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和宋朝的军制是不是一样

明朝和宋朝的军制是不是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2/14 20:53:58

每当提起宋朝为何军事疲软,大家都会想到这四个字“重文轻武”。不过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宋朝重文轻武,明朝同样也很注重文化发展,但就军事实力来说,明朝比宋朝明显更加强大。

实际上,还是因为两个朝代军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当然和“人”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明代和宋代在军制上的区别,以及各自面临难题时都是如何解决的,这要从多个角度来了解。

两朝的皇帝给人的印象不同

这和这两朝的帝王,给人的印象有关。宋朝的皇帝,给人文弱的感觉。比如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前,宋军打了败仗,辽国都要打到家门口了。如此危难之境,寇准请他去战场给战士们鼓鼓劲,结果,他死活不去,一心想的是迁都避祸。最后,还是寇准硬把他拉去了,最后宋朝军队大受鼓舞,打赢了。

只是,历来打仗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双方一个坐下来和谈的机会罢了。可是,澶渊之盟前,明明是宋朝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宋真宗却还是给了谈判的大臣,一百万两银钱的赔偿标准,让人感觉过于怯懦。另外,宋仁宗儿子死了,还没难过够呢,却被一帮大臣逼着马上立储君。可见,宋朝的皇帝给人的感觉,过于文弱,这对于宋朝军队给后世的印象有所影响。

那,明代呢?与宋代的皇帝相比,明代的皇帝就强硬的多。比如,不被人喜欢的明英宗朱祁镇,混是混了点,但是他好歹敢带兵亲征,这在宋代中期的皇帝中并不都见。甚至是,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沉迷妓院、养豹子的正德皇帝,也是个喜欢上战场的人,而且是在群臣硬拉着他不让他去的情况下,非要去的,结果呢?打了个胜仗回来。可见,明朝的皇帝,比较强硬,这对于明朝军队给后世的印象有所影响。

再者,同样是皇帝被俘,宋朝被抓的虽然是两个昏庸的皇帝,但是,这两位皇帝终其一生都未在返回故土,靖康之变对宋朝造成恶劣的影响,也让后世对宋朝的印象不喜。而明朝的明英宗朱祁镇呢?同样是被俘,但是,他被抓的地点是战场,不是靖康二帝那样,在自己国家的都城之中被人所抓,虽然也不值得欢喜,但是,相较于宋朝,情况稍微好些。这区别,也让宋朝军队的印象相较于明朝军队而言,稍有逊色。

宋明两朝军制的不同

1、宋朝军制过于强调分权

除了帝王的形象给军队强弱所造成的影响,两朝的军制所造成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而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不能说算差,胜仗也打了不少,甚至是军队的武器装备配置也不差,比如当时闻名的大宋步兵也算是顶尖兵种。可,宋朝的军队给人的印象,却是弱,原因是因为宋朝的军制过于强调分权,所谓,"权任轻而法制密"。

这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在此之后,宋朝禁军的领导机构被重组,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可是,这三位军事大将,却没有发兵的权力。因为,宋朝的建立是武将夺权,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利,另置了枢密院来管理军务。而枢密院的顶头上司,只有皇帝本人,任何官员都没有资格过问。

可是,枢密院虽然是管理军务的,却没有统帅大军之权。如此一来,宋朝军队的发兵权和调兵权,就被完全分离开了。为了防止军队出现第二个赵匡胤,宋朝的军队中,将领更换的频率非常高,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甚至,作战时的战略决策更换也得皇帝同意,为的就是防止将领专权,形成兵士只知将领而不知帝王的局面。可,这样严重影响了行兵打仗时的灵活性,毕竟打仗时讲的是"兵贵神速",遇事先请示,不利于作战时将领对军队的指挥,干啥不都晚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由于将领更换的太频繁,将军甚至不知道跟随自己的将校所擅长的是何种作战方式,将校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士,谁才是真正的勇士。"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谁也不了解谁,谁也管不了谁,这怎么打胜仗呢?

而这样的情况,也导致,历史上宋朝打的胜仗,虽然不少,但是因为将领换的太频繁,结果,胜利的果实不知道安到谁头上,没有出现太出名的大将,自然也对后世对宋朝军队的印象造成了影响。这一现象,还是南宋后期出现私兵后,才有所改观,出现了岳飞这样闻名于世的大将,可是,当时的大宋江山,都被金人割去了多少?岳飞一人对整个宋朝军队的印象分没有改观。

