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郐国为何会被新兴的郑国挤出历史舞台?

郐国为何会被新兴的郑国挤出历史舞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3 更新时间:2024/1/19 12:56:48

郐(gui)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朝时就已存在,其故址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带。传说为陆终的第四个儿子的封地。陆终是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相传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求言,因为封地在郐,所以也叫会(郐)人。这在《史记·楚世家》有所记载:“陆终生子六人……四曰会……”。

郐国立国后,虽然几经改朝换代,数次重封,但郐国一直风雨不摧,国祚延绵,《诗经》中还留存相关春秋郐国民风的诗歌四首,全面记录了东周初期郐国的民风民俗。

至西周晚期,在当时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一带,子男爵位国家居多,在这些小国中,郐国的国力算是最为强盛的。据《国语.郑语》记载:“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郐国为什么强大呢?原来郐国凭着天险要塞的地缘优势。故而当时的郐国国家安定,百姓生活较为富庶。《诗经·羔裘》一诗中写道: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意思是穿着羔皮礼服,自我感觉良好,从郐国贵族们衣饰着装的侧面,可见郐国人生活富足,安于享乐。

西周末年,郑桓公建立郑国,郐国算是真正遇到了劲敌。郑国刚刚孕育而出,急需扩大地盘来巩固国力,于是目光远大的郑桓公为郑国的发展制定了东扩战略计划。但是郑国若要东扩,必先稳定后方,于是又将目光投了西北的东虢国和郐国,只要先吞并了这两个国家,周边的一众属邑全都可收为囊下。

但是郑桓公的这个战略目标至死也没有完成,接下去由他的儿子郑武公来延续。郑武公是个政治奇才,他韬武略,擅长以不费一兵一卒来开疆拓土。且来看看郑武公是如何轻松谋取郐国的。

《国语·郑语》记载:“(武公)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意思是郑武公听从史伯的意见,向东虢国和郐国寄托妻儿和财物,东虢国和郐国接受,于是十邑都有郑国寄放东西的地方。郑国之所以这么做,很显然是让他们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对于东虢国和郐国来说,对方连这么重要的东西都交给你保管了,比起那些掏心掏肺的话语不知强多少倍,自然不会怀疑郑国图谋不诡。

另外,郑武公又将郑国美姬叔妘嫁给郐国国君,一方面以讨取郐侯欢心,另一方面让叔妘做郑国的内应。《国语.周语》中“郐有叔妘”的记载。《公羊传·桓公十一年》:“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说得是郑武公善待郐国国君,使得郐侯将郑武公视为朋友,而郑武公却串通郐国夫人(叔妘)灭了郐国。

关于郑灭郐国,《韩非子》一书中也有记载,说得是郑国在攻取郐国之前,先大量收卖郐国的智士和武士,然后用良田和官职爵禄贿赂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削弱郐国的人才力量。

从各种记载来看,郐国的灭亡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自身因素。除了郑国灭郐前夕的一系列筹备工作,郐国都毫无察觉之外,郐国君臣也是不思进取,只图享乐。

据《逸周书·史记解》:“斧小不胜柯者,亡。昔有郐君啬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意思是斧头小,斧柄大,难以承受,必要亡国。以前郐国国君吝啬苛刻,降爵位减俸禄,群臣地位卑微,上下不协调。说明国君气量狭小,吝啬钱财,而自己却花费无度,如此上下严重失调,谁还给你卖命?所以郐国的勇士和贤士都被郑国收卖去了。

不思进取的郐国终于被新兴崛起的郑国挤出了历史舞台,郐国被灭后,后人用国名“郐”为姓,也有郐字去邑以“会”为姓,但姓郐或姓会的人不多。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以鳄为图腾——鄂国,三度迁徙,从北到南,历经夏商周三代。

“水上之国”——江国的命运沉浮,被楚吞灭时连秦穆公都深感羞愧。

标签: 郐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原本占有先机优势的陈友谅为何大败 潘阳湖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归宿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陈友谅,历史解密

