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花木兰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历史上的花木兰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65 更新时间:2024/1/14 19:20:42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我们学习《木兰辞》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花木兰理所应当的是一个汉人女子。事实上,这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并不是汉人女子,而是一个鲜卑女子。这也许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但是这恰恰也是事实。

在《木兰辞》里面有这么一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可汗”是古代游牧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在《木兰辞》里面出现这样的称号,足以证明当时花木兰所效命的朝廷并非汉人建立的政权。但是也正是《木兰辞》里面同样出现了“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样的句子。我们都知道只有汉人政权才会将最高统治者称呼为“天子”。

在《木兰辞》里面同时将最高统治者称之为“可汗”、“天子”的,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恰恰正是《木兰辞》出现的南北朝时期。根据现在的文献资料研究,《木兰辞》通常被认为创作于北魏时期。

结合史实推测,花木兰生活的时间大概是在北魏初年。她参与的这场战争,应该是北魏与柔然的战争。公元5、6世纪的北魏正集中力量在完成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远在蒙古高原的柔然部落也趁机崛起,成为了北魏政权的威胁。

随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继位,一改往日被动防御的姿态。面对柔然的入侵,拓跋焘亲率六军大举北伐柔然。从始光元年至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先后8次亲率大军深入漠北,讨伐柔然。神麚二年的战役中,太武帝西追柔然至兔园水。“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太武帝的这次征伐,虽然未能灭柔然,但柔然遭到了沉重打击,在之后七、八年的时间里与北魏相互同好。

太武帝于太平真君四年、五年、十年连续三次大举亲征, 其中最后一次对柔然的打击最大,“尽收其人户畜产百余万”,柔然可汗“吐贺真遂单弱,远窜,边疆息警矣”。这次对柔然的沉重打击之后,“蠕蠕亦怖威北窜,不敢复南”。

虽然花木兰极参加了北魏与柔然的战争,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花木兰就是鲜卑人。事实上,从北魏早期的征兵体制当中,只有鲜卑人才有资格加入军队。早期的北魏实行的是八部军制,类似于后来同出东北的满洲八旗,牧民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父亲退伍后,由儿子世袭军籍。这种鲜卑人特有的军队编制可以使慢慢开始汉化的鲜卑人全民皆兵,有充足的兵员,又保证了拓拔八部的完整。从《木兰辞》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花木兰一家正是鲜卑的世袭军人,由于父亲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所以她代父,也可以说是代弟从军。自此开了她女扮男装的传奇军旅生涯。

血统上的鲜卑人,文化上的汉人

从血统上来看,花木兰无疑是鲜卑人。但是经过民族的融合,花木兰屹然成为了一个文化上的汉人。在《木兰辞》开头便提到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以及后文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从这两句诗句不难发现一个标准的汉族女子的日常生活。

在花木兰身上看到的汉族女子的形象恰恰是鲜卑族汉化的表现,在五胡乱华的那几个民族当中,要论汉化程度最高的当属鲜卑族。经过了几代鲜卑人的汉化,到了花木兰的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的鲜卑女子都已经懂得了汉人女子的这些礼仪。所以这个时期的花木兰事实上也可以称之为汉人女子。

标签: 花木兰

更多文章

  • 谷道破裂是什么死法?北宋公主为何因谷道破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谷道破裂

    可能有人听说过这样一种死法,叫做谷道破裂而死,而历史上因为谷道破裂而死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公主,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茂德帝姬的一生可以说也是很悲剧的,毕竟经历过靖康之变的公主,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而茂德帝姬据说是因为谷道破裂而死,那这个谷道破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死法呢?这样死的时候究竟有多痛苦呢?今天

  • 清朝皇室逢年过节时皇帝与嫔妃们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过新年年夜饭是重点,在古代,皇家也不例外。过年是对于皇帝也说意义深刻。清代宫廷中,一天固定只吃两顿饭,早膳在早上六七点,晚膳是下午两点左右。平时,皇帝吃饭都是一个人,如果叫上某个妃嫔一起用膳,那就比较得宠了。一般只有在除夕,皇帝才会聚集妃嫔们,一起进餐,以示合家和睦,团团圆圆。我以乾隆四十八年(1

  • 关羽的壮缪侯谥号到底是什么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困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为此,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结

  • 司马昭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嵇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昭

    嘉平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外出扫墓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占据了主动之后,司马懿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派人稳住曹爽。当时,虽然曹爽的家人被司马懿扣押,但他毕竟有天子曹芳在手。如果曹爽和天子逃到许昌,然后号令许昌一带的军队,那么,司马懿的处境将极为危险。为了避免曹

  • 陶渊明的家世如何?陶渊明为何选择归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陶渊明

    《晋书·陶潜传》中,开篇这样介绍陶渊明:“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也就是说,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到大司马,可谓东晋顶尖权臣,所以陶渊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宦世家子弟,出身绝算不上差。但是,他却仕途不顺,半生困苦,一点没有陶侃手握荆江二州,同“江

  • 长安为何改成西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安

    说起西安,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了,一座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都,是中国古代13个王朝的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的人或许会疑惑,既然西安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为何在古代的诗歌作品、历史记载中,西安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呢?这就必须要说到西安的

  • 弓箭真的能射死人吗?一箭射死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弓箭

    相信古装片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中看到弓箭手嗖的一箭就能把士兵直接射到死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多人都存在疑问,感觉非常的夸张,怀疑弓箭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能够一箭就把人给射死了。经过分析后这种情况都要根据实际来看,但都不乐观!古代弓箭射程平均大概在150米左右,千万别觉得射程太近,就没

  • 陈圆圆最后是出家为尼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圆圆

    话说,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但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

  • 鬼谷子的真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神秘而又变幻莫测。在明清的小说中,鬼谷子被塑造说成了神仙一般的人物。实际上历史上的鬼谷子同孟子、荀子一样,是一位学者,他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并留下了一部《鬼谷子》传世。鬼谷子的真实姓名“鬼谷子”的称呼最早见于西汉晚期刘向编辑整理的《说苑》,

  • 蜀汉中护军李严被废是因为粮草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严

    白帝城托孤可以说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其中刘备与诸葛亮的直接交代,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不仅任命了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大臣之一。既然诸葛亮能临危受命,成为与诸葛亮平等的托孤大臣,那他一定也有非凡的才华和影响力!他是谁?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因病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