2、宋朝文官怯懦

还有,宋朝的政治政策使得文臣的地位增高,因为军制问题,军队被过分分权,这使得文臣担负了军队的高级职位,因为将领无权决定军事策略的更换,只能提出建议。而拥有最后决定权的人,只有文弱的皇帝和文官。宋朝皇帝的形象,上文已经简单提到,而宋朝文官们比起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范仲淹的名言:"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比如,澶渊之盟签订前,辽国的大军长驱直入,宋朝举国震惊,结果呢?大臣们关心的不是如何上阵杀敌,而是何时迁都南京?要不是寇准力挽狂澜,逼着宋真宗亲赴战场鼓舞士气,还说谁胆敢再提迁都,就拿他人头祭旗。最后,因为宋真宗的到来,宋朝军队的士气大受鼓舞,打赢了这场仗,只用了每年赋税的百分之一的钱,就换来了两百多年的平安,宋朝说不定就提前偏安南方了。这也是宋朝军队给人的感觉很弱的原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太上皇的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上皇”是刘邦创建的。刘邦夺了天下,当了皇帝,成了权力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得向他跪拜的人物。但是,这时候他爹成了一个难题。既然所有人都应该向刘邦跪拜,自然包括他爹。但是自古以来都是儿子跪拜爹,没有爹跪拜儿子的。那么,究竟是他跪拜他爹,还是他爹跪拜他呢?最后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干脆封你爹为“太上

  • 为何历史上杀功臣的大多是布衣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常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似乎成为了帝王对待功臣的常态,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却很容易发现一个极为有意思的巧合,出身越低的皇帝对功臣越狠,例如刘邦、朱元璋;而出身越高的皇帝反而对功臣大多宽容,例如李渊、赵匡胤,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出身高低决定了功臣身份落差对于布衣天子来说,由于他们出身较低,

  • 马顺:明朝最窝囊的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锦衣卫是明朝最恐怖的特务权力机构,上面没有任何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赋予锦衣卫逮捕权,可以不经过批文就直接逮捕官员,甚至皇亲国戚,就连审判过程也可以私下进行。虽然权力重大,但也意味着要干最累的活儿,承担最重大的责任。作为没有权力制约的机构,难免办了糊涂事引发众怒,这时锦衣卫头子就要被牵出来溜溜,

  • 乾隆为什么愿意为什么自动禅位嘉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于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庆元年。也就是说,在皇位上稳稳坐了六十年之久,当时依然稳固掌握皇权的乾隆皇帝,准备应践阼之初“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的默祷,主动禅位让贤了。对于乾隆皇帝的决定,包括皇

  • 历史上真的有李君羡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至尊红颜》这部电视剧很受好评,其中男主李君羡是一个有才又有情的人,事实上,李君羡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一位很出名的将领,但最后由于流行的传言被皇帝处决了,并且一定程度上是武则天导致的,这其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李君羡出生于隋朝年间,与影视剧不同的是,他并不是李建成的后人,真实的他与李

  • 钟会:有小张良之称 手握20万重兵造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历代以来皆有多多少少的叛乱或起义,抛开他们的出发点是否正义不谈,除了一些无名小卒发动的小规模叛乱之外,大都叛乱或起义会让当权者头疼不已,甚至成功推翻当时的政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然而,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将谋略过人,有小张良之称,又手握20万重兵,可他起兵造反仅三天就失

  • 朱元璋为什么放过了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帝王多无情,凡称帝者,皆不凡之辈,于群狼环伺之中脱颖而出,这注定他们不会和人心照神教,性格都是手段凶狠,不计情谊之辈。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艰难时期和兄弟食同灶,寝同床,推翻前朝统治之后,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也为了给子孙留下安稳的江山,不念以往将跟随自己白手起家的兄弟几乎杀尽,然而有一人却

  • 郭况:富可敌国却不能保得一家老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况,真定槀(今属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人,生于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弟弟,家世显赫,父亲郭昌是河北富豪,母亲刘氏是汉景帝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的女儿。郭况为人低调,行事小心谨慎,颇为光武帝赏识,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任命郭况为黄门侍郎。建武二年(26年),郭贵人被

  • 皇帝为何不担心贴身侍卫会杀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为了争夺皇位,他们干尽丧尽天良之事,而且历来发生最多的地方就是皇宫,皇帝被称之为是当年最高危的职业。不仅要防着后宫佳丽,还要防着自己的亲生儿女,所以皇帝这个职业说提心吊胆也不为过。一般来说,皇帝身边都要有一个贴身侍卫,他们的任务就是不能够让皇帝受伤,并且能够担任此重大任务的人,必须要有两

  • 古代天牢和地牢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细说:天牢就是天上的牢,把你吊起来;地牢就是在地上挖的牢房,把你埋起来。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下这天牢和地牢的区别吧。1、天牢 天牢,常指设置在京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牢狱。与地牢(地面以下的牢房)相区别,指地面以上的牢房,是关押重刑犯人的地方,因监狱里暗无天日,故称为「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