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为什么注定要被杀?他真的参与谋反了吗?

韩信为什么注定要被杀?他真的参与谋反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2 10:34:10

韩信被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打仗太厉害了,至于谋反什么的,可以说韩信一直有这个心思,但从来没有过实际行动。

他手里握着十几万大军的时候没有造反自立,被贬成一个小小的淮阴侯,手上一没兵二没钱,跟陈狶俩人一合计就反了?陈狶手上有军队,真的反了也是陈狶当皇帝(“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何苦从刘邦的臣子变成陈狶的臣子呢?

韩信虽然在做人上比较优柔寡断,但是打起仗来对于战局以及敌我的判断,从来都没有失误过,他之前就已经被刘邦猜忌了,从楚王贬成淮阴侯,又能在长安能拉出什么人马响应陈狶。所以《史记》关于韩信伙同陈狶谋反的事,我觉得很经不起推敲,甚至陈狶这个人的记载都被官方给抹去了,所以这一造反事件很有可能又是刘邦自导自演,逼反开国功臣的一个案例,至少在这件事上韩信不会这么傻,在最不恰当的机会起兵造反。

我们通过《淮阴侯列传》可以得知,韩信最好的机会是在当上齐王之后,楚汉相持阶段。当时项羽都被韩信吓到了,“项王恐”三个字,只有韩信能做到,那个时候项羽派人劝说韩信三分天下,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几次以各种角度分析自立一国的好处,和鸟尽弓藏的危害,劝谏韩信自立,但韩信犹豫再三,并没有这样做。注意,韩信确实犹豫过,只不过最终仍对刘邦抱有幻想,此外韩信最大的野心也就是当个王,他已经安于现状了。这次是韩信造反的最好时机,可以说,这时候的韩信决定了天下大势的走向。

再之后,项羽被击败,刘邦再次“袭夺”韩信的军队(之前在赵地有过一次,所以说刘邦始终对韩信抱有戒心,这样的人,不知道韩信怎么就会对他有幻想?),韩信从掌兵十几万的齐王,被改封在了家乡楚地当楚王,当然兵权基本被削夺干净了。就这样,刘邦还是不放心,借着有人告发韩信谋反的由头,假装巡游云梦泽,以此趁机擒拿韩信。韩信都猜出了刘邦的意图,“信欲发兵反”,但还是没反,对刘邦近乎天真的信任,使得他束手就擒,从楚王变成了淮阴侯。这次虽然也算不上什么起兵的好时机,但至少他还能领兵在外,自成一国,以他领兵作战积累的威信,以及本身天才般的指挥才能,虽然实力对比上是以卵击石,但如果能拉上一两个诸侯王盟友,未必就一定输给了刘邦。

以上两次机会,可以三分天下的时候韩信没反,明知道刘邦要对他不利的情况,韩信也没有反。然后手里一点实力都没有,反了也是给陈狶做嫁衣的情况下,韩信反了?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所以,韩信被杀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他太能打仗了,刘邦就是要消灭这些有实力的异姓王,刘邦前后封了八个异姓王(燕王封了两次,臧荼和卢綰),其中七个异姓王,皆因各种罪名被杀被废。唯独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成为其后仅存的异姓王(历五代因无嗣而止)。当然刘邦对吴芮也不放心,只不过吴芮和张良是好友,在张良给他谋划的韬晦之策下,才得以保存。这些异姓王难道都是天生的阴谋家造反者吗?很显然,大部分是被刘邦逼反的,甚至本来没反被刘邦栽赃说成了造反。而韩信就是其中必杀之一。

标签: 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与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为什么他没对张廷玉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廷玉,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朝的重臣隆科多,年羹尧和张廷玉,三个人的结局都不近相同,作为雍正的“舅舅”的隆科多是被雍正圈禁至死,而作为雍正的“恩人”的年羹尧是被雍正赐死,而作为雍正“大秘”的张廷玉,则是被雍正遗嘱“配享太庙”大清朝唯一的“汉臣”。三个人的结局差异,尤其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与张廷玉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究其根本原因

