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第一谋士法正为什么会对襄阳之战无能为力?

蜀汉第一谋士法正为什么会对襄阳之战无能为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4/1/17 22:32:03

众所周知法正是刘备的首席谋士,在取益州、图汉中的战役中居功至伟,那么蜀汉第一谋士法正为什么会对襄阳之战无能为力?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关于他的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法正短板明显:战术奇才,战略庸才

诸葛亮初出茅庐之时,就向刘备献出了《隆中对》这份重磅的战略规划,使刘备如同醍醐灌顶,顿觉任督两脉被打通,从而一举扭转了屡战屡败的颓势,进而屡战屡胜。《隆中对》也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指路明灯。

而曾是刘备谋主的凤雏宠统,也提出了可媲美《隆中对》的“襄阳对”战略,其主要思路是将荆州襄阳作为汉都,先攻占东吴,然后再从合肥、樊城两地北伐曹魏,进而一统天下。但可惜的是,宠统出师未捷身先死,导致“襄阳对”胎死腹中。

反观法正,他虽然是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风头甚至一度盖过了诸葛亮,但是,纵观他的军事生涯,我们就会发现,相对于诸葛亮、庞统,法正更擅长于谋一城一事,而非谋一国。

一、取成都:未卜先知占先机郑度说璋曰:“……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十七年,刘备在与刘璋正式决裂后,率兵直取成都。此时,益州从事郑度敏锐地察觉到刘备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存在军资短缺、入川后所占领的城池人心未附等问题,于是就建议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来拖垮刘备。

郑度提出的坚壁清野战术,可谓是打蛇打七寸之举,一旦得以实施,刘备只有迅速撤退一条路可走,迟则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刘备在得知消息后,只好暂停进军,终日忧心忡忡。

关键时刻,法正经过详细分析后认为,刘璋虽然是坐井观天之人,但却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州牧,对于劳民伤财之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因此,法正断定刘璋不会采纳郑度提出的坚壁清野战术,并建议刘备加快行军速度,以迅速拿下成都。

正如法正所料,刘璋不仅不采纳郑度的坚壁清野战术,反而以“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为由罢黜了郑度。

但是,法正之所以能够未卜先知,准确地猜出的想法,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曾是刘璋的部下,对刘璋的性格了如指掌的缘故,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具有超能力。所以,这只是一次战术上的成功,而不是战略上的胜利。

二、进图汉中:见微知著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二十年,曹操趁刘备在汉中立足未稳、无暇北顾之时,抢先进军汉中,并很快便打败张鲁,拿下了汉中。随后,曹操以“人若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为由,否决了司马懿、刘晔提出的乘胜进攻益州的建议,从而让刘备逃过一劫。

曹操的反常举动骗得了别人,却骗不过法正。法正认为,曹操之所以急于将主力撤出汉中,放弃了进攻益州的良机,一定是后方发生了叛乱,于是,法正建议刘备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即出兵攻打汉中。而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最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

但是,“若无汉中,则无蜀”是军事常识,通俗说两者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也就是说,刘备要想在益州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拿下汉中,因此,在曹操率先拿下汉中的情况下,刘备已别无选择,必须进军汉中死磕曹操,才能确保益州的安全。所以,法正虽然在选取进攻汉中的时机上,显示出他具有超强的见微知著能力,但是,进攻汉中并不是创新性的战略决策,而只是战术策划。

三、定军山之役:计斩夏侯渊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无法攻克阳平关的情况下,在法正的策划下,果断改变作战策略,突然向南强渡沔(汉)水,占据了定军山的有利地形。在这种情况下,曹军已经失去了地利优势,曹军主将夏侯渊只好主动出击,誓要夺回定军山。

黄忠

但夏侯渊不是法正的对手。法正先是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猛攻东线的张郃,而在南线的夏侯渊派兵去救援张郃后,法正又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将夏侯渊引出营盘。随后,黄忠出其不意地斩杀了夏侯渊,此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刘备倾斜。

在定军山之战中,法正是刘备方的真正大脑,他一手策划了斩杀夏侯渊的军事行动,居功至伟。不过,这也只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而不是战略上制胜。

综上所述,法正的优缺点相当明显,可以说,他就是战术上的奇才,但却是战略上的庸才。正因如此,法正才无法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去全面分析荆州所面临的局势,因此,他无法提前察觉出孙权对荆州的野心,自然也就无法未雨绸缪了。这,就是法正在襄阳之战中失声无策的原因之一。

“毒士”风格: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法正在行事风格上,与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如出一辙,他们非常现实,也很冷血,不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正既宣旨,阴献策於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三国志·法正传》

当年法正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卖主求荣,用出卖刘璋向刘备纳了投名状。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其人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只做出对他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贾诩

《隆中对》虽然是蜀汉集团的指路明灯,也是刘备的奋斗目标。但是,《隆中对》战略规划的提出人是诸葛亮,而在当时,诸葛亮与法正是蜀汉集团中风头正劲的两个人,法正虽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但是,他还是要受“股肱”诸葛亮的监督。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法正的直接竞争对手。

