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何要围绕洛阳呢?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何要围绕洛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72 更新时间:2023/12/20 13:48:21

我国历史上的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很多人说是为了远征高丽,但明显肯定不是。若是处于这一目的的话,他就应该像明清时期的大运河一样,一条直线直接连通扬州和北京,何必要非要经过洛阳绕一大圈呢?而且话说回来,他最先修建的还是洛阳到扬州的交通线。

这与隋朝的全国经济地图有直接关系。这样的局面,到唐朝也没有大的改变。隋朝统一中国之后,全国大致分为五大经济板块。

第一大板块,是当今的陕、甘、宁三省区,经过西周、秦汉以来的发展建设,自是富庶繁荣。

第二大板块,是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苏北和皖北一带,地处中原,千里平川,更是人文荟萃,富甲天下。这一板块,无论是人口,还是物资产出,均在全国所占比重最大,处于控股状态,所以,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言。

第三大板块,是东南江浙、安徽、江西。自三国东吴以来,尤其是因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东晋建立后,持续数百年来的发展,到隋朝统一中国时,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隋书·地理下》:

丹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故俗颇相类。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其人本并习战,号为天下精兵。……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厖,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豫章之俗,颇同吴中,其君子善居室,小人勤耕稼。衣冠之人,多有数妇,暴面市廛,竞分铢以给其夫。……俗少争讼,而尚歌舞。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绩,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

大意是:

1、南方高度文明,人文荟萃,百姓皆如君子,尚礼、少争讼,而尚歌舞。

2、农业发达,百姓富裕,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其中“一年蚕四五熟”,足以显示出南方农业和纺织业的优越性。

3、工商业繁荣,城市众多,尤其是丹阳(今南京),五方商贾云集,可与长安、洛阳媲美。

4、百姓尚武,尤其是京口(今镇江)一带的男子,“号为天下精兵”。

5、风俗开放,许多妇女以经商为业,供丈夫读书。

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士往往自傲,颇瞧不起北朝士绅,认为他们是土包子、没文化;北朝人士也老实承认这一点,同时也想方设法证明自己还是有点文化的。所以,隋朝虽然是胜利者,但是面对南朝文人,态度谦虚得很。而且,隋炀帝本人也十分崇拜南朝文化。直到唐朝建立之后,江南人士很受唐朝官宦尊重。江南衣冠的后裔,确实也不辱祖宗,人才辈出。

第四大版块,则是四川。《隋书·地理上》:

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昔刘备资之,以成三分之业。……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贫家不务储蓄,富室专于趋利。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多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之戏。

大意是:这里因为四面环山,绝少战乱,长期社会安定,而成都平原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人人心灵手巧,工商业极其发达。百姓富裕,文化繁荣,人们生活休闲,士人们甚至懒得去做官。

第五大板块,则是今湖北、湖南、贵州、两广、越南北部一带,大致相当于今中南地区。《隋书·地理下》:

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厉,人尤夭折。南海、交趾,各一都会也,并所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巢居崖处,尽力农事。刻木以为符契,言誓则至死不改。

《尚书》:“荆及衡阳惟荆州。”……其风俗物产,颇同扬州。其人率多劲悍决烈,盖亦天性然也。……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自晋氏南迁之后,南郡、襄阳,皆为重镇,四方凑会,故益多衣冠之绪,稍尚礼义经籍焉。

可见,与江南、中原相比,这广大地区的经济文化落后不少。但是,岭南的南海(广州)、交趾(越南河内)商业颇为繁荣,而湖北的南郡(今湖北荆州)、襄阳,经济文化都挺发达。

岭南远离中原,经济文化落后可以理解。而位于四川与江南之间,且紧邻中原的湖南湖北,反而如此落后,原因何在呢?因为,如今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在当时,许多地方还是茫茫的“云梦泽”,即湖区,因此,此地人烟相对稀少。我曾据《元丰九域志》做过大致统计,江汉平原尚不足40万户,即北宋时这里的人口少于300万,赶不上当今三个县的人口。

博学多才,而且曾经亲自带兵进入江南的隋炀帝,自然非常清楚这样一幅全国经济人文地图。

对照上面经济板块图,我们就能发现,隋朝大运河,是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的产物。

水运,是当时世界最先进、便捷的修通手段。

修建大运河,有两大目的:

其一,是建设一条洛阳直达丹阳的高速公路,通过快捷的经济、文化交流,将全国最富裕的中原与江南地区融为一体,同时,带动四川和中南地区的发展。

其二,将政治中心迁到洛阳,同时掌控扬州。古代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军事力量的中心。据《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汉武帝时,关中开垦出来的土地占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占十分之三,拥有的财富占十分之六,以长安为首都,自然没问题,也是应该的。但此时,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以关中之力,远不足以临御天下。隋炀帝有战略家的智慧,而无政治家的策略。他用自己的脑袋,留下了一个造福后世的大运河。

随着大运河的修通,在中国,船只可以通达任何区域的战略和经济中心城市。经过后世的不断疏浚、扩建、改良,大运河为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直到清朝中叶,中国依旧是全世界交通最为发达的国家。早在唐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给予高度评价: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李吉甫说,自从大运河修通之后,江南、四川、湖南湖北,乃至岭南、福建,无论公家的漕运船,还是商人、旅行者的船舶,进入中原畅通无阻。大运河里,船舶穿梭往来不绝。他感叹道,隋朝栽树受累,后世乘凉受益啊。最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隋炀帝对扬州的钟爱,绝非简单地贪图享受。

