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浇铸了十二座铜像,为何都穿着咬过的服饰呢?

秦始皇浇铸了十二座铜像,为何都穿着咬过的服饰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3/12/9 22:48:25

我现在要来谈论发生在秦帝国的怪事。众所周知,秦始皇在灭掉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收缴了民间所有的铜质兵器,将它们熔解之后,浇铸为十二座巨大的铜像,放在自己的皇宫门口。这些铜人每座高约16米,按另一种算法则是13.6米,重量有30吨,可谓气势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几乎就是秦帝国的一个超级形象工程。《汉书·五行志》记载了这个异常事件,它声称,在今天甘肃的临洮,突然出现了十二个巨人,每个都高达五丈,光是鞋子就长达六尺,身上穿着夷狄,也就是外国人的服装。秦始皇听说之后,就下令销毁兵器,浇铸铜像来模仿他们的形象。

这段神秘其辞的记载,究竟在表达什么?世界上真有如此高大的巨人吗?为什么秦始皇不把他们带到京城,而只是用铜像去临摹他们呢?只有一种解释——那是十二座巨大的神像。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它又是什么样的神像呢?我曾经反复言及,临洮这个地方并不简单,它是波斯拜火教徒的根据地,那十二个巨人,应该就是他们所铸造的神像,分别代表拜火教的十二位大神。纵观当时的东亚地区,只有拜火教在崇拜十二个大神,并且在每个月份里轮流祭祀他们,由此形成十二月神体系。

那么,秦始皇何以要按照十二神的形象铸造铜人,并且放在自己的阿房宫,让祂们充当自己的守卫者呢?没有任何史书对此作出解释。一种合理推测是:波斯帝国的威名,在先秦时期已经波及远东,秦始皇意图借助这个古代帝国的余威,去震慑那些残余的六国敌对势力。他要通过十二大神的铜像昭告天下,在秦帝国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西亚势力的支持,所有反对者不得轻举妄动,否则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毫无疑问,秦帝国从未真心吸纳过祆教的教义,也未曾学会大流士的智慧与仁慈,那些巨大的金属造像,不过是一群可笑的政治玩偶,它们注定无法捍卫这个残暴的政权。短短十四年后,这个表面上不可一世的帝国,就被楚国贵族项羽所带领的复辟力量推翻,成为历史上最为短命的政权之一。

无论如何,秦始皇曾经征服过六国,把大部分东亚地区置于他的主权之下。只就这份功业而言,自然是前无古人。遥想当年,与六国集团相比,它的政治制度、农业技术和文化传统,无疑都是最落后的一个。出人意料的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奋斗,这个西陲小国成为一股崛起的政治力量,它击败了东方霸主齐国,甚至摧毁了南方超级大国楚国,横扫整个诸夏世界,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东亚帝国。虽然它的国祚仅十四年之久,但对中国历史的命运产生了无限深远的影响。

秦国最终战胜六国的秘密是什么?一种流行的解释是,这是始于商鞅变法的改革成果。商鞅改革事业的核心,是户籍制、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一百二十年后,秦始皇嬴政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制度改革:第一,进一步统一度量衡;第二,统一车辆的轮距和轨道;第三,统一文字;第四,统一货币;第五,修筑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第六,是修筑烽火台和长城;第七,是修建人工水渠;第八,是建造豪华陵墓,第九,是建造豪华宫殿阿房宫,这九项超级工程,构成了秦始皇的最大政绩。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变法,这是发生在秦国的两次最重要的变法。没有人怀疑秦国贵族的智商和变革能力,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六国都没有这类改革,唯独秦国推出如此系统性和大规模的顶级制度创新,而且在一百多年的跨度中,保持了高度良好的连贯性?谁才是这场变法的幕后推手?

