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代后宫的妃子们:并不都是美女

揭秘古代后宫的妃子们:并不都是美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05 更新时间:2024/1/15 20:28:01

在古代的典籍中,描述不同朝代的女子,会用不同的审美词汇,这些词汇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潮流”、“时尚”。秦汉“端庄颀硕”、魏晋“逸雅绝伦”,明朝“德才兼备”,清朝“门第出身”,各有各的时代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皇帝的选美标准,会大大的影响当时的时尚潮流。

皇帝的眼光很挑剔,从一个民间的普通女子当选皇妃,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史籍记载了汉桓帝曾派女官吴姁到大将军梁商家为其女儿梁莹“裸检”的情况,从身材、走路姿态、是否有痣、是否处女,是否有痔疮乃至肚脐眼、阴部、肛门等隐秘之处都做了全面检查,经证实没有瑕疵后才被选为皇后。当然汉桓帝是个昏君,但从这一记载可推测当时皇宫选妃的严苛。

年龄对于秀女也是个硬性要求。各朝各代也不尽相同,东汉十三岁至二十岁,三国十五六岁,北齐十四岁至20岁,明朝朱元璋要求十五岁至二十岁以下,其他皇帝又有更改,最小的可到十一岁。典籍对明朝和清朝选妃情况记载得比较详细。

明朝天年间,皇后张嫣是一名普通的河南籍秀女,当时参加“选举”的秀女有五千人,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张嫣十五岁。第一关由太监甄选外表,一千人淘汰;第二关五官,太监甄选,刷去两千;第三关身体比例,一千人淘汰;第四关裸检,女官甄选,七百人淘汰;第五关性情,五十人当选嫔妃……从初选、复选、终选,张嫣竟然连过了“八关”,最后以“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的美貌击败所有对手,当选朱由校的皇后。

清朝的选妃更为严格。除了和明朝一样执行最严格的选美标准外,清朝人注重血统,满蒙血统优先,汉人女子不行。不但外貌、身材、声音、肤色等有要求,还要”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加上了“德”的考察。既要长得美,性格好,还要兼备品德高尚,可谓“完人”。可见当个皇妃真不容易。不过,这么严格的选拔制度也有走眼的时候,慈禧太后不就是千里挑一选出来的皇妃吗?

当然,制度归制度,皇帝还是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帝看上的,一见钟情,既便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可一锤定音,将他相中的女子定为嫔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况王土上的女人?

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许多特例,是不用这么麻烦的甄选的。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就是帝辛征伐有苏氏部落时带回的战利品,属于一见钟情抢回来的;而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的礼物,也不用参加选拔;唐玄宗李隆基,看中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不顾人伦,强抢儿媳妇入宫,她就是杨贵妃;曹操与儿子曹丕,看中了一个女人,最后曹丕得手,气得曹操够伧。元朝时的蒙古民族,抢婚更是常态,皇帝看中的女子,抢来就是妃子,不须选拔。古代父子抢妻、兄弟为一个女人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可见权力的效力之大。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一眼看中,所有的规矩便不是规矩。

在我们心目中,经过这么严格的筛选,妃子们一定都美得不得了。但事实上也并不如此。尤其是清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有一些画像和相片留世,这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妃子,按我们现代的眼光,一点也不漂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或许真正的事实,会颠覆我们的观念。清朝除了注重血统以外,还注重以“德”选妃,选妃时还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所以我们看到选出的一些妃子,容貌却是一般。或许还有因为条相太过妖艳而惨遭淘汰者。要是像电视剧中打扮这么妖艳的女子,在清朝不见得吃香,会被看做“红颜祸水”型被淘汰下去,而长相普通却知情达理、血统高贵的女子就会上位。

清朝皇帝同治帝,守着后宫三千,却宁愿通过暗道出去泡青楼女子,乃至最后丧命,到底是什么原因?很有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选中的妃子他一个也看不上眼,还不如外面的青楼女子长得甜美漂亮呢。

所谓的“德行”,是清朝的标准。守着一个规规矩矩的呆板女子,提不起同治帝的兴趣,只能偷偷出去找乐子去了。另外一个例子是北宋的风流皇帝宋徽宗,守着三宫六院不去“泡”,偏偏去偷偷会李师师,乃至最后亡了国。宋朝时选的妃子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能吸引宋徽宗,因而反被李师师这样的烟花女子夺了皇帝之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文字狱最严重荒唐的四大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徐述夔的《一柱楼诗集》案乾隆二十八年(1763),徐述夔病故。生前曾著有《一柱楼诗集》,乾隆四十三年被仇家蔡嘉树告发。徐诗中有“明日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徐述夔已死15年,厝棺在乡间,被剖棺割首悬于东台县城示众。2、石卓槐案湖北黄梅县监生,在其所著《芥圃诗

  • 揭秘古代皇帝们会不会武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们到底会不会武功呢,今年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和父亲李渊都是射箭高手,李世民可能更胜一筹,李世民年轻时常年征战打下大半个唐朝江山,没点本事,恐怕早在途中出事了。尽管说李世民有尉迟恭、秦琼等高手护卫,但是听他本人给爱将尉迟敬德的自夸: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

  •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为何如此抢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要评价出“史上影响力最强的要塞”,燕云十六州绝对占有一席。自唐代以后,此地被反复易手多次,引得大大小小的政权为它战争、谈判甚至交钱。同时,也有许多著名事件、朝代更迭,由它做引线亦或以它为收场。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个特殊的时代,燕云十六州扮演着不逊于“火药桶”的角色。燕云,最早见在《宋史》之中

  • 中国古代哪朝公务员工资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西汉从万石到佐史分为二十级,曹魏时以一品至九品定分为九级,南北朝逐渐改为正从九品十八级,隋唐沿袭南北朝的秩品等级,以后各朝也大抵如此。汉代的官俸以谷物计算,最高秩万石月俸

  •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王维诗中“都护在燕然”的燕然都护府)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

  • 燕云十六州为何能被朱元璋一年收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是一个相对积弱的朝代,曾经经历过无法统一河山的痛,而宋朝经常遭到外部势力打压,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没有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宋朝国境也就失去了自然屏障,敌人进攻宋朝,犹如一马平川,无任何阻挡。很多人对于燕云十六州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倘若说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话,人们就会恍然大悟。主要包括

  • 北京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朝的燕京,指现在的北京。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及在一些古籍中、文学小说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一千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

  • 中国古代商人地位是怎么变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四民——“士农工商”,指的就是搞仕途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在四千年的古代社会排序里,商人一直是地位最低的一个社会阶层。到了宋朝和明朝,商人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明显的表现就是宋朝商人弟子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尤其到了明朝晚期,郑和七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不过此时“抑制商业,以农为本

  • 古代怎么通缉犯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官兵往墙上贴一张通缉令,并大声对周围百姓喊道:“如发现嫌犯及时上报,官府必有重赏。”然而告示上的犯人容貌,那画得叫一个抽象,估计犯人站旁边大家都认不出来,这样也能抓到人吗?古代没有照相机,只能凭借当事人的印象让画师画出来大概的容貌,即“画影图形”,主要在唐代之后才出现。画师技

  • 古代商人的地位为什么低:有钱也是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一直有士、农、工、商的排名制度,按照当时的观念,从商除了能赚几个钱,社会地位根本谈不上。这种传统说来也不合理,那些专门为国家经济发展生产的人得不到重视,当权者控制天下,这种现象是封建社会的弊端。一、经济制度方面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