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与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为什么他没对张廷玉动手?

年羹尧与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为什么他没对张廷玉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4/1/2 10:36:11

雍正朝的重臣隆科多,年羹张廷玉,三个人的结局都不近相同,作为雍正的“舅舅”的隆科多是被雍正圈禁至死,而作为雍正的“恩人”的年羹尧是被雍正赐死,而作为雍正“大秘”的张廷玉,则是被雍正遗嘱“配享太庙”大清朝唯一的“汉臣”。三个人的结局差异,尤其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与张廷玉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究其根本原因,应该是这三位重臣心态上的差异,以及雍正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隆科多和年羹尧之所以成为雍正朝的重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都是雍正坐上皇位的功臣,具体的说就是隆科多帮着雍正坐上了皇位 而年羹尧让雍正坐稳了皇位。但张廷玉就完全不同,在雍正夺位成功这件事上,张廷玉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功劳的(电视剧可以当故事欣赏和把玩,但是不能当做历史)。在雍正朝,张廷玉是依靠自己的办事能力以及对雍正推行的新政的全力支持坚决执行逐步得到雍正的重用,成为雍正最为得力的助手和首席秘书,而且张廷玉本人也是相当的稳重和低调,他信奉的格言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高调办事,低调做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隆科多和年羹尧犯的是一个毛病,这个毛病就是“峙功自傲”不知收敛。

作为辅佐雍正上位的隆科多,雍正是非常感激的,这种感激是“溢于言表”的。在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就得到了作为一个臣子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爵位: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礼部尚书,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一等公爵位。同时,雍正公开的称隆科多为“舅舅”,这在整个大清朝也是绝无仅有的。雍正给隆科多的回报可谓是很慷慨的,感激之情也是非常真挚。

隆科多在雍正元年就几乎是“权侵朝野”:与大学士马齐共同总理朝政,朝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权倾一时的隆科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收敛,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不说,最重要的就是总把自己的“拥立之功”挂在嘴上,加上他与年羹尧结交过密,这一切引起了雍正的极端反感和猜忌。

所以从雍正三年开始,雍正就开始一点点削弱隆科多的权力,并不断的下旨申饬其结党营私,纵容子女家奴慢胡作非为等问题,慢的边缘化,直到把他打发到边境和沙俄谈判(雍正五年),而雍正在京城动手以结党营私、私藏玉蝶(皇家家谱)的罪名逮捕抄家,并圈禁于畅春园外的一个单独的房子里,一年之后,隆科多就死了。

而年羹尧被雍正赐死,是这位同样是一等公,也是帮着雍正坐稳了皇位的被雍正称作“朕的恩人”抚远大将军,陕甘总督,其所作所为比起隆科多更加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年羹尧的故事比较普及,就不做太多的赘述。总的来讲,雍正本人对自己坐上皇位和坐稳皇位这两件事都是“心有余悸”和不怎么理直气壮的,这和他登基的背景有关,所以,他一方面对隆科多以及年羹尧的拥立之功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对这二位不知收敛峙功自傲非常恼火,同时对这两位的“贪婪”也是愤恨不已——峙功自傲的过分,就几近于“敲诈”。所以,隆科多和年羹尧应该说是“必死无疑”。

而张廷玉就完全不同,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朝后期尽管开始得到重用,但并未进入朝堂核心,他只是一个“侍郎”,甚至是没有资格参与到“拥立”的事情当中。而无论是隆科多还是年羹尧,在康熙朝就已经是“炙手可热”的重臣了。对于雍正来讲,张廷玉的底子很干净,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更正常,是一个可用之才,加上张廷玉本人也是做人非常谨慎,竭尽全力为雍正办事,雍正欣赏还来不及呢,那里谈得上“动杀心”啊!