要想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打开眼界,去眺望整个亚洲的历史状况。就在公元前六世纪,西亚地区出现了伟大的波斯帝国,它的第一个王朝叫做阿契美尼德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辽阔的领土,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但不幸的是,它遇到一个致命的对手——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这个战争天才的打击之下,强大的波斯帝国竟然土崩瓦解。波斯帝国覆灭之后,它的贵族和骑士阶层,也就是上层祆教徒,开始向四处逃亡,其中部分人徙往远东地区。北部的大本营,就在甘肃临洮地区,中国历史上称其为“狄人”。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当地生活,成了秦国的政治幕僚和能工巧匠。他们向商鞅、秦始皇和李斯,提供了大量来自本国的宗教神话和政治管理经验。而秦始皇呢,除了引进波斯的十二大神,他还会引进波斯的其他各种先进制度和工艺技术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考察了一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业绩,结果意外地发现,原来秦始皇所实施的所有改革措施,几乎都来自波斯帝国,就在三百年前,国王大流士就已经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的新制度,而且还建造了高速公路、人工水渠和豪华陵墓。秦始皇几乎是“全盘西化”,完整地拷贝了这个西方帝国的政治文化制度。自从我五年前提出这个观点以来,最近几年,秦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交流关系,受到了一些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在秦之前,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写实主义人物塑像,而兵马俑雕塑的出现,就像是天外来客,完全没有继承关系。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队长段清波认为,这种艺术观念和技法都不是本土的,而是来自波斯。由于在兵马俑坑附近发掘出波斯人的遗骨,他还进一步认为,是波斯工程师以波斯皇帝的陵墓为蓝本,主导了整个秦始皇陵的设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还发现,就连兵马俑坑青铜水禽的铸造和镶嵌技术,也来自西亚地区。

有的朋友可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不妨遥想一下,一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将如何看待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呢?他们会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自己发明创造的吗?我们的播音设备,我们的录音机,我们用来收听音频节目的手机和车载收音机,我们的因特网和数码语言,它们的原理和技术不都是从外部引进的吗?想清楚这点,你就不会抱怨我们的祖先了。他们跟我们一样,对外部世界抱着开放、学习和吸纳的积极态度。没有秦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秦帝国的诞生,同样,没有学习和采纳“书同文”的制度,华夏民族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汉字共同体”。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为何刘禅还能稳坐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以三足鼎立之势瓜分天下。汉中之战后,蜀魏实力相当,出现了两强一弱的局面。不过夷陵之战后,蜀吴两败俱伤,蜀国损失大批的精锐,国力急速下降,天下又变成了一虎二狼的形势。夷陵战败不久,刘备就病逝于白帝城,蜀后主刘禅上位。诸葛亮病逝前,刘禅问他一个问题之后的几年,在诸葛亮的多种政策

  • 孙权晚年时为何会变得昏庸无能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吴大帝孙权在位前期是比较开明大气的,东吴政权在其治理之下也是蒸蒸日上。可惜孙权步入中年以后,却逐渐变得多疑昏聩。在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孙登死后,孙权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彻底放纵了自己,最终一手导致了东吴日后的悲剧。孙权作为一个君王,他有三个长处要超出很多皇帝。其一是礼贤下士。不管他是真心也好,

  •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路途遥远 官差为什么还要抢着去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为何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艰辛,争抢押送差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古至今,我国的司法体系都十分完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减少犯罪,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安全保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法律体系

  • 南北朝时期军队的主力是起兵,他们的装甲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期,军队的主力军仍是骑兵,骑兵部队的核心是骑兵和战马,而其都披裹着护甲为“甲骑具装”。而“具装”就是战马所披的铠甲的名称,或称为“具装铠”。考古发掘获得的该时期的陶俑、壁画和画像砖里,经常可以看到头戴兜蝥、身披柄裆铠,骑着披有具装铠的“甲骑具装”的形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敦煌莫高窟第285号

  • 如果明代宗对明英宗下圣旨的话,明英宗要下跪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明代宗就是朱祁钰,明英宗就是朱祁镇,那么这俩之间的关系怎么梳理?如果明代宗对明英宗下圣旨的话,明英宗要下跪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朱祁镇当皇帝当得好好的,被身边太临撺掇着“御驾亲征”去了。结果出去又脱离了大部队,被也先捉了俘虏。这边大明群龙无首,赶快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

  • 古代一般都不重视女性教育 北魏为何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一般都不重视女性教育,为何北魏却非常重视女性教育?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重男轻女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但在北魏时期,却并没有这一思想的约束,在最初,它属于母系社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 同为百科全书,为何《四库全书》的评价不如《永乐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世界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百科全书式的书籍,而中国古代两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在国外也非常有名,特别是前者,在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里“百科全书”这一条目中,称中国明代《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而《四库全书》作为保存度极高的百科全书在国内也非常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

  • 皇太极提出了议和,为何明朝选择了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被剿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力量的,只有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兵。关外的防御城池,除了吴三

  • 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如何灭亡的 所谓自掘坟墓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战国时期,楚国因何原因走向覆灭,是自掘坟墓还是另有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它才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时代,以及自秦国之后两千多年

  • 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族——杨家将,是否有后代延续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家将的后代,今天不但在世,而且人数还不少。2019年的时候,遵义杨氏祖堂,还曾举行过一场先人追思会,前来参加的杨家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