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帝为何会主动禅位去当太上皇?乾隆帝当太上皇期间都在干什么?

乾隆帝为何会主动禅位去当太上皇?乾隆帝当太上皇期间都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29 更新时间:2023/12/18 12:52:56

自古以来,太上皇就没有好下场,乾隆为何还要主动禅位去当太上皇?

关于雍正能够在九子夺嫡当中取胜,很多史料中都认为是康熙看好乾隆,所以将皇位传给了雍正,这种隔辈传位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康熙曾将乾隆养育在宫中。

可以说康熙皇帝对于乾隆整个人生的蒙是相当巨大的,而乾隆也十分敬佩康熙,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父亲雍正的崇拜。

在乾隆即位时,就曾经面对天下苍生许下誓言,他在位的时长决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而康熙的在位时长是61年,那么就给自己定下了只在位60年的目标,也可以说是誓言。

当时乾隆不过25岁,想要执政超过61年,那需要活86岁,这在古代是很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乾隆这个誓言有点不走心啊!然而君无戏言,当乾隆在位真的到了六十年的时候,估计他也有点吃惊。

在吃惊的同时,他也有些后悔,六十年的时间他把弄权力已经成为了习惯,他过惯了富贵的生活,习惯对人呼来喝去。如果真的禅位后,自己过了几十年的优质生活可能会离自己而去,甚至有一个凄惨的晚年,想想赵武灵王禅位后被活活饿死,李渊李隆基郁郁而终的下场,都让乾隆十分犹豫。

然而,如果不兑现自己就可能会被天下人耻笑,但是话已经放出去了,总不能收回来,于是他想到让位不让权这个办法。

自己成为太上皇,把名义上的皇帝交给自己的儿子嘉庆,自己仍然大权在握,名义上是不放心祖宗基业,担心儿子无法好好的管理国家,替儿子管,实际上就是把权力还是握在自己自己手里。

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头衔换了一下,变了一个名字,但是骨子里还是皇帝,改为太上皇只是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既完成了自己对于天下人的诺言,又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

在当太上皇的三年中,他是如何把控权力的?

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过得非常的称心,虽说是太上皇,但是他对人仍自称为“朕”,谕旨称为“敕旨”,题奏行文遇太上皇字样,必须高三格抬写,而皇帝只两格抬写。太上皇得生日要大办特办,称万万寿,皇帝的生辰称万寿。

文武大员进京陛见以及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一定要征得太上皇的同意,有了同意才可以觐见。传位与不传位并无太大的区别,权力始终都在乾隆手里握着,他不放权,把嘉庆当做自己的傀儡,让儿子负责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事,自己依旧处理军国大事。

为了打压嘉庆,乾隆甚至大力扶持和珅,朝中大事多经和珅办理,当时人们都称和珅是二皇帝,其权力比嘉庆还要大。

即使是在太上皇住址上他依旧不让步,按礼制,皇帝退位后,应该搬出养心殿。乾隆在很早之前就在宫中外东路兴修了宁寿宫,作为归政后的休养之所。

他传位以后本应该搬出去,回到自己修缮好的地方,但是乾隆却并无搬出养心殿的意思,他给自已找借口说,即位以来,居养心殿六十余载,最为安吉,今既训政,自当仍居养心殿,诸事咸宜也。

意思就是,我已经在养心殿住了60年了,觉得这里最舒服,今天我当上了太上皇,自然应该也住在养心殿,这样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他的权力依旧握在手里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各种国务的处理中,他也没有遵守传位时做出的承诺。

在传位之前,他曾决定给予自己儿子处理奏章罢免百官的权力,传位后,除了一些不关紧要的小事,太上皇一直将批答奏折、任免官员的权力牢牢地攥在手里。

乾隆担任太上皇期间举办的千叟宴到底是为了彰显什么?

关于乾隆担任太上皇期间干的蠢事,多次举办千叟宴应该算一件。

千叟宴起源于康熙时期,盛于乾隆时期,是清朝规模最大,受邀人最多的大型宴席,在康熙年间举办了两次,在乾隆时期举办了两次。

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过六十岁生日,举办了一次千叟宴,后又在康熙六十一年举办了人生的第二场千叟宴。

乾隆当时年仅十二岁,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记忆尤深,而乾隆处处对标康熙,所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举办了一次,乾隆没有六十一年,而是嘉庆元年,也就是乾隆太上皇的第一年,乾隆又举办了一次。

可以看出,乾隆的两次千叟宴都是按照康熙时的规格进行的,乾隆自诩十全老人,所以处处都要彰显一下自己治国的能力。

当时的乾隆已经是86岁的老人,对于参加宴会的老人,年龄定为70岁,估计乾隆的想法是60多岁的老人在乾隆朝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了。

乾隆为了把天下富足国库充足的景象炫耀给世界,召集了约3000位老人,还有邀赏者5000人,这些人中各色的人都有,有些是皇家的亲戚,有些前朝的旧臣,也有从千里迢迢从民间各地赶来的普普通通的老人。

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皇恩浩荡,普渡众生的天子理念亲自为各位老人倒酒,这个架势普通老百姓哪见过啊,实然诚惶诚恐。

这次盛大豪宴,老人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奢华,不由得争先恐后,一边夸着国家给的待遇好,一边大吃狂吃,狼吞虎咽。 老人们因为过度兴奋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人数特别多。也有很多老人因为过度兴奋,而直接过世。

千叟宴的本意是想给天下人一个国家政策好,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印象,然而,千叟宴带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些老人因为年纪太大加上舟车劳顿,会加速身体机能的快速流失,甚至会缩短寿命。 得不偿失。

我们不否认乾隆是一代明君,他所在的时期和康熙时期并称为康乾盛世,但是权力是否真的可以使一个人疯狂,忘记了养民爱民的初衷,沉迷于享乐和形式主义,看看晚年的乾隆吧!