标签: 张廷玉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晚年被迫退位,幽禁宫中,最后绝食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退位,历史解密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社会无比富裕开放,风雅和谐,但后期,逐渐陶醉在自己成就中,开始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擅长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奸人,拒绝纳谏,与杨贵妃极尽骄奢淫逸,终于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潼关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在西逃的路上,走到驿站马嵬时,禁军们不满情绪高涨,于是在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

  • 揭秘:胡惟庸最重要的罪状是毒死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元末,中国历史走入了战火纷飞、饿殍满地的时代,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中原百姓民不聊生,推翻暴元,力图重建汉室江山的义军风起云涌。在遍地义军之中,朱元璋和他的部下脱颖而出,最终消灭暴元,击败其他义军,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明王朝。自唐末以来,汉族皇权式微,饱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之苦,明朝的建立彻底结束了

  • 关于皇甫谧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在医学上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甫谧,晋朝,历史解密

    意志品德残酷的社会生活环境,铸就了皇甫谧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并激励着后人。当他发奋读书,名声渐起时,周围的人就劝他修名广交,他认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提出了“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

  • 南北朝时期佛教叛乱之法庆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佛教叛乱,历史解密

    法庆事件,又称为法庆之乱、大乘教起义,是由北魏僧人法庆主导的一个历时两年的民变,被北征都督元遥平定。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北魏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

  • 历史上唐德宗没做到的削平藩镇,宪宗为何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德宗,唐朝,历史解密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期,唐朝对安史叛将,采取了招降的办法。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藩镇之祸。在唐德宗年间,唐朝和藩镇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压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镇势力愈演愈烈。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

  • 密折制度的作用是什么?是雍正帝将大清牢牢掌握的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密折制度,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勤恳有加,传说他为了公务繁忙毕生都无空闲离开过紫禁城。那么他是如何将朝廷要闻和党派琐事掌握在手的呢?先讲一个小故事。清朝官员王云锦喜好打叶子牌,类似于麻将风格的一种娱乐游戏。一天,他与朋友在家中打牌,几轮之后却发现少了一张牌,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无奈只得放弃。第二天,王云锦上朝

  • 心狠手辣的王温舒是怎么升职的?最后也死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王温舒,汉朝,历史解密

    王温舒,西汉中期阳陵人。他为人心狠手辣,早年曾经杀人埋尸,后来当了县里的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一直就干得不太好。当了官之后,负责审判案件,对这事他比较有感觉,官拜廷尉史,相当于廷尉的秘书。酷吏张汤官拜御史大夫,比较看重王温舒,把他提拔为御史,负责督察盗贼,结果王温舒杀了很多人,升任广平都尉,负责广

  • 封疆大吏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为什么小官都不愿意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袁世凯,历史解密

    古代人人都想要当皇帝,倘若做不成皇帝的话,做个大官也是好的,再退1万步说,哪怕做不了大官,做个小官也是不错的,但是并非每个官位是人人都想要当的,比如说封疆大吏这个官职这则就是很多朝廷上的官员不想被皇帝派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官非常的闲,可能一年到头也没一件正经事可以干,但是却官居一品,也不应该让

  • 《琅琊榜》谢玉深爱莅阳长公主?三个真相让你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谢玉,莅阳长公主,历史解密

    《琅琊榜》得到梁帝亲笔题字“护国柱石”的一品军侯谢玉,算得上是得到了大梁十二年来,最荣耀的军功。于谢玉而言,得到这一切不费吹灰之力,无非是设计一个陷阱,把打败大渝皇属军主力二十万的赤焰军谋害了,军功自来。在此之前,大梁战场上最风光的一直是赤焰军主帅林燮,还有他的天才儿子赤羽营少帅林殊。而在很久很久以

  • 唐太宗与隋炀帝做了一件同样的事,隋朝灭亡唐朝却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唐朝,唐太宗,隋朝,历史解密

    唐太宗与隋炀帝都进行了修大运河与东征高句丽,为何李世民会成功而隋炀帝失败,是否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隋亡于急政,没有处理好关陇集团的利益,导致贵族集团率先倒戈,众叛亲离,无休止的徭役,再加上繁重的兵役,百姓负担太重,隋炀帝性格上的缺陷,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山河破碎,自暴自弃。破碗破摔。而唐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