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的五大罪己诏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的五大罪己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36 更新时间:2024/1/21 12:59:37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1、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宫室,挥霍无度,致使民力枯竭,寇盗并起,天下大乱。武帝晚年渐有所悔,征和年间,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决定“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

他“深陈既往之悔”,不忍心再“扰劳天下”,决心“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晚年面对大厦将倾的危难局面,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全面调整了国家的内外政策,不但使政权转危为安,而且也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2、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旱、蝗并至,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3、宋徽宗

公元1125年11月,金兵进逼东京的紧要关头。惊慌失措的徽宗听从大臣的建议:“宜先下罪己诏,更革各种弊政,使人心悦,天意回”。诏书也罗列了自己的罪过:“言路蔽塞,谄谀日闻,佞幸专权,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追思己过,悔之何及!”随后,又传皇位给太子恒(钦宗),自己当起了太上皇。于是,濒临灭亡的北宋又出现了一线转机。但好景不长,一年后,徽、钦二宗被金兵掳去,成为阶下囚。

据史书记载:宋徽宗下发了“罪己诏”后,把皇位交给了他的儿子赵桓,开封存亡之时,他自己却带着一帮亲信人马去了江南,在镇江建造庭园,不但准备长期留居,而且扣留东南地区的物资和军队,不予北援,他要掌握东南地区的军政大权,继续他的皇帝生涯。

4、崇祯

史书上说,明朝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罪己诏”没有少下。《明史》中记有五次之多:“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甲寅,诏天下停刑三年。”第三次,“闰月癸卯,下诏罪己,求直言。”“六月癸亥,诏免直省残破州县三饷及一切常赋二年。”“壬申,下诏罪己。”如明朝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就下了一道“罪己诏”,这道“诏”的内容不在自责,而在自曝官场腐恶内幕。

崇祯皇帝自缢前下诏“罪己”:“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崇祯皇帝平均三年多点就下一道“罪己诏”。

5、顺治

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后,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上干天咎,所以,不断自我反省,屡屡下诏罪己。临终之际,又留下了一道罪己遗诏,淋漓尽致地为自己列举了十四条罪状,条条都是原则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作七大方面:一是政治上“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二是对皇太后“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未尽孝道,反使圣母哀痛。三是对诸王贝勒“晋接既?,恩惠緮鲜,友爱之道未周。

”四是“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用人“未能随材器使,以致每叹乏人”,“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五是设立十三衙门,委用任使宦官,“与明无异”。六是“国用浩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七是“朕性耽闲静,常图安逸”,“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既知有过,每日?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顺治帝为自己罗列的14大罪状,应该说是够全面、够深刻的了,在盖棺论定的“自我鉴定”中,能进行如此彻底的自我批判,实属亘古第一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江苏13太保行政区划发展变迁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苏省是我国东南地区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强的省份之一。从经济总量来说,江苏省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总计下辖了13个地级市,被戏称为“十三太保。”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十三太保的网络段子很多。那么,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模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行政区划的变化与形成过程。首先,

  • 古代新帝登基怎么封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的处理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皇后”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后。作为前任皇帝的皇后,无论新任皇帝是嫡出还是庶出,她都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后,因为他是前任皇帝的正室,是新任皇帝的嫡母或者继母(如清宣宗道光帝之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真正存在不同的是庶出皇帝生母的地位问题。两宫并尊这是明清时期

  • 皇帝可以赐死皇太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义上的母亲,按照古代继承法,这两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国讲求孝道,礼仪纲常是国家基石,皇帝必须垂范,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般都不能处罚,更不能赐死。不过,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们首先是政治的产物,既然是政治人物,就不可避免陷于政治斗争。由于政治斗争,

  • 古代外戚专权为什么总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想要染指权力,除了依靠出身皇族血统,或者依靠美貌执掌后宫,或者依靠科举从政做官,或者手握兵权以及进宫当宦官,还有一种就是凭借自己外戚的身份,家族一荣俱荣。国舅是外戚里的典型代表,作为皇后或宠妃的兄弟,一般正值壮年,往往可以有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国舅爷,就是汉武帝时期的

  • 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古代怎么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婚姻的意义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宗族的延续及保障对祖先的祭祀是婚姻的重要目的。古代离婚旨在绝二姓之好,即重在两个家庭的决裂而非夫妇感情的破裂。中国古代法律上不用离婚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绝婚、离弃、休妻、出妻等用语。中国古代的主要离婚形式包括:(一)七出我国古代的理和法为

  • 刘备为何挑选李严和诸葛亮一起做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皇叔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结果遭到东吴陆逊的反击,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兵折将。后来在永安白帝城内一病不起。临死时,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当然一同被受命托孤的大臣的还有李严。因为诸葛亮的大名大家都知道,刘备手下有很多文武大臣,现在为何要挑选李严呢?其一,李严和诸葛亮分属两大阵营,诸葛亮是刘备旧部,李严是益

  • 古代竟然也有酒吧和KTV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没有酒吧,那可真是太小瞧古人了,当然要说古代有没有KTV,只不过换了种形式,娱乐方式还要比我们现如今的档次要更高,当然也仅限有钱人专属,关于吃烧烤,蹦迪唱歌,以及在酒吧喝酒娱乐,其实古人过得也甚是疯狂,尽管看似是现代化的产物,但其实这说白了,也是古人们玩剩下的,并非凭空产生。中国人吃烧烤已经

  • 活人殉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说在史料当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过人殉的制度,不过对于人殉的制度多少还是有提起一些,有一些相关记载。为何关于人殉的记载如此之少?说白了,记载历史的,还是那些掌权人。自古至今,真理,正义,是站在哪一边的?毫无疑问的,都是站在历史的胜利者那边的,如果翻遍史书,权威的史书,可以发现,历朝历代,对于自己这个朝

  • 锦衣卫主要负责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机构,也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设御用拱卫司演变而来的,1384年正式改立。锦衣卫的长官被称为指挥使,由皇帝指派亲信心腹担任。锦衣卫下辖17个所和南北镇抚司。锦衣卫拥有三项职能,一是具有皇帝禁卫军的作用,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