    鄱阳湖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战,投入兵力之多为历史之最,双方在潘阳湖大战37天最终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而一代枭雄陈友谅历经此战后,不但自己辛苦积攒的百艘战船化为灰烬,自己歼灭朱元璋的美梦成为了幻想。连带着自己的六十万大军也死伤无数,就连自己文武双全的弟弟陈友仁和大将陈普略也当初被烧死,自己

  • 历史上的刘全到底是什么样的 光年龄就比和珅还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和珅,和珅,历史解密

    一提到刘全,很多人便会想到那个搞笑又笨笨的形象,然而历史上和珅的二十大罪中就有一条和刘全有关,那么历史上刘全究竟是什么样子,以及刘全到底有多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的刘全。历史上刘全的年龄要比和珅大许多,和珅的父亲常宝去世以后一直照顾和珅及和琳。在和珅最潦倒的时候刘全也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一直做着一

  • 秦穆公送重耳回晋国夺位,他后悔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穆公,春秋,历史解密

    公元前638年年底,晋惠公病重。晋国太子晋圉从秦国偷跑回晋国,不告而别。晋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带着夫人回去,在岳父的扶持下继承晋国国君。可是晋圉并没有这样做,他担心日后晋国为秦国所控制,狠下心丢下新婚一年的怀嬴回国。公元前637九月,也就是晋圉回去的第二年,晋惠公去世,太子晋圉

  • “许由洗耳”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许由,上古,历史解密

    传统的儒家故事里,“许由洗耳”是赞赏山中高士的典型故事,许由是典型的高士。历朝历代的隐士,许由算是隐士的鼻祖。什么是隐士呢?隐士首先是知识分子,是“士”阶层的成员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称为隐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

  • 此人是大唐名将,经历四代皇帝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郭子仪,唐朝,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倘若没有以郭子仪为首的众多栋梁,李氏的江山应该是保不住的。郭子仪是个十分难得的将领,此人不但有高超的军事素养,在政治选择与做人方面也让人挑不出毛病。郭子仪历经四代皇帝又得到善终,要说他没有大智慧,肯定没人相信。作为臣子,郭子仪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755年11

  • 皇后跑来发牢骚,皇帝一听:立马将其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叡,三国,历史解密

    曹叡,生于建安九年,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被魏文帝曹丕所纳,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并且,曹操也曾对其经评价道:“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曹叡,字元仲,从公元226年即位称帝,到公元239年逝世

  • 什么是士族?影响中国800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士族,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士族门阀,在中国历史中,有独特的地位。它影响了中国800年,可以说这800年的历史,就是士族门阀的历史,王朝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与士族集团的博弈。士族,又可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等,它萌芽于东汉时期,消亡于唐朝末期。这800年的时间,谁能得到士族的支持,谁就能得到天下。但是士族需要两样东西,土地和九品中

  • 昭简文穆皇后喜欢和宋朝打仗,最后被辽国使臣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昭简文穆皇后,西夏,宋朝,历史解密

    自从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驾崩后,西夏就开始了太后掌握朝政的时代。西夏的第二位梁太后是第一位梁太后的侄女,史称小梁后,她是夏惠宗的皇后,夏崇宗的生母。公元1083年,小梁后被立为皇后,这门婚姻当然是她姑姑梁太后决定的。小梁后的父亲是梁乙埋,哥哥是梁乙逋。小梁后的丈夫夏宗秉常命短,年轻轻地就驾崩了,公元

  • 嫡长子继承制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在历史上是怎么一步步完善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历史解密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奴隶制(礼制)时代,主要适用于宗祧继承中--

  • 金元两朝最危险的职业,12位太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朝,宋朝,历史解密

    皇太子这个职位在封建王朝也是高危职业之一,很多皇太子都阵亡在距离皇位的一步之遥,但不管怎么说,以皇太子身份登上皇位并大展宏图的还是大有人在,唯有金国和元国两代,皇太子不吉的魔咒始终都没有被打破。金、元两代立皇太子皆不吉,不是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登位,就是侥幸登位了也不得善终,竟然没有一个享国者,“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