标签: 乾隆帝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的野史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庄太后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孝庄太后的野史问题,很多人都说了,这个孝庄太后的野史都有哪些呢?是不是只是单纯的只有这个和多尔衮的故事呢?其实也并非如此了,孝庄太后的野史其实是真的还有更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都有哪些吧!孝庄太后 是个很出色的女人。是出色的女人就会有香艳的故事,孝庄也不能免。传说

  • 明成祖宠妃权美人到底是病死的还是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权美人

    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明成祖在他二十几年时间里,几乎都是在打仗中度过的。作为一个帝王,他对于自己的附属国是非常蛮横的,多次明目张胆的向归顺明朝的朝鲜国王索要美女,供自己享乐。而明成祖诛连后宫妃子三千余人,就是跟一个她非常宠爱的朝鲜妃子有关。这个妃子是朝鲜人,死后被谥于“恭献贤妃权氏&r

  • 乌台诗案是谁救了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乌台诗案

    1079年,何正臣弹劾苏轼,称苏轼上表的内容安讽朝政,还拿出了不少他的诗文举例,这便是乌台诗案。此案爆发,苏轼遭贬是免不了,但他能保住一命实际上已经非常不错了。那究竟是谁救下了苏轼呢?当时朝中有很多人替苏轼求情,包括宰相吴充、王安石等大臣,不过曹皇后的出面干预算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当我们在观

  • 宋文帝为何要错杀名将檀道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檀道济

    一、刘宋源起宋朝(非赵匡胤建立),因建立者为刘裕,故称刘宋,又称南朝宋,是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的起源是因为东晋后期,朝纲腐败不堪,地方军阀割据,其中,桓玄率先反叛司马家族统治,攻入建康,建立楚朝。而出身草根的刘裕抓住时机,起兵平叛,很快就打败了桓玄,拥立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之后的

  • 宋理宗赵昀本身是南宋皇族远枝属 为何能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理宗

    皇帝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伴随了古代王朝的兴起与覆灭,当我们在讨论古代王朝的时候,皇帝自然而然的会被我们提及。说起宋朝有一位皇帝不得不提,因为纵观两宋这18位帝王,称其为最幸运的帝王也不为过,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帝王继位无外乎父死子继或者皇帝临终前选下继承人,宋理宗赵昀两

  • 汉武帝写罪己诏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罪己诏

    很多人都知道,汉武帝晚年时期做了不少错事,尤其是听信小人的话,将太子逼到走投无路,皇后也因此而死,而知道真相的他下了轮台罪己诏,反思自己的错误,这一点一直都让很多人称赞,因为身为皇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所谓汉武帝的这个轮台罪己诏的真假了,不仅如此

  • 清朝皇帝的一天都是怎么安排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在古代,皇帝就是一个国家的大BOSS,最高领导者,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肯定是威风凛凛,高达帅气的形象,能够呼风唤雨、挥斥方遒。然而历史上真正的皇帝真的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吗?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真是的皇帝可以说是个任劳任怨的人民公仆。下面小编小编就来讲讲清朝皇帝一天的安排和生活是怎样的吧。大家心里会不会

  • 鲜卑人为什么长得俊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鲜卑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鲜卑人的故事,有的人说这个鲜卑人长得非常非常的俊美,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看看这个鲜卑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吧!鲜卑人拿现在人的审美来看,也的的确确是比较漂亮的,毕竟有白人血统,什么高鼻梁啊,什么这个金发碧眼啊,也都是

  • 皇后胡善祥为何被明宣宗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善祥

    1426年,朱瞻基即位,当时他册封了胡善祥为皇后。不过谁也没想到,看似恩爱的皇帝和皇后,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1428年,胡善祥皇后的位子被废,她也因此成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胡善祥被废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法师,得到张太后眷顾。很多人想不通胡善祥到底做了什么,朱瞻基要废掉她。其实她并没有做什么,这

  • 清朝大妃阿巴亥为何一定要被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阿巴亥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晚,沈阳盛京宫中哭声一片,其中最为悲切的是一位容貌秀美、丰仪端庄的满洲贵妇,这位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位大妃不仅在这一天失去了她的丈夫,而且刚刚从皇太极宣读的遗命中得知她将被殉葬。这将意味着这这场劫难中,不但她是牺牲品,连她的深受努尔哈赤喜爱的儿子也将无缘汗位。一这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