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是谁

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59 更新时间:2024/1/30 17:24:56

《三国演义》第93回写到诸葛亮首次北伐,夺得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之后,魏主曹睿急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率领20万大军抵御蜀军。两军对阵之前,王朗夸下海口:“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

不料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尽管王朗大谈“天命”,要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却丝毫说不动诸葛亮,反而被诸葛亮痛斥一番,被骂成依附叛逆、罪恶深重、不知羞耻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诸葛亮还严厉质问他:“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听罢,又羞又怒,竟“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其实,这个情节完全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和《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亲率大军进攻祁山(即“一出祁山”),而扬言要由斜谷道取郿城,命赵云、邓芝出箕谷以为疑军。

魏国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抵御赵云,魏明帝曹睿亲镇长安,命右将军(按: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应为“左将军”)张郃抵御诸葛亮。张郃大败蜀军前锋马谡,诸葛亮撤回汉中。由此可见,“一出祁山”时,曹真根本没有与诸葛亮交过锋。

其次,《三国志·魏书·杜袭传》云:“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从“出秦川”三字来看,当是指建兴六年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散关,包围陈仓。这一次,战事由曹真指挥,但在第一线抵御蜀军的是陈仓守将郝昭,前去增援的则是曹真部将费曜等;曹真身边倒是有军师,但军师却是杜袭,而王朗则已在这年的十一月去世了。

再次,综观王朗的一生经历,不仅从未任过曹真的军师,而且从未与蜀军对阵,更谈不上与诸葛亮进行舌战了。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史实来看,都不存在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可能性。

不过,罗贯中虚构这个情节,也不是毫无因由的。原来,王朗在曹丕篡汉之际,曾积极上表劝进;曹魏建立后,他更是官运亨通,先后任司空、司徒,位居三公。他自以为攀龙附凤,卖力地吹嘘曹魏代天受命,堪称“正统”。刘备去世,刘禅即位后,他曾写信给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

又以老朋友的身份写信给蜀汉司徒许靖(其实许靖这时已经去世),要许靖说动刘禅,“去非常之伪号,事受命之大魏”(《三国志·蜀书·许靖传》注引《魏略》)。为此,诸葛亮曾写了一篇《正议》,严厉驳斥了王朗和魏国其他大臣的劝降之辞。在“拥刘贬曹”的罗贯中看来,王朗为虎作伥,应该不得好死;加之王朗恰好死于诸葛亮首次北伐那一年,于是信手拈来,巧加点染,为王朗安排了一个极不光彩的结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方谷下雨诸葛亮为什么算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中,诸葛亮五丈原火烧司马懿很好地诠释了这句俗语在现实中的完美应用。连诸葛亮自己都在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这段故事吧,大雨浇灭了诸葛亮精心策划燃起的大火,使得司马懿一家成功脱险,这难道是幸运之神站在了

  • 上方谷诸葛亮为什么不放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是《三国演义》里面非常经典的一段情节,原本司马懿就快要被火烧死,但是却没想到竟然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诸葛亮因此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来诸葛亮也认定是天要救司马懿,所以也没办法再强求了。但是,虽然火被浇灭,但诸葛亮仍然可以用箭将司马懿射死,为什么他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放弃

  • 诸葛亮一生三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权谋和神机妙算,那是人人佩服,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似乎成了智慧的化身,在《三国演义》中也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诸葛亮没有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传奇,诸葛亮也曾犯过三个大错,正是这些错误最终间接导致了北伐失败以及蜀

  • 诸葛亮舌战群儒谁第一个发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意在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荆州刘表新亡,其继承人幼子刘琮望风而降,暂依刘表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敌,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后来到江夏与刘琦(刘表长子)会合。曹操大兵压境、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因为西元207年,年仅2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是,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27岁的顾葛亮。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在乡下种田,活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调,,虽然说他常自比管仲,心系天下,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出世,最后,偏偏选择在郭

  •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为什么会折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非常善于利用自然元素,为己方增强战力,火攻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三国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最后就是靠火攻击退曹操大军,如果不是利用自然元素,这一仗对于吴蜀联军来说恐怕会很艰难,毕竟兵力少于曹操。后来诸葛亮面对孟获,同样是利用火攻取胜,不过这次诸葛亮却流露出感伤之情,还说这样做“必损阳寿”,这究竟是怎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谥曰贞侯。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多恐怖?这是否属实?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

  • 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而相争,其各有所长。若论仁义,当属刘皇叔,若说奸诈,则必言曹操,但若论及隐忍,司马懿则当仁不让。司马懿历经三朝,在七十余岁高龄上才派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夺下政权。能蛰伏数年,隐忍不发,可见司马懿本事。司马懿如此谨慎,郭嘉临终遗言却是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如何得知司马懿

  •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不少经典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年事已高,与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战诸葛亮,阵前与诸葛亮一番舌战,结果被诸葛亮犀利的言辞驳倒,一气之下从马背上衰落而死被。不过这段虽然精彩,但却只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历史上并

  • 三国人才为什么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人才的比例即便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较高的,这和当时人口比例、政治结构、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有关,尤其是三国初期时候人才的比例,那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三国里随便拿一个优秀点的谋臣和武将放到其他时代,战绩都是很傲人的。三国时期,为什么会让人感觉是一个人才扎堆的时代?在小编看来,三国的人才确实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