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3/12/15 3:49:44

众所周知南北榜案是明代初期的一起十分重大的科举舞弊事件,那么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此案发生于洪武三十年二月份,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汇聚应天府,准备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可以算得上他们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向来重视人才选拔的朱元璋也很重视,特意挑选了时年八十多岁的刘吾来担任主考官,然而当考试结束,成绩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为之大吃一惊。

因为当时所决定录取的五十一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人,也就是来自北方地区的考生全部落榜。难道北方考生的文化水平真的比南方考生差这么多吗?还是一切只是巧合?又或者有人在从中舞弊!

很快,有人便发生其中的蹊跷之处,此次负责会试的主考官刘三吾和副考官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于是乎,这些落榜的北方考生,纷纷联合起来,状告刘三吾、白信蹈等,身为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南方考生。

事情很快就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要知道老朱的家乡安徽凤阳,从地理位置来看更加地偏向于南方一点,所以阴谋论就此产生了,南方出生的皇帝,任命南方出生的考官,去选取南方出生的学生,以此来在政治上打压北方考生。

朱元璋深深地意识到,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失去北方民众的民心,进而造成南北分裂,不利于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老朱当即龙颜大怒,下令成立一个12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全体考生的试卷进行复审,结果显示刘三吾等考官不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五十一位南方考生全部都是凭借着真才实学考进去的。

朱元璋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跑去询问一下刘三吾。刘三吾对此表示北方地区经过长期的战乱,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南方了,所以出现这样考中的全为南方考生的情况,并不值得奇怪。

落榜的北方考生无法接受这样的调查结果,朝中北方出生的官员,也对此纷纷抨击。眼看着再这样闹下去,会严重动摇大明王朝的统治根据,朱元璋也管不得那么多了,通过翻旧账,抓住了刘三吾在十年前曾经为胡惟庸上奏鸣冤,将其斥责为蓝玉余党,将刘三吾发配往西北,副考官白信蹈、参与复审的监察御史张信则惨遭凌迟处死,其余参与本次会试的官员都遭到重罚,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

本次会试第一的北方考生也遭到流放后处死,其余北方考生成绩作废。老朱在当年的六月份,重新进行会试,并由其本人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本次所录取的六十一位考生全部都是北方考生。

朱元璋用这样乾纲独断的方式,来稳住北方士人的心,向世人彰显自己对于天下人是一视同仁的,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

过后,明朝开始南北分地考试,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是笼络北方士人的心,从政治维稳的角度来做到南北相对均衡,然而这无疑也损害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应该在于人才选拔,而非政治维稳,既如此就不该区分什么地域。

而南北分地科举后,选上来的官员会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互相敌视,并彼此拉帮结派,这无疑加重了明王朝的党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秦国作为胜利者 秦国为何不趁机消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跟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性的大决战。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此战最后是秦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但是尽管

  • 如果蜀军在阴平设伏,邓艾会全军覆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过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钟会取汉中后,邓艾来见钟会。邓艾献策钟会从大道取剑阁,自己从阴平小道取成都。钟会表面上同意,但是在邓艾走后却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而邓艾在暗渡阴平后,在进兵时,看见一个大空寨,说是当

  • 皇帝去世后,后宫的妃子一般是如何处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存在,作为皇帝几乎都是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这个数字虽说有些夸大,但大几百人还是有的,在皇帝去世后这些后宫中的妃子们怎么办呢?新任皇帝会怎么做?其实新皇帝对于这些众多女性的处置也是十分的头疼,毕竟这些女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并且这些女性当中也有的是各种王爷的或者其她亲王的母亲。

  • 如果马谡选择坚守,北伐真的能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靠拢全歼司马懿,岂不是中心开花的好棋!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吃了败仗,但凡他能想到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他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我们来看看马谡作为一员武将,到底能不能坚守再多坚守几天,赢得北伐的胜利。马谡就这么想的,可惜他忘了人要喝

  • 宋朝时期是如何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朝时期,不仅各个民族交流融洽,同时对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优则仕”,本是希望掌握儒家理念及学说的优秀知识分子积极从政,以建设理想状态的“仁政”国家。这为有志于此的读书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影响深远,几乎家喻户晓。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

  • 梁山好汉打仗为何不愿意骑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的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次的骑马的场景,但是书中却并没有讲过几次骑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众人买不起马骑,或者是不会骑马,都不是。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们是朝廷捉拿的反贼,说道这里你还不知道的话那就说明你驾照没考到手。梁山众多的好汉都是因为犯事被下狱之后才上的梁山,而那时候只要犯事,都会在脸上

  • 须贾负荆请罪,范雎是如何处置他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须贾负荆请罪,哭着求见范雎一面。他打着自己耳光,说道:“大人,我不是人,我须贾对不起你”。范雎这时,已经换好了衣服,叫来自己的护卫,把大堂装扮的庄严肃穆,听见须贾在外面快哭的背过气了,就让人喊他进来。须贾见到范雎,赶紧跪到地上,额头磕破了血,耳光打的啪啪响,哭道:“张大人,您大人有大量,我须贾有眼

  • 杜甫世称杜工部,大小也是个官,为什么会那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的大才子杜甫后半生非常穷困潦倒,那么他既然世称杜工部,大小也是个官,为什么会那么穷?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审言曾受到武则天的召见和倚重,成为宫廷文人。神龙革命后,他因阿附武则

  • 曹睿死后司马懿在选择兵变 司马懿在害怕曹睿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他是在忌惮曹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遥想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后续的魏、蜀、吴三国,也为了争夺天下绞尽脑汁,然而谁又能想到,最后的剧情走向是司马家取得了天下,而司马懿作为一个能和诸葛亮相媲美的谋士,其实在很早之前就能夺取曹

  • 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随后就急匆匆的黯然离京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他混不下去了。李自成在攻下湖北、陕西之后,就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封后纳妃、排官六部,除了正式登基典礼尚未举行,这已经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正式王朝了。为什么没有登基?就是准备去北京登基的。毕竟自从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