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植擅闯司马门之事是被人陷害还是自导自演?

曹植擅闯司马门之事是被人陷害还是自导自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3/12/19 4:46:47

众所周知除了曹操之外,其他人要私自乘皇室的车马进入司马门都绝非易事。那么曹植擅闯司马门之事是被人陷害还是自导自演?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皇室车马被擅用就是公车令的失职,而失职就要付出掉脑袋的代价,这点公车令再清楚不过了,而当时曹植并没有具备使用皇室车马的资格,这点公车令也是知道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公车令不可能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为曹植擅用皇室车马网开一面。

再者,曹植在世子之争中已经领先曹丕,因此他的身边也集聚了一批朝中的文臣武将,这些人将宝押在曹植身上,就是希望在曹植继位后自己能够加官晋爵,但如果是曹丕胜出,那么他们就会前途渺茫了(事实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曹植想做出轨之事,其身边之人也会加以阻止的,因此,曹植根本没有醉闯司马门的机会。

不过,事在人为。如果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那么,曹植在醉酒之后,还能旁若无人地闯入司马门就不奇怪了。

1、曹丕设局陷害曹植?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曹植传》

曹植才华出众,兼有杨修、丁仪兄弟等大才子在身边出谋划策,从而能够在立嗣之争的初期领先曹丕。但是,曹丕却得到贾诩、司马懿、陈群吴质等朝中重臣的拥护,因此才能够后来居上,最终击败曹植成为魏太子。而曹植醉闯司马门正是立嗣之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植处于领先的位置,但在此之后,则是曹丕稳操胜券。

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能克让远防”,这在残酷的皇室斗争中,是一个致命的软肋,而曹丕却擅长“御人以术,矫情自饰”这一套,他经常施以小恩小惠来拢络宫人,从而使宫人“并为之说”。这既能为自己积聚了人气,又能及时掌握宫中的第一手信息,可谓是一举两得。

曹植“饮酒不节”的习惯给了曹丕逆袭的机会,他也一直在等待曹植出错的机会,以便对其施以致命一击。因此,当曹植因为被曹操委以镇守邺城的重任而得意忘形,开怀痛饮之时,得知(密探)消息的曹丕便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迅速动蓄谋已久的预案: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成功让喝醉了酒的曹植在不知不觉中闯入司马门,从而铸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错。

事实上,陈寿在《三国志》中已对曹植先赢后输的原因做了解读。

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三国志·曹植传》

所以,曹丕正是抓住了曹植“不能克让远防”的性格弱点,以及“饮酒不节”的不良习惯,设计让曹植醉闯司马门犯下大错,从而完成了对曹植的逆袭。

2、曹植自导自演?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三国志·曹彰传》注引《魏略》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重,他自知大限已到,于是紧急派驿马召见曹彰,但曹操却没能坚持到曹彰到来就去世了。而曹彰在到达洛阳后,就想拥护曹植继承魏王之位(当时曹丕并不在洛阳),但却被曹植以“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为由拒绝了,同时,也由于曹丕果断迅即称王,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才没有爆发。

由此可看出,曹植在主观上并没有想继承魏王位的强烈意愿。既然他不想当魏王,自然也就没有争当魏太子的必要了。

如果仔细研读史书就会发现,曹植虽然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曹操的“特见宠爱”,但从始至终,曹植都没有说过他要当魏太子。也就是说,不是曹植想当魏太子,而是曹植身边的人(杨修、丁仪兄弟等人)想让曹植当上魏太子,当然,他们力挺曹植是有原因的,其中丁仪兄弟与曹丕有仇(曹丕阻止清河公主嫁给丁仪),而杨修则是因为与曹植有共同语言才与曹植走得更近。

袁绍废长立幼造成袁谭袁熙袁尚兄弟阋墙,最终结果就是使袁氏集团覆灭。曹植不想曹氏集团重蹈覆辙,于是,他就故意“饮酒不节”,并配合曹丕的计划醉闯司马门,主动退出了魏太子的竞争行列。

