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来降谁?晚明这群清流气节缘何丧尽。

谁来降谁?晚明这群清流气节缘何丧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15 更新时间:2024/1/3 20:57:40

清兵入关前后,有着“嗣东林”之称的复社,其成员也开始分化。

一部分人南下,成为江南抗清力量的骨干。

也有一部分人,先降农民军李自成,后投清军多尔衮。

就拿英烈之后、东林六君子之一魏大中的后人来说,他有个儿子魏学濂,父亲牺牲后,他也做出了“继承遗志”姿态:“行乞入都”,上血疏讼父冤,称“家难较诸臣备惨”。崇祯帝“览之泪下”,感叹道:“洢濂之义,生死同揆。”

就是说,魏学濂一路要饭,进京告御状,为父洗冤。其言行感动了当朝皇帝崇祯,连连赞其为忠义之后。这位年轻的东林孤儿,给皇帝留下又勇又孝的深刻印象。待崇祯为东林平反后,一洗父辈冤屈的东林孤儿共推魏学濂为首,设祭诏狱,魏学濂读祭文未竟,已是哽咽难言,孤儿们莫不狂哭。崇祯帝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崇祯皇帝看着以魏学濂为首的东林遗孤,动了很深的恻隐之心,说自己要加倍关心这些孩子们的成长。

年龄稍长后的魏学濂,很快加入复社成为骨干,平日里,他经常慷慨发表政见,引起社会关注。崇祯十六年他高中进士,崇祯皇帝曾亲自接见他并打算委以重用。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这位英烈之后却干出了有辱英烈父亲名声的事。

京城破后,魏学濂称自己欲微服南归,但夜观天象后,忽然悟道“一统定矣”,所以率先投诚李自成。魏学濂认为天下已定,李自成会成为天下一统的开国之君,所以晚降不如早降,便很快改换门庭,并巴结上了李自成宰相牛金星,通过牛金星的推荐,魏学濂被李自成录用为户部司务,成为李自成登基的主要吹鼓手。在大顺新政府,魏学濂表现非常积极,献《平两浙策》,向李自成劝进称帝。

不知他的父亲九泉之下,做何感叹。

还有杨涟的儿子杨之易。《明史纪事本末》上记载死后家境:“母妻止宿谯楼,二子至乞食以养。征赃令急,乡人竞出赀助之,下至卖菜佣亦为输助”。说杨涟老母和儿媳妇都到城楼临时栖身,杨涟两个儿子,被迫乞讨为生。而后来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杨之易,杨涟长子。杨涟死后,他靠讨饭养活全家妻儿老小。钱谦益在《除夜示杨郎之易,是应山忠烈公长子》中有一句“为问敝衣淹邸舍,还如乞食上谯楼”,说的就是他这段生活。 崇祯元年,父亲杨涟得到平反,杨之易上疏献父亲血书,这封名为《恭谢天恩,泣称冤苦伏乞圣鉴以明臣节疏》的血书深深打动了崇祯皇帝,赐官杨之易,为工部员外郎。

但是,甲申之变清军入关后,这个英烈之后却做出了不齿之举:降清。被清顺治皇帝封为松江府海防同知。 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发指,公元1647年,晚明还未灭亡,一群反清复明的义士试图在松江发动兵变起义,但是这次兵变却因走露消息而失败,告发者就是杨之易,他在关键的时候告了密。兵变不幸失败,起事者均遭杀害。

《南明史》记载,杨之易出卖同胞,激起反清复明人士的愤怒,他们设计袭击了提督府,将杨之易绑了,当场乱刀砍死。杨之易死时还振振有词:“父忠于明、我忠于清,夫复何憾!”竟然将自己认贼作父当成了一种“气节”。

九泉之下的“杨忠烈公”杨涟,一生都在呼唤忠君爱国,如果知道儿子叛国降敌,卖友求荣,不知又会作何慨叹?

当然,比魏学濂、杨之易名气大的“嗣东林”变节者不计其数。

吴梅村,崇祯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被当时的崇祯亲自看中,成为文人翘楚。崇祯煤山自缢后清兵入关,吴被召入京,授秘书院侍讲,后升为国子监祭酒。

周钟,和魏学濂同年考中进士,但是周钟的成绩更好,高中榜眼并被授庶吉士,皇帝近侍。北京沦陷后,此人先是认贼作父,以进士榜眼拜倒在牛金星门下,接着又按照牛金星指示,写了一篇《士见危致命论》,号召别人像他一样改换门庭,牛金星对这篇文章表示赞赏,周钟沾沾自喜,逢人便夸“牛老师知遇”。周钟还劝李自成早正大位。文中鼓吹李自成“比舜更多武功,较汤武尤无惭德”,吹捧李自成“四海归心”。其溜须拍马,忘恩负义嘴脸跃然纸上。

龚鼎孳,崇祯七年进士,司职给事中,在做言官时,他大义凛然,弹劾了不少权臣,但是明亡后,“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大顺军和清军,谁来降谁。他风流放荡,寻欢的对象不分男女。老爹去世,他在葬礼上还狂欢作乐,连清廷多尔衮都看不下去了,讥笑他是“明朝罪人,流贼御史”,而龚鼎孳竟然也大方承认,振振有词:“岂止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征亦曾归顺唐太宗。”说哪个没投降?难道变节的就我一个?昔日魏征不是还降了唐太宗吗?竟然把打家劫舍的李自成比作唐太宗,实在是不知羞耻为何物。

侯方域,戏剧《桃花扇》主人公,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清兵灭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他的红粉知己、青楼奇女子李香君眼巴巴望着夫君反清复明,但却等来了剃发易服的才子,于是悲愤自杀,青楼气节再次汗颜了清流。

从后东林党及复社人的举动,可以看出当时很多夸夸其谈文人,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心底的节操早已片瓦无存。从“水至清则无鱼",到"人至贱者则无敌”,东林党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相径庭的异变?

