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打造史上最华丽惊艳的后宫 最终亡国

皇帝打造史上最华丽惊艳的后宫 最终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11 更新时间:2023/12/26 13:10:39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天子,作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不仅掌握生杀予夺大权,而且在占有女人方面也有特权。如,秦始皇嬴政“后宫列女万余人”(《三辅旧事》),汉武帝刘彻“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汉武故事》),吴末帝孙皓“后宫坐食者万有余人”(《三国志》),晋武帝司马炎“多内宠,掖廷殆将万人”(《晋书》),陈后主陈叔宝“帷薄嫱嫔,有逾万数”(《隋书》),唐玄宗李隆基“宫嫔大率至四万”(《新唐书》),坐拥美女最多的当属后赵皇帝石虎“夺人妻女,十万盈宫”(《晋书》)。

对于后宫美女,天子可以任意宠幸,但依照《周礼》后妃制度,能得到封号的多不过百余人。《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政,……天子立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政。”自秦至清,历朝历代的后妃制度虽一改再改,多有变数,但多沿袭和效仿《周礼》。也就是说,皇帝册封后妃要与朝廷官员对应,后宫美女一般情况下最多有一百二十一人能得到相应的封号,但多数人封号相同。

北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时,后妃制度有了重大变化。高湛是个出了名的色鬼,刚当上皇帝,就霸占了嫂子李祖娥,即位后“帷薄之间,淫侈过度”,后宫美女如云,供高湛任意采择。大宁元年(561年),高湛立胡氏为皇后。大宁二年(562年)四月,黄河、济水清澈见底,高湛非常高兴,于是改元河清,并制定了一份辞藻华丽的《河清新令》,对后妃制度予以丰富。

其《令》云:“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昭仪,有左右二人,比丞相。其弘德、正德、崇德为三夫人,比三公。光猷、昭训、隆徽为上嫔,比三卿。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为下嫔、比六卿。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为二十七世妇,比从三品。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为八十一御女,比正四品。……并具其员”(《北史》)。

也就是说,高湛将先前比较笼统的“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逐一起上了新颖别致的称呼,并逐一落实到人,不留空位,这在后妃制度上堪称创举。除了皇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一百二十一人,高湛为了讨好众多美女,“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又额外设置了才女、采女等散号,数量不清,但从“又有神见于后园万寿堂前山穴中,……帝直宿嫔御已下七百人咸见焉”(《北史》)的记载来看,高湛后宫有封号的妃嫔不下七百人。

为了方便纵情后宫,高湛干脆把皇位让给了儿子高纬,自称太上皇帝。把政事一抛,高湛一心扑在后宫,没过几年就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

高纬即位后,“括杂户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强征民女以充后宫,满足自己的淫欲。此外,高纬还大肆封赏,“诸官奴婢、阉人、商人、胡户、杂户、歌舞人、见鬼人滥得富贵者,将以万数。庶姓封王者百数,不复可纪。……宫掖婢皆封郡君。……马及鹰犬,乃有仪同、郡君之号。”这些人都有名号了,后宫自然也要封,高纬废黜皇后斛律氏之后,先立皇后胡氏,后又“拜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二位皇后并峙,“既立二后,昭仪以下皆倍其数。又置左右娥英,……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北史》),后宫有封号的妃嫔比父亲高湛时翻了一番还多。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纬时期的后宫妃嫔封号之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标签: 皇帝打造史上华丽惊艳后宫最终亡国普天之下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大汉天子下葬仅一月就被盗挖了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秘,为何,大汉,天子,下葬,一月,被盗,皇陵,皇陵,禁地

    皇陵是禁地,除了后妃、宫人守陵,还有一定数量的护陵队伍。所以,一般情况下,若非王朝覆灭,皇陵是非常安全的。不过,大汉天子汉顺帝刘保的宪陵是个例外。刘保(115年—144年),汉安帝刘祜之子,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124年),刘保遭奸人诬陷,被废为济阴王。汉安帝死后,外戚阎显立北乡侯刘懿为皇帝。

  • 八思巴大师与金轮法王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思,大师,金轮,法王,关系,是什么,八思,大师,蒙古族,作

    八思巴大师蒙古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笼罩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蒙古族建立元朝时期,我国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宗教文化,为中国的宗教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提起藏传佛教,几乎人们脑海之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形象便是八思巴大师。那么八思巴大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八思巴大师一生的经历又是如何,八

  • 最残忍的毒妇是谁?残害女人 如同打了鸡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残忍,毒妇,残害,女人,如同,打了,鸡血,历史,不仅,一部

    历史,不仅一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史,也是一部宫闱残酷史。翻阅正史,里面记载的恶毒女人不胜枚举,如将戚夫人制作成“人彘”的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的贾南风(晋惠帝司马衷皇后),将王皇后、萧淑妃“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令此二妪骨醉”的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把宫人

  • 越王勾践的剑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越王,勾践,为什么,历经,千年,不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楷模,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野史趣闻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1965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 践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一把古剑千年不锈,依然寒气逼人,这到底是怎样一把宝物呢?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公元前49

  • 他是皇帝心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 被皇太后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他是,皇帝,爱的,男宠,拒绝,丞相,勾搭,皇太后,毒死,怨不

    也怨不得曹雪芹把唐朝和汉朝说成“脏唐臭汉”。汉初几个在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皇帝,在生活作风上确实都比较滥,他们不仅喜爱女色,同时也痴情于男色。继汉高祖刘邦宠幸男宠籍孺之后,接下来的几任皇帝好像受到这种“双性恋”基因的影响,都甩开膀子前仆后继的效仿。生性懦弱的汉惠帝刘盈如此,温和慈爱的汉文帝刘恒如此,布

  • 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标志,是什么,世袭制,是什么,意思

    世袭制是什么意思世袭制是相对于禅让制而言的一种权利交替的方式,世袭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君王或者首领死后或下台后,将自己的权力、名号、财产传给自己的后代(不一定是直系亲属),主要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这种权力的交替方式保证了权力只在一个家族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传承,范围要比禅让制小很多。当代的世

  • 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他们,结局,如何,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死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活了三十八岁。皇帝——太上皇帝——皇帝,反映出了明英宗跌宕起伏的政治轨迹。处于政治低谷时的明英宗,名为上皇,实为囚徒,不过,明英宗在软禁期间也没闲着,国家大事他不能插手,但生孩子的事还是可以做的。明英宗一生一共生育了二十

  • 北魏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因一个要人命的祖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后妃,为何,不愿,太子,一个,人命,祖制,太子,先赐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贵母死”的记载,让人触目惊心: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

  • 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 指的是哪一个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哪一个,亡国,之君,天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

  •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最终目的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其实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了。王安石变法北宋建立初期,统治阶级通过一些列举措来缓和阶级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矛盾加剧,集权统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