大运河开通之后,扬州变成了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这就是说,切断扬州,便堵塞了南北的交通。深通军事的隋炀帝,在筹建大运河时,便扩建扬州城。从此,扬州便成为四方辐辏、商旅云集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后世的宋、明、清,这里始终繁荣无比,同时,战乱之时,这也被祸深重。唐朝政府自然知道扬州的地位。扬州成为唐朝重镇,镇守这里的官员均为备受皇帝信任的大臣。唐德宗任命《杜亚淮南节度使制》说:

淮海奥区,一方都会,兼水陆漕挽之利,有泽渔山伐之饶。俗具五方,地绵千里,聿求良牧,岂易其才。……自非刚柔适中,文武兼备,其何以副我忧属,惠绥南方。正议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杜亚,……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充淮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诏书说,淮海地区,太重要了!扬州不仅是大都会和交通要道,而且商旅繁华,人丁兴旺,土地肥沃,还可就海煮盐,因湖捕鱼,富甲天下。如此宝地,不安排一个文武兼备的治国良才任职,我怎么放心啊!杜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就让他去吧。

清末,扬州学者倪在田在《扬州御寇录》写到:扬之民奢侈如故习,都人士女,服饰都丽。又,地绾南北轴,富商大贾、轺使寓公,鳞次栉比,金玉、环宝、钟鼎、图籍、米粟、缯纩,累千万计……

这是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攻占扬州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真可谓中国最为繁华的温柔乡。今天游览扬州,仍可窥见昔日之繁华。此后,随着铁路的修通,扬州的地位逐渐下降。

隋炀帝最终葬于扬州,也算死得其所。扬州人真应该善待他。在古代,大运河的价值,可以说,等于当今京广铁路、津浦铁路、京珠高速、京沪高速等铁路、高速公路之和,使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更加便捷的手段,全面地融为一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科举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种考试选官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到明朝时,随着在隋、唐、宋七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备的制度,并真正进入鼎盛辉煌时期。一:明朝科举考试

  • 古代攻城伤亡肯定很重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绕道行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打仗为何非要攻城,直接绕过去就不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每一次打仗双方都要攻城略地,遇到坚城久攻不下,就死心眼地不停地攻击,死伤惨重。那么,古代打仗为何非要攻城,直接绕过去就不行吗?这不是古人傻,没有想到。是因为古

  • 古代皇帝赐毒酒如果人没有死 古人又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赐毒酒却没死掉,该如何处置呢?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赐死是皇帝的特权,伴随着君主专制社会不断发展,赐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此后历朝历代沿用不废,究其原因赐死顺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让君主的意志化身为法律。

  • 楚国实力比吴国还要强大 吴国三万人是如何差点灭掉楚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楚国明显比吴国强大,可为何吴国仅用三万多人就差点灭了楚国?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国,数次扩张,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之一。而吴国就不一样了,吴国本来是一个小国,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放在心上。但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

  • 周瑜和诸葛亮,谁更有军事方面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周瑜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周瑜和诸葛亮,谁更有军事方面的才华?请听历史故事网小编详细道来。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方式打败曹操曹操精通兵法,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在实战中,他特别擅长闪电战,出其不意地兵临城下

  • 李逵也打死过老虎,为何不如武松有名气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一提起打虎英雄,马上就会想起水浒中的武松。其实,水浒中记载的正面和老虎打斗,最后杀了老虎的好汉不止武松,还有黑旋风李逵。虽然李逵不是像武松那样赤手空拳打老虎,李逵是手握朴刀,手刃了4只老虎,两个小虎和两个大虎。武松和李逵都杀死了老虎,而且李逵杀死的老虎数量还比武松多,为什么到了最后武松受人爱戴,

  • 黄马褂是什么衣服?为什么权力会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我们在看宫廷剧的时候,有些犯人穿上黄马褂,会受到特殊对待,当时是不是非常的奇怪,这黄马褂是什么衣服?为什么权力这么大。清代官吏的制服有四种:礼服(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马褂在清初只有营兵穿着,康熙末年,有些富家子弟也有穿着者。雍正时,因为穿马褂骑马、射箭颇为方便,穿着者逐渐多起来,以至后来无人

  • 古代妃子能够成为皇后 小妾为什么不能成为正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在古代妾不能变为正妻,妃却可以变成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有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将嫡庶分得很清楚,士大夫、贵族群体、有条件读书的人,除了正妻以外还可以纳妾,只不过妻子和妾室有一定等级区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妻子不能随便被贬为妾,

  • 赵云只是战平文丑,为何关羽却能斩了文丑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就三国时代的那些名将而言,像关羽、颜良、张飞、文丑、赵云、典韦等人本就已属于家喻户晓的勇将,而这些人经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加工后,就越加显得英勇不凡了。罗贯中老先生是个奇才,他通过自己的文笔硬是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武将之间的对决战例写得非常生动又吸引人。在《三国演义》里,赵

  • 三国分别有哪些下场很好的降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千古流芳的文人武士,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里,将给大家主要讲述下当时从魏国投靠到蜀国的几位将军,看看他们的历程。当时,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在这三方的长期斗争中,各种战略手段层出不穷,三方的战争也是如火如荼。其中,有很多将军无论是由于战败或者是计谋导致了无法在原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