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七品官的知县为什么无法压制九品的巡检

正七品官的知县为什么无法压制九品的巡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1 更新时间:2024/1/29 15:56:40

按照明清两代的官制,官员的品级分为九品十八等,即从一品到九品,每品又有正从之分。在明清两代,知县为一县之最高长官,品级为正七品。当然,偌大一个县,不可能只靠知县一个人来治理,在知县之下,还有县丞、主簿、驿丞等一些八品、九品一众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

知县的属官中,除了这些县丞、主簿、驿丞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那就是巡检。别看巡检这个职位品级只有九品,但是在县里面的地位却是特别,即便是知县这样的一县之长,也不会轻易得罪巡检。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无外乎两个。

第一,巡检带有军队行政的双重性质。

以明朝为例,在各县会设立巡检司。巡检司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缉捕盗贼,维持治安,和我们现在的乡镇派出所类似。但是在主要职责之外,巡检司还担任着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国家军队在地方上的延伸,要负担起部分军队职责,诸如搜集情报,镇压流民起义。

换句话说,巡检司虽然属于县衙的下级机构,但同样带有军队性质。

每个巡检司下辖几十人至百人不等,这些人不属于正规的官兵,都是从本地招募而来。如果非要说的话,巡检司招募的这些人,性质有点像现在的民兵。

举个例子,历史上最有名的巡检司,莫过于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设立的目的,就是忽必烈为了进攻日本做准备,在澎湖一带设立巡检司,用来作为通台湾的翘板,并以台湾作为进攻桥头堡。由此可见,巡检司的军队性质还是挺明显的。

第二,巡检大多为本地豪强担任。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知县再怎么厉害,终究也不能由本地人担任,这是古代统治者为了避免地方失去控制的一种手段。

但是巡检却不一样,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本地的豪强乡绅来担任,因为他们对本地熟悉有威望,用他们来管理当地治安最有效。

实际上,古代的中央集权朝,对于地方的控制仅仅限于县这一级,再往下深入,就必须要靠地方上有名望之人,诸如乡绅。

所以,像知县这样的地方官,想要把所管之县治理好,维持自己在县内的地位,就必须和当地的豪强和乡绅们搞好关系。甚至有人说,豪强和乡绅们才是当地真正的主人,至于县令对于来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

而巡检司里面的巡检,一般都是本地豪强和乡绅,他们招募的兵,也都是本地之人,甚至可能是本地的地痞流氓。知县自然不敢去惹。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师爷在古代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师爷并非是正规官职,他相当于是知府私下所聘请了一个秘书,帮助知府处理法律,税收,判案等事务。因为当年中国考试的时候都是通过八股取士的方式。所以考上来的进士都是只懂得写八股文,但是对于司法判案,税收管理等根本不擅长。所以在刚开始,都有些官员也就会聘请一些当地的有经验或者说名气威望的人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

  • 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国本是姜子牙的封国,周天子为了表彰姜子牙的功劳以及为了开拓疆土,封姜子牙地在齐。那为什么姜子牙的齐国变成了田齐呢?这其实还是要从齐国最顶峰时期的齐桓公开始说起。齐桓公称霸的时候,他们齐国来了一些外来户,这其中就包括田氏,田氏本是陈国的公族,在陈国他们也是有权有势的贵族。但是,他们因为内部闹矛盾,在

  • 古代出身不好竟没资格参加科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时期完善于唐朝在寒门学子里科举考试无疑是一条让自己摆脱命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路径,古代的科举制度不像现在的高考一般什么人都能参加。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非常的严格明确规定了几种人不能参加科举入仕为官。第一类:女人女人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这在一向男尊女卑的中国女人参加科举考试真的

  • 古代的“喏”与“喳”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古装影视作品当中经常会听见一个字,那就是下级应答上级的时候总会说一个字“喏”或是“喳”。在汉朝时期,下级应答上级往往会说“喏”。在清朝的时候变成了“喳”。那么在历史上,古人在应答上级的时候真的是这么说的吗?“喏”与“喳”又有着什么区别呢?说道“喳”与“喏”的区别,首先要说明的是,电影中演的全部都

  • 古代诰命夫人是官职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诰命夫人是明、清四朝受到皇帝加封的二品以上的高官母亲亦或妻子的称呼。对官员的妻或母进册封的制度源于唐朝。《新唐书·百官一》载“文武官一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也就是说一品官员母或妻封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母或妻

  • 古代养老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除了家庭的“色养”,还有各类的养老机构,以及各种针对困难家庭的特殊照顾。在古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也基本上没有退休工资,家庭养老的严峻性超过现代。早在北魏时期,政府

  • 古代官员多少岁退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规定退休年龄的国家之一,早在《礼记》中就明确提到:“大夫七十而致事”,70岁也就是古代官员的退休年龄,当然,这个并不是强制的,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退休年龄才改为60岁,即:“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是朱棣继位以后,又给改了回来。按照古人的平均寿命来算,

  • 古代打仗挂免战牌真的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免战牌顾名思义就是在古代战争时期,向敌人表示停战的一种标志,当参战一方在战场上处于被动状态时,这块牌子就会被挂起来,便可以中止战斗,等到双方做好准备后,再取下免战牌,出来继续对战。免战牌的起源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能够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在战场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地方,如果一方只挂免战牌,另一方就能

  • 门生、监生、荫生、贡生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爱读书学习的人被称为书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生”一词又逐渐地演变出了不少新名词,比如有门生、荫生、监生、贡生等,这些各类生都是些什么生呢?门生“门生”大概由“门人”一词演化而来,春秋时期,孔子首开私塾讲学,他的三千弟子都自称是孔子门人。到秦汉时期,一些权贵家族或儒学大师对

  • 各朝代的流放地是同样的地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上古时期就有对犯罪的人实施流放这一刑罚的存在,例如在《尚书·尧典》中就有描写舜平“四罪”的功绩,“四罪”指的就是共工、三苗、鲧和驩兜这四罪,而他们最后的结果也是遭到流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将这“四罪”流放在四方边远地区,这也就是最早的流放罪人的记载。后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