综上所述,曹丕为了陷害曹植,就趁曹植喝醉之机引导他乘皇室的车马闯入司马门,而曹植本来就是被动卷入了立嗣之争,他本人并没有要当魏太子的野心。因此,为了避免兄弟阋墙的悲剧出现,曹植就将计就计,配合曹丕上演了醉闯司马门的好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张軏是如何迎立朱祁镇,迫害尚书于谦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张軏是知名靖难功臣张玉的儿子,同时也是四朝重臣英国公张辅的弟弟,那么他是如何迎立朱祁镇当皇帝,迫害尚书于谦的?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之后,他立马被升任为指挥同知;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后,汉王朱高煦选择造反,张軏得以跟着朱瞻基一起轻松平定了这场叛乱,被授予了世袭诰命。到了英宗皇帝朱祁镇期间,张軏跟着同为

  • 长平之战后赵国很弱,为何还是是击败燕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燕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出镜率和戏份一直都比较少,简直像是电影院中拿着汽水、爆米花的观众,默默的看着中原各国的互相竞逐。然而,燕王喜似乎并不甘寂寞,竟然主动给自己加戏。但是现实毕竟很残酷,一顿胖揍下来,燕王喜终于对自己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四年,赵王主动派军队接管了从韩国归

  • 欧洲的中世纪是怎样的?为何期间的科技停滞不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是一个朝代接着另一个朝代,不间断地延续下来的,但是世界历史却不是这样顺畅。历史上也只有亚洲能如此连贯的有一个朝代进入另一个朝代的统治,并且社会经济生产都通过朝代的更迭,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今天雄踞全球的欧洲,却是另一番景象。他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确切的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进入

  • 几乎无人攻破的函谷关,为何匡章能攻下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大将,名叫匡章,非常地厉害,他还有章子、匡子、田章等几个称呼。匡章曾是三代君王的将领,先后为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这人有多厉害呢?我们都知道秦国厉害,但是秦国曾经因为他而称臣,而且,他是唯一一个将函谷关给打破的人,堪称战神。公元前325年,秦惠王向中原攻进,秦相张仪就跟秦惠王

  • 笏是什么东西?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朝崇祯年间,鸿胪寺少卿董令矩和另一个大臣宋千敏的关系非常要好。有一天上朝时,宋千敏发现董令矩在金殿急得团团转,满头大汗,忙向他询问缘由。原来好友董令矩出门太急,忘了携带笏板了,返回

  • 南明朝廷为什么不到一年时间便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山海关外地动山摇,清军从容入关;南方诸省趁着清军与农民军大战之际,建立弘光政权。以当时的局势而言,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三方势力中,李自成的农民军率先被淘汰出局。但对于清军来说局势也并不乐观,虽然他们占领了北京,但并未统一全国。一些既极端仇视李自成,又反对清朝入主中原的大

  • 在蜀汉中将军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是最早跟随刘备起兵的将领之一,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不少功劳,是蜀汉开国元勋。李严原来是刘璋的部下,刘备攻取益州,李严投降了刘备,后来成为蜀汉重臣。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赵云的地位不如李严吗?

  • 沐英为何能稳坐云南王呢?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沐王府一直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在云南开疆扩土,汉化少数民族,使得云南成为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沐王府存在之前,云南一直是大理段氏统治,他们有独立的文字和语言,文化,虽然一直表面臣服于中原王朝元朝,但是一发生动乱,就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联系,宣布独立。直到朱元璋的来临改变了这种情况,一开始大理段氏也臣服

  • 古代做官到底有什么好处 难怪有那么多书生去赶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做官有什么好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古代,做官是有好处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书生进京赶考了。老百姓唯一的进身之阶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尤其是在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正式选拔人才的方式获得普遍推行。书生们从小就要学习“四书五经”,不但能识文断字,而且还能

  •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为何武则天要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父亲一生中生有两子三女,两子与武则天是同父异母,在很早的时候就因为与武则天不睦,被武则天除掉了,三女是同父同母的姐妹,武则天算老二,小妹嫁人不久就染瘟疫去世,大姐韩国夫人出嫁后生了一子一女,不久也成了遗孀,所以说武则天真正的娘家人只有很少的几个人了,后来的武氏家族主要是同宗的兄弟后人。韩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