荆州是《隆中对》战略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蜀汉统一天下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其重要地位等同于益州。但是,对于法正来说,保住荆州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增加诸葛亮的影响力,这不符合法正的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就成为法正的最佳选择。

锱铢必较: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法正传》

法正虽身居高位,但却是个锱铢必较之人。往积极的方面讲,他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从不让别人吃亏,所谓受人滴水之恩,便以涌泉相报;但如果往消极的方面讲,那他就是一个唯我独尊,吃不得一点亏的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非常冷漠,永远只会守住自己的一分三亩地,而从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关羽与法正从未谋过面,因此,虽然同属于蜀汉集团,但是,法正与关羽两人之间却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对法正来说,关羽就是一个陌生人,而不关心陌生人的死活,正是法正的性格特点之一。

所以,不管襄阳之战的结果如何,法正都不会主动发声的,因为这不属于他一分三亩地之内的事,除非是刘备亲自来找他,他才会出马。但是,忙于称帝准备工作的刘备却一直没有来找法正,于是,孤立无援的关羽在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夹击下,最终兵败被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喝酒前为什么习惯先温酒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酒文化非常的丰富,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人应酬聚餐,总是免不了喝酒,而且白酒的礼仪也比较多,通常也比较的讲究,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除了喝白酒也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啤酒红酒等等,但是要饮用起来更加的畅快,那真是非白酒莫属。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样都是喝白酒,现代人和古代人却完全

  • 大将军霍光过世后,为何汉宣帝对其厚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谈起霍光,都知其是西汉帝国赫赫有名的权臣,一代战神霍去病的弟弟。其在西汉中期地位之高,威信之隆,堪比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其权之重,可以诛杀公主,朝廷重臣,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汉武帝死后,他受武帝遗命担任首席辅政大臣,就任大司马大将军。这在以前,此职务是属于帝国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霍光应该说权力比他们二人

  • 秦汉隋唐宋明各朝代的开国名将分别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争年代往往会涌现大量的人才,那么秦汉隋唐宋明各朝代的开国名将分别都是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秦朝开国第一将,王翦。秦朝开国第一将,肯定是王翦。王翦、王贲父子俩,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带队灭掉了其中5个。就问你,他们父子的战功还有谁能比得上?这5个国

  • 曹丕也是篡位,为何名声比司马懿好很多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程,古代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皇帝从大禹之后都是世袭制,上一代传位给下一代,讲究君权天授,并自称天子,这个荣耀的身份一直是一脉相传的。但是也有例外,通过其他途径成为一统天下的帝王,一是起义,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导致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势必会引起百姓不满,起义推翻暴政,建立

  • 明朝初期的靖难功臣郭亮是如何坚持镇守永平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郭亮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名将,那么他是如何镇守永平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永平府大致在今天的秦皇岛大部分地区、唐山大部地区,其距离北平很近,往北又同山海关接壤,是一个地理位置很优越的地方,对于朱棣来说,这个地方他必须拿下来,要

  • 安史之乱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虽然只有8年,但却历经三朝,从唐玄宗、唐肃宗直到唐代宗时被平定,对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大唐王朝带来了几乎是灾难性的影响,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唐朝可谓元气大伤。然而这场史上罕见的大动乱给唐朝带来的灾难究竟有多严重?恐怕后世难以想象,咱们先来综合回顾一下。安史之乱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危害大致有以下

  • 红楼梦中时不时出现扶正一词 古代小妾能够做正妻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妾可以做正妻吗?为何《红楼梦》中屡次提到“扶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概念。在中国,基本从有人类历史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可以算成“古代”。这样漫长的时间,关于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当然不可能一以贯之。大致而言,中国古代是“

  • 汉元帝刘奭是个怎样的皇帝?他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乃汉宣帝刘询之子,至于他和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汉元帝刘奭是汉武帝刘彻的玄孙,他应该称汉武帝刘彻为高祖父。汉宣帝刘询一手缔造“孝宣之治”,被后世认为“不负高祖,不输汉武”,然而明知刘奭不可为储君而强立之,恐怕则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汉元帝刘奭

  • 真实的李治能力有多强?武则天的上位是他一手策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应该是最被人小看的唐朝皇帝,因为他的父亲和妻子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但其实李治本人非常优秀,就连武则天当上皇后,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武则天的魅力,而是李治出于政治力量的平衡考虑。李治当皇上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要么就是名分上有那个资格,要么就是凭本事得来的,但李治不同,他是因为两个哥哥太能干,争帝

  • 秦始皇浇铸了十二座铜像,为何都穿着咬过的服饰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现在要来谈论发生在秦帝国的怪事。众所周知,秦始皇在灭掉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收缴了民间所有的铜质兵器,将它们熔解之后,浇铸为十二座巨大的铜像,放在自己的皇宫门口。这些铜人每座高约16米,按另一种算法则是13.6米,重量有30吨,可谓气势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几乎就是秦帝国的一个超级形象工程。《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