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勾践的剑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朽?

越王勾践的剑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88 更新时间:2023/12/24 14:46:37

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楷模,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野史趣闻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1965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

践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一把古剑千年不锈,依然寒气逼人,这到底是怎样一把宝物呢?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吴越交战,越国兵败,退往会稽山。勾践采用范蠡的计策,吴称臣。勾践归国

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勾

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3年后城破,夫差自杀。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闻名天下。

俗话说“物以人名”,越王勾践的名气让人们格外关注跟他

有关的人和物。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剑身一面

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

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

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这一发现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一把剑为何埋藏2000多年,依然不锈,锋利无比,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宝物?这些谜团吸引了大量文物工作者、民间工艺大师等苦心钻研,试图揭开蕴藏在千年古剑身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里的有关专家对越王勾践剑进行的科学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

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针对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谜团,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撰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首先,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而且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这也是它千年不腐的一个原因。

其次,剑在棺内,墓室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密不透风,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剑生锈的几率就更小了。另外与

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青铜剑,这三件青铜剑放在棺外的椁室内,相对来说,它们所处环境的密闭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但它们的锈蚀程度也比较轻微,这

都是因整体的密闭环境所赐。

最后,该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过,但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

更多文章

  • 他是皇帝心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 被皇太后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他是,皇帝,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皇太后,毒死,怨不

    也怨不得曹雪芹把唐朝和汉朝说成“脏唐臭汉”。汉初几个在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皇帝,在生活作风上确实都比较滥,他们不仅喜爱女色,同时也痴情于男色。继汉高祖刘邦宠幸男宠籍孺之后,接下来的几任皇帝好像受到这种“双性恋”基因的影响,都甩开膀子前仆后继的效仿。生性懦弱的汉惠帝刘盈如此,温和慈爱的汉文帝刘恒如此,布

  • 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标志,是什么,世袭制,是什么,意思

    世袭制是什么意思世袭制是相对于禅让制而言的一种权利交替的方式,世袭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君王或者首领死后或下台后,将自己的权力、名号、财产传给自己的后代(不一定是直系亲属),主要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这种权力的交替方式保证了权力只在一个家族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传承,范围要比禅让制小很多。当代的世

  • 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死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活了三十八岁。皇帝——太上皇帝——皇帝,反映出了明英宗跌宕起伏的政治轨迹。处于政治低谷时的明英宗,名为上皇,实为囚徒,不过,明英宗在软禁期间也没闲着,国家大事他不能插手,但生孩子的事还是可以做的。明英宗一生一共生育了二十

  • 北魏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因一个要人命的祖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后妃,为何,不愿,太子,一个,人命,祖制,太子,先赐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贵母死”的记载,让人触目惊心: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

  • 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 指的是哪一个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哪一个,亡国,之君,天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

  •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最终目的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其实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了。王安石变法北宋建立初期,统治阶级通过一些列举措来缓和阶级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矛盾加剧,集权统治其

  • 戚继光跟张居正什么关系?自称门下走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戚继,光跟,张居正,什么,关系,自称,门下,走狗,明朝,掌权

    在明朝,掌权的是文官,而武将的地位是比较低的。一个武将,任凭你再有本事,再武功显赫,再想报效国家,往往也要屈从于由文官担任的总督、巡抚。没有文官的提携重用,武将想杀敌,想立功,想成名,那是很艰难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同样也需要一个坚硬的文官后台。戚继光时代,文官集团最显赫的人物是张居正。张居正历嘉靖、

  • 商纣王英俊神武 为何被严重妖魔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纣王,英俊,神武,为何,严重,妖魔化,成王败寇,历史,多半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丑化和诋毁失败者,是胜利者的惯用手段。那些取而代之的“幸运儿”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世人阐述自己改朝换代是顺应天意,是众望所归。商纣王就是一个被严重妖魔化的失败者。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猛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

  • 历史上民间为什么要反清复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民间,为什么,反清,复明,反清,复明,什么时候,古代

    反清复明是什么时候古代的法律不像现在,所以大约每个朝代都有农民起义这种事儿,而这种以农民为群体的起义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反清复明也不例外。但要问反清复明是什么时候,具体这个具体的时间恐怕就要从明朝灭亡的时候说起了。反清复明配图明朝走向灭亡以后,清政府来管辖,大批满人入关,而此时的汉人

  • 古代皇帝“封禅”为何选择去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皇帝,amp,ldquo,封禅,rdquo,为何,选择

    论海拔,泰山不如西岳华山高耸巍峨;论景致,泰山不如南岳衡山秀丽多姿;论险要,泰山不如北岳恒山横跨塞外;论位置,泰山不如中岳嵩山巍巍居中。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秦至清,除了武则天曾独树一帜的封禅嵩山外,历代其他那些具备完成统一、发现祥瑞、功德显赫、国泰民安等条件的有德之君,如秦始皇、汉武帝、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