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方谷下雨诸葛亮为什么算不到

上方谷下雨诸葛亮为什么算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89 更新时间:2024/2/8 11:53:36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中,诸葛亮五丈原火烧司马懿很好地诠释了这句俗语在现实中的完美应用。连诸葛亮自己都在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这段故事吧,大雨浇灭了诸葛亮精心策划燃起的大火,使得司马懿一家成功脱险,这难道是幸运之神站在了司马懿的一边吗?另外,诸葛亮草船借箭能算出江上有雾,为何五丈原火烧司马懿没算出有雨啊?这难道是他的疏忽还是另有他因呢?其实,这就是小编今天想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一个问题,诸葛亮究竟有没有算出会下雨呢?

这场战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上方谷之战,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后,诸葛亮因劳成疾病逝。这次战斗诸葛亮用智慧火困司马懿一家,可惜苍天助曹不助汉,在这大火围困到司马懿一家时,忽然天降大雨让司马懿逃脱了。后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突降大雨,究竟是为何?诸葛亮先生真的没有算到吗?就小编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觉得孔明先生应该是算到了的,毕竟那样一个充满智慧,满腹经纶的人,这些地理知识还是应该了解的。其实上方谷突降大雨是因为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间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以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结。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

小编相信诸葛亮先生在使用这个计策之前一定是考察过这里的地形地势的,毕竟那样一个谨慎的人,这些工作是一定会做的,所以这些地理知识他一定是了熟于心的,但是他仍然选择走了这步棋,小编猜测或许是当时局势所迫,必须尽快引出司马懿并且消灭他,尽快夺取汉朝的天下。于是他决定放手一搏,也可以说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若无雨他就成功了!但是天公不作美,助曹不助汉。实在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说了上方谷成雨的主要自然原因和我个人对于诸葛先生心里的一些猜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一些主观因素,一些必须有这场大雨的主观原因。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这个章节是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对于《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但是他其中有一些内容是虚构的,在历史中可能根本不存在。

而我们所说的这个上方谷战役就是并非历史真实存在的内容,而是作者为了增加章的可读性而编写的。所以这其中就有了作者自己的个人情感倾向,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如果想让这场大火被扑灭它就一定会灭掉,这场大雨的来临是必然的,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就是希望它灭掉,然后使司马懿虎口脱险。

如果非要较真,必须说出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算出五丈原火烧司马懿时会下雨,这似乎就违背了作者写这个章节的本意,也就失去了这个章节本来应该具备的趣味性。所以说,有时候不必要把什么事情都弄得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如就跟着事情的发展方向任它发展,就像我们跟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去阅读,去感受他希望我们感受到的东西。

综合小编以上的阐述,诸葛亮草船借箭能算出江上有雾,五丈原火烧司马懿未必他没有算出会出现暴雨的局面,但是由于一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使得他知道即使会下雨,但是仍然要选择走出兵引诱司马懿的这步棋。给我们后人留下无尽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或许这就是名著的艺术魅力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方谷诸葛亮为什么不放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是《三国演义》里面非常经典的一段情节,原本司马懿就快要被火烧死,但是却没想到竟然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诸葛亮因此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来诸葛亮也认定是天要救司马懿,所以也没办法再强求了。但是,虽然火被浇灭,但诸葛亮仍然可以用箭将司马懿射死,为什么他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放弃

  • 诸葛亮一生三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权谋和神机妙算,那是人人佩服,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似乎成了智慧的化身,在《三国演义》中也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诸葛亮没有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传奇,诸葛亮也曾犯过三个大错,正是这些错误最终间接导致了北伐失败以及蜀

  • 诸葛亮舌战群儒谁第一个发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意在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荆州刘表新亡,其继承人幼子刘琮望风而降,暂依刘表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敌,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后来到江夏与刘琦(刘表长子)会合。曹操大兵压境、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因为西元207年,年仅2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是,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27岁的顾葛亮。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在乡下种田,活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调,,虽然说他常自比管仲,心系天下,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出世,最后,偏偏选择在郭

  •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为什么会折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非常善于利用自然元素,为己方增强战力,火攻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三国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最后就是靠火攻击退曹操大军,如果不是利用自然元素,这一仗对于吴蜀联军来说恐怕会很艰难,毕竟兵力少于曹操。后来诸葛亮面对孟获,同样是利用火攻取胜,不过这次诸葛亮却流露出感伤之情,还说这样做“必损阳寿”,这究竟是怎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谥曰贞侯。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多恐怖?这是否属实?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

  • 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而相争,其各有所长。若论仁义,当属刘皇叔,若说奸诈,则必言曹操,但若论及隐忍,司马懿则当仁不让。司马懿历经三朝,在七十余岁高龄上才派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夺下政权。能蛰伏数年,隐忍不发,可见司马懿本事。司马懿如此谨慎,郭嘉临终遗言却是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如何得知司马懿

  •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不少经典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年事已高,与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战诸葛亮,阵前与诸葛亮一番舌战,结果被诸葛亮犀利的言辞驳倒,一气之下从马背上衰落而死被。不过这段虽然精彩,但却只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历史上并

  • 三国人才为什么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人才的比例即便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较高的,这和当时人口比例、政治结构、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有关,尤其是三国初期时候人才的比例,那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三国里随便拿一个优秀点的谋臣和武将放到其他时代,战绩都是很傲人的。三国时期,为什么会让人感觉是一个人才扎堆的时代?在小编看来,三国的人才确实是非

  • 621年5月28日:武牢关之役 窦建德战败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621年5月28日(农历621年5月2日),武牢关之役,窦建德战败被俘。武牢关即虎牢关,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虎牢入后赵,赵主石虎讳虎为武。唐代避高祖李渊祖父讳,亦改虎为武。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