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公荐制度?对唐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什么是公荐制度?对唐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0 更新时间:2023/12/13 23:06:2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公荐制度是唐朝科举制度中的特有现象,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它在对人才的选拔,中央的强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期也成为官员集结朋党的工具。

科举制度,为人才广开入仕之途,并极大地拓宽了士庶及第的范围。

它兴起于隋朝,到宋朝逐渐成熟完善。

而唐朝的科举制度处于一个不断完备的过渡时期,而公荐就是在此过渡时期的补充。

据《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中记载:

故事,每岁知贡举官将赴贡院,台阁近臣得荐抱才艺者,号日公荐。

公荐作为唐朝科举制度的有效补充,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当然,也涌现了消极的效果。

一:举贤任能

以选拔政治人才为特征的选官制度与封建统治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治者为了维护中央的统治,需要贤能之人为其提供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谋略,所以,不断地完善选官制度以达到举贤任能的效果。

公荐的制定也是基于为国家提供人才而设,寄希望于社会舆论、个人声望的力量,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在唐朝时期,通过公荐确实有一批名声显赫、才能显著的人才顺利及第。

当然,这与有公荐能力的台阁近臣有着莫大关系,他们多能处于为国纳才之心,为应举中文名卓著之人充当强有力的奥援,向知贡举的官员力荐。

而由于其显赫的地位及名望,也使得他们的举荐更具有说服力。

在他们公荐下的许多举人也不负众望,为国家鞠躬尽瘁,声名远播。

公荐注重举人之才艺以及荐举之人的名望,推荐的官员以举荐良才为己任,知贡举者也恪尽职守,聚揽人才,“其取人也畏于饥议,多公而审”(《容斋随笔》四笔卷五“韩文公荐士”条)。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能进士及第与公荐有着很大的关系。

贞元八年,兵部侍郎陆贽权知贡举,时右补阙梁肃不仅学识渊博,为古文大师,而且在官场也很有威望,勤恪清廉,为人称道。

陆贽就诚恳地邀请他推荐才华出众之士,梁肃便协助陆贽一共荐举了韩愈、欧阳詹等八人,都文采卓越,及第高中。

梁肃的赏识使得韩文公及第登科,感激在心,于是在以后的仕途中,韩文公以梁肃为榜样,“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

公荐虽然是残留着察举制痕迹的推荐,并与考试相结合,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能够选贤任能的。

二:集权于中央

公荐的推行,其在对中央集权的加强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隋唐以前,选官任人只注重门第家族,门阀士族子弟可依据门荫入仕,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而且,士族的分布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地方士族势力的强大无疑会加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公荐制度的出现,则可以打击地方士族的势力,巩固中央统治。

公荐需要借助于“台阁近臣”的荐举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选官入仕的权力就收归于中央,这也是与察举制的根本区别。

察举制选拔官吏主要是地方长官于辖区内实地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考核试用合格后,再授其官职。

察举制后期所处的政治环境,是以地主豪强、门阀士族等权势盛行的时代,主要依托的是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所造就的威望,操控人才的选定。

使得察举制仅局限于世家大族中,垄断了中央的选官,壮大了地方士族势力。

公荐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察举制选拔人才的特性,但却是由中央的有地位威望的官员掌握其荐举权力,遏制了地方控制人仕的局面。

并且,士族入仕要借助于公荐,就不仅仅是于地方提升名望,还需要与中央发展人脉,并结交高官达贵之土。

这样一来,也就转移了地方势力发展的方向,为了仕途的顺畅而积聚于中央,这就无形中起到拱卫中央,削弱地方的作用。

虽然公荐的强化中央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无疑使许多应举之人于京师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期能够名扬四方,得到荐举。

三:“多务朋党,驰逐声名”(出自《旧唐书·高郢传》)

公荐的初衷是选拔人才,但其在不断推行过程中也为许多贪官污吏所利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毕竟,对大部分家境贫寒的应试子弟来说,仅仅凭借个人的才华来博得有声望的权臣赏识的机会是很少的。

公荐本身就带有其自身的缺陷,被举荐的举人在应试及第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倾向于知贡举和举荐的官吏,这样容易造成官吏结党私营,朋党林立

特别是在唐中后期,安史之乱极大地冲击了唐朝的统治秩序,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虽然唐王朝能维持其几百年的统治,但其内部机制却是运行紊乱,政治势力干预科举愈来愈严重。

