是皇帝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皇太后毒死怨不

更多文章

  • 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标志,是什么,世袭制,是什么,意思

    世袭制是什么意思世袭制是相对于禅让制而言的一种权利交替的方式,世袭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君王或者首领死后或下台后,将自己的权力、名号、财产传给自己的后代(不一定是直系亲属),主要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这种权力的交替方式保证了权力只在一个家族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传承,范围要比禅让制小很多。当代的世

  • 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死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活了三十八岁。皇帝——太上皇帝——皇帝,反映出了明英宗跌宕起伏的政治轨迹。处于政治低谷时的明英宗,名为上皇,实为囚徒,不过,明英宗在软禁期间也没闲着,国家大事他不能插手,但生孩子的事还是可以做的。明英宗一生一共生育了二十

  • 北魏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因一个要人命的祖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后妃,为何,不愿,太子,一个,人命,祖制,太子,先赐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贵母死”的记载,让人触目惊心: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

  • 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 指的是哪一个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哪一个,亡国,之君,天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

  •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最终目的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其实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了。王安石变法北宋建立初期,统治阶级通过一些列举措来缓和阶级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矛盾加剧,集权统治其

  • 戚继光跟张居正什么关系?自称门下走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戚继,光跟,张居正,什么,关系,自称,门下,走狗,明朝,掌权

    在明朝,掌权的是文官,而武将的地位是比较低的。一个武将,任凭你再有本事,再武功显赫,再想报效国家,往往也要屈从于由文官担任的总督、巡抚。没有文官的提携重用,武将想杀敌,想立功,想成名,那是很艰难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同样也需要一个坚硬的文官后台。戚继光时代,文官集团最显赫的人物是张居正。张居正历嘉靖、

  • 商纣王英俊神武 为何被严重妖魔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纣王,英俊,神武,为何,严重,妖魔化,成王败寇,历史,多半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丑化和诋毁失败者,是胜利者的惯用手段。那些取而代之的“幸运儿”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世人阐述自己改朝换代是顺应天意,是众望所归。商纣王就是一个被严重妖魔化的失败者。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猛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

  • 历史上民间为什么要反清复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民间,为什么,反清,复明,反清,复明,什么时候,古代

    反清复明是什么时候古代的法律不像现在,所以大约每个朝代都有农民起义这种事儿,而这种以农民为群体的起义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反清复明也不例外。但要问反清复明是什么时候,具体这个具体的时间恐怕就要从明朝灭亡的时候说起了。反清复明配图明朝走向灭亡以后,清政府来管辖,大批满人入关,而此时的汉人

  • 古代皇帝“封禅”为何选择去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皇帝,amp,ldquo,封禅,rdquo,为何,选择

    论海拔,泰山不如西岳华山高耸巍峨;论景致,泰山不如南岳衡山秀丽多姿;论险要,泰山不如北岳恒山横跨塞外;论位置,泰山不如中岳嵩山巍巍居中。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秦至清,除了武则天曾独树一帜的封禅嵩山外,历代其他那些具备完成统一、发现祥瑞、功德显赫、国泰民安等条件的有德之君,如秦始皇、汉武帝、光武

  • 商鞅变法 为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变法,为何,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春秋

    春秋末期,秦国在众诸侯国中算是一个落后国。秦献公以及他之前的几位国君,也不是甘于落后,他们都曾作过一些变革,但收效不大。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即位。秦孝公继秦献公之事业,发愤图强,志在复修秦穆公之霸业,于是随即下了一道招贤令,广泛招徕人才。商鞅就是在这时来到了秦国。商鞅原是卫国国君后裔,故又叫卫鞅或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