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伐吴失败后,吴蜀两国是如何重新交好的?

刘备伐吴失败后,吴蜀两国是如何重新交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21 更新时间:2023/12/17 11:08:49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三国时代,孙权刘备之间的联盟完美的证实了这一论断。在赤壁之战前,由于面临曹操的极大压力,孙权不得不放下和荆州的矛盾,结盟刘备。双方之间,戮力同心,打败了曹操。后来,孙权又借给刘备地盘,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联盟进入蜜月期。直至刘备逐渐坐大,孙权感受到了威胁,联盟开始不稳。后来,甚至于演变到了偷袭荆州,撕毁同盟的地步。

不过,不论吕蒙取荆州的理由有多么正当,始终无法改变孙、刘弱,曹操强的客观局面。因此,孙刘联盟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已经遣使求和。可是,盛怒的刘备断然不许。而且,东吴的求和并没有多大诚意。直至双方大战一场,互相损兵折将,曹丕准备趁火打劫,才再度走向联合。

那么,真正挽救孙刘联盟的是谁呢?据《三国志·邓芝传》记载:“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乃遣芝修好于权。”从这个记载来看,是在诸葛亮的极力主张下,邓芝的实际操盘下,孙刘联盟得以再度缔结。

因此,一般人都会自然的认为恢复孙刘联盟,诸葛亮和邓芝是最关键的人物。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恢复联盟,确实是在诸葛亮和邓芝时代完成,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到了诸葛亮时代,只是瓜熟蒂落而已,真正的关键人物另有其人。可以说孙刘联盟的挽救,最关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则是曹丕。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尽管刘备在夷陵之战战败,但随着残兵的收拢、赵云马忠的救援,在永安,刘备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而孙权,最开始是准备一举击垮刘备的。曾经的盟友,到了这种地步令人唏嘘。不过,在刘备的实力面前,孙权却服软了。

一代枭雄刘备,虽然战败,却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拿出了守家门的勇气。看到刘备的实力和决心,孙权害怕,于是再度遣使求和。从这里看,如果刘备没有停驻白帝城,而是逃回成都,估计孙权也不会惧怕。如果蜀汉实力弱小,孙权说不定还会生出吞并西蜀的念头。因此,在两家罢兵求和的过程中,刘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而刘备对于孙权的诚意,也反馈了自己的意见。《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从这段记载来看,兵败的刘备尽管很不愿意和孙权再度联盟,但却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现实。于是,刘备虽然没有和孙权联盟,却也释放了和平的信号。

另一方面,真正促成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是曹丕。魏文帝曹丕原本指望吴蜀双方斗的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一直观望。可惜,刘备说败就败,完全没有给曹丕捡漏的机会。不甘心的曹丕,在与孙权的外交中受气后毅然发动伐吴之战。这一次,孙权将同时面临刘备和曹丕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根本无力两线作战。因此,曹丕给孙权的巨大压力,使得孙权吞并蜀汉的希望彻底落空。

在这种局面下,联合刘备,单独对抗曹丕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向能屈能伸的孙权,便毫不犹豫地求和刘备。显然,如果没有曹丕的压力,孙刘联盟未必能成。而在此之后,孙权和刘备互相之间开始不断往来,协商进一步联盟的事宜。

刘备虽然没过多久就在白帝城病逝,可已经为两国的关系定下了基调,这才使得诸葛亮结好东吴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否则,没有刘备生前的态度,诸葛亮也很难在刘备刚刚去世不久就和东吴再度联盟。而邓芝出使东吴,更多的是在细节层面去商讨完善,已经无碍于大局。因此,真正挽救孙刘联盟的,竟然是刘备和曹丕,而非诸葛亮和邓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珅会被抄家真是因为乾隆皇帝的过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那肯定是非清乾隆时期的和珅莫属了,他是乾隆皇帝晚期最宠爱的臣子,依仗着乾隆皇帝的权势贪婪无度,十几年就贪了朝廷几十年的税收。在乾隆皇帝死后,和珅就失去了靠山,继位的嘉庆皇帝对他这种贪官污吏十分不满,一上位就派人搜寻他的罪状,最后依律下旨抄家,这一抄家就抄出了无数金银财宝。民

  • 明朝的武器更加先进,为何会被落后的清军打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火器和西方火器差不多同时间发展,但是在此之前中国有火药,所以当时中国拥有一些火炮,但是几乎在同时(13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发明了手持火器,也就是手铳。在此之后,在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中,朱元璋的起义部队拥有大量火炮,用于攻城战和海战,并立下汗马功劳。在同时期西方,1451年的君士坦丁堡战斗中,奥斯曼

  • 为了防止舞弊,唐宋两朝都想出了哪些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说,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层面是在唐宋时期到达顶峰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项制度,它的影响力从隋朝创立这个制度开始,就延续至今。科举制从创立时起,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是用来取代隋朝以前由贵族之间互相举荐官员惯例的一

  • 清朝为什么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满清入关以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并且清朝刚入关那会儿,不懂中原文化,虽说继承了不少明朝的制度,但是没有采用中原一直传承的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清朝为什么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呢?康熙时期,倒是把这事儿给恢复了,因为康熙所立的太子,恰好就是自己的嫡长子胤礽。本来按部就班地这么搞下去,似乎也就跟明朝没什么

  • 古代皇帝赏赐千金,真的是黄金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乃至演义小说中,皇帝或者带兵统帅经常发出悬赏令:“擒杀某某人,赏千金封万户侯!”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所谓千金,不过就是一堆黄铜,拿回家只能做脸盆铸烛台,私铸铜钱还要抄家灭门,甚至邻居都要要连坐,为这一堆黄铜玩儿命,不值得,万户侯倒是还有些吸引力。这其实是不了解古代金银铜的区别,只是看了几篇网

  • 朱元璋为什么那么看中解缙?他有什么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初期知名大才子解缙的故事。解缙的祖父叫作解子元,在元朝那边担任一个福州判官,结果碰到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不肯背弃朝廷的他最终选择守义而死。他的父亲叫作解开,在洪武朝的时候曾经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召

  • 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是指哪些?它们的实力又是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段时间,也有人是战国时期应该是三家分晋开始,一直算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也就是公元前40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段是属于中国历史上非常重

  • 刘弗陵当了十多年皇帝,为何一个子嗣没有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武帝晚年,身体衰老多病,就信奉一些装神弄鬼的方士,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丹药,最糊涂的是信任方士江充,构陷太子刘据要谋反,造成巫蛊之祸,导致太子一家被灭,卫皇后自杀,整个长安城受牵连的有一万五千人之多。不过,后来汉武帝醒悟后悔了,下罪己诏,建思子台,最重要的做了一件事,让太子刘据唯一留存于世的孙子刘病

  • 张廷玉有哪些功绩?为何死后能进入太庙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太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的皇亲贵族是不能进太庙的,因此太庙也算是帝王的“家庙”。不过,虽然朝代的更迭,皇后、宗室、功臣的牌位在皇帝的批准之下,也是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的,这种殊荣是非常难得的。清朝时期就有一个大臣进入了皇家的宗庙,他就是张廷玉,张廷玉

  • 刘备坐拥卧龙雏凤,为何最后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英雄豪杰辈出于此。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战场上骁勇善战的武将们了,但是三国可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军士们的运筹帷幄,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顶过几个勇猛的将领。要说最为大家所称道的,那莫过于“卧龙雏凤”了。三国名士水镜先生这样形容这二位:这两个人,得到一个就可以一统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