公荐更是成为权臣培植朋党,壮大势力的工具。

于是科场的风气江河日下,权臣把持科举,小人公然贿赂,以求公荐及第,得到权贵的庇护。

天下有才华有抱负的文人墨客为之叹息,却是敢怒而不敢言。

掌管进士考试的知贡举者也利用手中的公权,勾结权势之臣,对其所举荐的“举子”不加考察,一味地任用。

官员为争夺权势,各树朋党,“中朝流品相率为党甲,以名德清高之最者为其首”(《金华子》卷上)。

对贫寒举子们来说,公荐仅仅意味着公开地举荐举子,但并不说明科场的公平及公正,公荐逐渐成为统治阶层控制科举,培植势力的手段了。

到了唐朝后期,公荐已经不能作为科举制有效补充发挥积极的功效,相反,成了科举制度的毒瘤,徇私舞弊的门径,这是违背科举初衷的。

此后,公荐在科举日益成熟严谨的宋代,只能面临淘汰的命运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兵部侍郎是什么官职?是文臣还是武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兵部,在古代,属于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于西周,终于晚清,横跨两千多年历史。6部,指的是朝廷里六个政府部门,而六部里面,礼部负责制定礼仪;工部又称水部,负责帝国的大大小小工程;户部负责人口统计以及财政、税收;而刑部负责办案;吏部负责官吏升迁;最后是兵部:兵部负责军队管理。六部相对来说,对帝国都是不可

  • 汗血宝马的血液真的是红色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汗血马在中国古代被誉为“天马”,又名“大宛马”“赤汗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马匹,属热血马,传说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故称汗血宝马。国外有专家研究发现,其汗呈血色的原因是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剧烈运动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相对于枣红色或栗色马的马出汗后局部颜

  • 李歆继位后,为何会选择主动出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东晋时期,凉州由于前凉的发展而成为了中国北方士族的聚集地之一,无论在战略还是经济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因此在前秦的大一统局势被破坏之后,凉州地区立即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处于长期对峙状态。在最多的时候,凉州地区有南凉,北凉,西凉以及后凉四个政权,各个政权之间相互牵制,让军事战争成为了凉州地区的主旋

  • 历史上吴应熊被康熙杀死之后,建宁公主过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历史上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让清军通过山海关入关,清朝一直也很感念吴三桂的情。后来时局变幻,吴应熊被康熙杀死之后,他的满人老婆建宁公主过的怎么样?当然,政坛上的“感情”,未必会真的投桃报李,更不会肝胆相照。但吴三桂作为一个有功之臣,如果得不到清政府的嘉奖,那么大片的汉人看在眼里,多半会坚定抗清意

  • 朱棣问解缙谁当太子比较好?解缙是怎么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解缙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大才子,当年朱棣问解缙谁当太子比较好?解缙是怎么回答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登朝的解缙,拥有非常高的才智,性情直率,表里如一,做起事来光明磊落,从来不藏着掖着,遇到什么难题大事都径直向前。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对国家无疑是有益处的,但同时我们也清楚

  •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又为什么想要越过南郡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又为什么想要越过南郡西征?其实这是因为孙权是想复制赤壁之战的成功案例,再次联合刘备夺取益州、汉中两地。为了让刘备同意,他不惜让出南郡,并且将妹妹嫁给刘备。那么问题来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难道不香吗?孙权为何执意西征呢?地理因素:益州是东吴三大命门之一南郡之战后,孙权达成了

  • 武则天的墓地为什么数千年都没人敢动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武则天,想当年那可是叱咤风云,她是我国第一个女皇帝。在封建男权主义至上的社会,一个弱小的女子能有些许地位就很不容易了,而武则天甚至当上了皇帝,真是难上加难。这样一个有故事、有地位的女人,她的陪葬品自然也只会比其他帝王的更奢华。而且她的墓地占地面积很广,只要盗墓贼挖取了冰山一角,那就一辈子衣食无忧

  • 古代交通不便出门十分麻烦 古人出门费用很贵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交通不便,那么,出行费贵不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唐高祖李渊到昭宣帝李柷,终唐一代凡290年,只发行了七、八种钱币,而见于正史的仅有三种,即“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这种情形与此前历代王朝让人眼花缭乱的钱制,自是一个鲜明的对照。从这里可

  • 古人在发工资的时候 古人为何都是给粮食而不是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为什么古代人工资是粮食,而不是金、银、钞票?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今社会,能领到年薪的,通常是待遇非常高的金领阶层。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主体实行的皆是“年薪制”。如果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待古人的薪资制度,

  • 宋朝时期为何没有册立皇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的各个封建王朝,皇帝一般都会在登基后,马上确定一位皇储。册立皇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皇帝出现意外后,必须有合法的继承人继任,避免皇位争端。另一个目的是,有了确定了身份的皇储,就可以让皇储开始学习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