后人在分析后东林士大夫变节原因时,大多认为是他们本来如此,是专擅议论的伪道学,其实不然。

我的论断是:劫后余生。

和前辈钱谦益的演变一样,经历了魏忠贤浩劫和崇祯皇帝的反复折腾,他们伤到心里了,原有的信仰破产了。现实及父辈遭到的打击令后生们梦醒——没有什么仁义道德,一切都是谎言。国家是皇帝和他的奴才们的。他们的家业与我们无关。

梦醒后的士人,谁还会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于是人心涣散,各思前程是为必然。那些满口大义的后东林党人,在大顺军和八旗军屠刀下,便大多是“脱下旧服换新袍”。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文德既是南宋的功臣 同时也是毁灭南宋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吕文德,历史解密

    1235年6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派遣两路大军南下,自此揭开了宋蒙之间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在此期间,南宋涌现出许多位名将,其中有一位力挽狂澜,抗击蒙古大军三十多年,战功显赫,堪称是南宋的最后的名将。不过此人晚年却铸成大错,毁掉了南宋王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名叫吕文德,出身一介平民,原本以打柴为生

  • 揭秘:北魏攻后燕之战是怎么拉开序幕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魏攻后燕之战,后燕,北魏,历史解密

    拓跋珪复国后,四周强敌环伺,当时的北方霸主是后燕,他很清楚这些,一直努力地交好后燕,并在后燕的扶持下东征西讨。公元388年,燕魏联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和纥奚部,把他们全部打得大败,纥突邻和纥奚两个部落都向拓跋珪投降了。刘卫辰趁火打劫派儿子刘直力进攻贺兰部,贺讷支撑不住,决定向外甥投降,于是拓跋珪亲

  • 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之后,他的子女都怎么样了?都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建文帝朱允炆,明朝,朱允炆,历史解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传说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失踪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时,皇宫失火,最后他们只发现了几具尸体,而朱允炆不知所踪。据说这几具尸体其实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炆皇后以及长子朱文奎的。但是,后世的人不愿意相信朱允炆死在了这场大火里,于是就有了朱允炆乔装成和尚,逃出皇宫,在某个地

  • 古代书生真的很穷吗 为什么有房子不住偏偏喜欢荒山古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书生,寺庙,历史解密

    在很多古代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书中的书生才子们不好好在家待着,偏爱到荒郊野外的深山古寺中读书,最后惹来一番风流韵事。为什么书生们这么喜欢在荒山古寺中读书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寺庙一般都建在荒山野岭之中,寺庙之中都是修行之人,没有俗世中的喧嚣显得格外的清净。古代的书生才子们读书最重要的目标就

  • 北洋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洋军,清朝,历史解密

    北洋军是袁世凯打江山时的主要力量,但这只军队在民国时期却越来越弱。在后来围剿白朗起义军的战斗中,北洋军一再出洋相,而白朗起义军不过几千人,很多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北洋军先后抽掉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后勤足,奖励多,却在剿灭了两年后,白朗军依然活跃在豫鄂陕甘四省之间。冯玉祥曾有两个营截击白朗

  • 诸葛亮生前的“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第一次去了都江堰,被秀丽的风光迷住了,大发一顿感慨,面对此情此景,本来想吟诗一首来的,可是腹中墨水不足,干憋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最后来句:“我X,真美!”言归正传。诸葛亮临死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看星星。孔明在姜维的搀扶之下,来到了营帐之外,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夜空中最不

  • 唐朝的风气怎么样?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开放,风气,唐朝,历史解密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能够超越唐朝的几乎是没有。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尤其是在开元年间。万国来朝,天下太平,长安城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很多人都是外国人。文化开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政治清明,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些都瞬间灰飞烟灭,自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盛世。唐朝是个包容的时代,西方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前天的文章中,海叔分析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是500万。当时诸侯列国推行的都是人口扩张政策,尤其鼓励人们到自己的国家来繁衍生息,为的是有着更多的人口发展生产,为频繁发生的战争提供充足兵源和粮食。那么,要从500万军队总人数,来分析战国后期的人口总数,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呢?《帝王世纪》:“计秦

  • 禅让制和世袭制相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禅让制,上古,历史解密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几个省那么大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把

  • 三国乱世是谁造成的?是宦官外戚还是士大夫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宦官,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东汉灭亡的根源算在了一群宦官头上,特别是灵桓二帝人用的这些小人,导致了大汉基业的灭亡。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东汉衰亡另有原因。世家大族为首的文人们到东汉末年已经拥有完全的实力了。他们拥有选拔官员的权力,依靠这个权力,他们选拔自己的门生,提拔自己的子弟进入权力中枢,形成了一个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