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为什么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70 更新时间:2024/1/3 2:30:54

我们提起大禹治水,常常为他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大禹为了根治水患,解除百姓痛苦,治水13年,终于洪水平息,东渐于海,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大禹功不可没。

然而,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的就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天下苍生?他真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吗?

《史记》中,司马迁说:“禹伤先人父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看来,大禹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为什么连家都不敢回呢?这里面有蹊跷。我们先来看看禹父鲧是怎么死的。

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成而被舜所诛,鲧一没有渎职,二没有贪污治水资金,三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舜为什么要杀他呢?

治水没有成功不是理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那样低下,科学技术那样低下,又没有前人的治水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失败是正常的。要鼓励探索,要允许失败,以舜那样的英明之主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其实,说穿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治水不成不过是一个借口,而杀掉他才是真正的目的,这是政治斗争和权力角逐的必然结果。

据《史记》记载,禹的父亲叫鲧,鲧是帝颛顼的儿子,颛顼是昌意的儿子,昌意是黄帝的儿子。可见鲧根正苗红,又是帝王之后。当时的对鲧和舜都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而尧把治水的重任交给鲧,更表现出尧对鲧的看重。这样,就必然引起舜的妒忌。于是,舜除了给鲧的治水制造障碍,还在尧面前说鲧的坏话。

因为治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但是由于舜的谗言,尧和天下之人对鲧的治水能力还是产生了动摇。后来,舜一步一步骗取尧的信任,夺取了政权,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力而杀了自己的政治对手,结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皆说杀得对。

杀了鲧之后,舜当然还要斩草除根,要杀大禹。但是,苦于没有正当的理由。那么,还让他去治水吧,如果治水还是不成,就有了正当的理由了。禹是一个聪明人,这一切他全看在眼里,他深知自己处境的危险,所以,他必须保护好自己,必须治水成功,必须接受父亲的教训,必须赢得天下的信赖,使得舜不敢轻易下手才行或许,这便是大禹十三年来,三过大门却不敢进去的原因。

大禹把杀父之仇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有丝毫的流露。同时还不停地向舜表忠心,说自己对舜是如何地服从爱戴,舜是如何地英明伟大等等。为了讨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就是说,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实实,小心翼翼侍奉舜,以赢得舜对他的信任,缓解舜对他的戒心,走路的时候紧紧跟随在舜的后面,不越半步,大气都不敢出,千方百计让舜高兴。其行为怎么看都有点像当年的林副统帅。

同时,大禹还吸取了父亲鲧的教训,因为当年父亲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不知道宣传自己,以致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舜的手里,舜说什么,大家都相信,没有很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大禹很注意宣传自己,他不仅对舜宣传自己怎样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还经常地对当时负责宣传工作的皋陶同志宣传自己的事迹,他说:“予娶涂山,癸甲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处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

更多文章

  • 赵高:一个在历史上永远无法翻案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高,一个,在历史上,永远,无法,翻案,陔余丛考,指出,赵高

    《陔余丛考》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扰乱秦国只为复仇。少数观点称赞赵高,如有诗赞“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应该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其实赵高的身份历来是存疑的,一说是秦国宗室远亲,一说是赵国的。《陔余丛考》为清代学者赵翼所作,为一家之言。历史的真相终究无法还原,但即使

  • 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 吕雉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雉,为什么,韩信,最后,怎么,死的,自古以来,战功,显赫

    自古以来,战功显赫的人都难以有好的结局,韩信在协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战绩,而他的结局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韩信最后是被吕雉给杀死的,那么吕雉为什么要杀死韩信呢。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吕雉是怎么死的呢。吕雉为什么要杀死韩信韩信,一名战绩显赫的大将军,他因为相信萧何的传话而进宫,没想到这一进

  • 康熙有几任皇后 康熙最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几任,皇后,爱的,女人,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清

    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为清圣祖仁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出生于公元1654年,去世于公元1722年,享年68岁,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擒鳌

  • 宋武帝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刘寄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武帝,武帝,刘裕,为什么,被称为,刘寄奴,宋代,辛弃

    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吟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诗词里提到的“寄奴”,也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因为刘裕被称为“刘寄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刘寄奴是刘裕的小

  • 毛泽东曾题诗赞美过的五个女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毛泽东,曾题诗,题诗,赞美,五个,女人,都有,毛泽东,杨开慧

    毛泽东与杨开慧(资料图)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写给夫人杨开慧的。杨开慧1901年生,湖南长沙人,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30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21年夏,毛泽东告别新婚不久的夫人

  • 岳飞死后岳家军怎么样 岳飞家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岳飞,死后,岳家,怎么样,家人,结局,如何,关于,岳飞,大将

    关于岳飞大将军的生平历史,大多数人都关心的是岳飞被害后跟随他的岳家军结局如何,根据史料记载,岳飞被秦桧陷害后,岳家军也被打散了,他的后代大多被谋害或被流放,后来平反后,后代人又重新组建了岳家军。岳家军是民间的习惯叫法,官方正式番号是“御营后护军”。岳飞死后,岳家军还存在了一段

  •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如今都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新中国,培养,一批,博士,如今,在哪,最新,统计,显示,我国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超50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随着博士队伍的日益壮大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升学“博士帽”显然已不仅仅代表做学问,也成了留任高校的必备条件、走向仕途的助力、在

  • 司马错是个伟大的军事家吗 司马迁是司马错的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错,是个,大的,军事家,司马迁,司马错的,司马,错的,后

    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有着纵横家的头脑,能够在朝堂上舌战张仪,让张仪这个擅长争辩的人才都哑口无言。而他又是一个能够带兵打战的神勇将军,不管在政治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司马错都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只不过,可能司马错出生得不是时候,春秋时期是个喜欢纵横的年代,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纵横家的身上,对司马错这样不擅长

  • 溥侗是谁 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溥侗最后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溥侗,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最后,结局,怎样,溥侗,生于

    溥侗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溥侗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红豆馆主精于昆曲、京剧,对于京剧则生、

  • 揭秘乾隆皇帝年夜饭的奢华排场有多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秘,乾隆,皇帝,年夜饭,奢华,排场,有多,讲究,保存,至今

    保存至今的乾隆四十六年的清宫档案《节次照常膳底档》详细记载着乾隆皇帝这年年夜饭从摆桌到散席的全部过程及所有菜品。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清朝皇帝平时一天正式的饭是两顿,早上6点多钟早膳,下午2点多钟是晚膳。年三十这天,因为是过节,所以晚膳推迟至下午4点多钟开始。但据档案记载,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