  •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晚年被迫退位,幽禁宫中,最后绝食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退位,历史解密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社会无比富裕开放,风雅和谐,但后期,逐渐陶醉在自己成就中,开始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擅长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奸人,拒绝纳谏,与杨贵妃极尽骄奢淫逸,终于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潼关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在西逃的路上,走到驿站马嵬时,禁军们不满情绪高涨,于是在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

  • 揭秘:胡惟庸最重要的罪状是毒死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元末,中国历史走入了战火纷飞、饿殍满地的时代,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中原百姓民不聊生,推翻暴元,力图重建汉室江山的义军风起云涌。在遍地义军之中,朱元璋和他的部下脱颖而出,最终消灭暴元,击败其他义军,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明王朝。自唐末以来,汉族皇权式微,饱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之苦,明朝的建立彻底结束了

  • 关于皇甫谧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在医学上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甫谧,晋朝,历史解密

    意志品德残酷的社会生活环境,铸就了皇甫谧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并激励着后人。当他发奋读书,名声渐起时,周围的人就劝他修名广交,他认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提出了“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

  • 南北朝时期佛教叛乱之法庆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佛教叛乱,历史解密

    法庆事件,又称为法庆之乱、大乘教起义,是由北魏僧人法庆主导的一个历时两年的民变,被北征都督元遥平定。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北魏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

  • 历史上唐德宗没做到的削平藩镇,宪宗为何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德宗,唐朝,历史解密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期,唐朝对安史叛将,采取了招降的办法。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藩镇之祸。在唐德宗年间,唐朝和藩镇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压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镇势力愈演愈烈。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

  • 密折制度的作用是什么?是雍正帝将大清牢牢掌握的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密折制度,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勤恳有加,传说他为了公务繁忙毕生都无空闲离开过紫禁城。那么他是如何将朝廷要闻和党派琐事掌握在手的呢?先讲一个小故事。清朝官员王云锦喜好打叶子牌,类似于麻将风格的一种娱乐游戏。一天,他与朋友在家中打牌,几轮之后却发现少了一张牌,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无奈只得放弃。第二天,王云锦上朝

  • 心狠手辣的王温舒是怎么升职的?最后也死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王温舒,汉朝,历史解密

    王温舒,西汉中期阳陵人。他为人心狠手辣,早年曾经杀人埋尸,后来当了县里的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一直就干得不太好。当了官之后,负责审判案件,对这事他比较有感觉,官拜廷尉史,相当于廷尉的秘书。酷吏张汤官拜御史大夫,比较看重王温舒,把他提拔为御史,负责督察盗贼,结果王温舒杀了很多人,升任广平都尉,负责广

  • 封疆大吏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为什么小官都不愿意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袁世凯,历史解密

    古代人人都想要当皇帝,倘若做不成皇帝的话,做个大官也是好的,再退1万步说,哪怕做不了大官,做个小官也是不错的,但是并非每个官位是人人都想要当的,比如说封疆大吏这个官职这则就是很多朝廷上的官员不想被皇帝派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官非常的闲,可能一年到头也没一件正经事可以干,但是却官居一品,也不应该让

  • 《琅琊榜》谢玉深爱莅阳长公主?三个真相让你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谢玉,莅阳长公主,历史解密

    《琅琊榜》得到梁帝亲笔题字“护国柱石”的一品军侯谢玉,算得上是得到了大梁十二年来,最荣耀的军功。于谢玉而言,得到这一切不费吹灰之力,无非是设计一个陷阱,把打败大渝皇属军主力二十万的赤焰军谋害了,军功自来。在此之前,大梁战场上最风光的一直是赤焰军主帅林燮,还有他的天才儿子赤羽营少帅林殊。而在很久很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