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都会自称为朕吗 实际上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吗

古代皇帝都会自称为朕吗 实际上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3/12/9 15:09:42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真的自称朕?别被电视剧忽悠了,看看历代皇帝的自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随着如今影视剧的改革以尊重历史为前提,我们也能真正的身临其境到那个年代中去。要是放到以前的话,很多电视剧都是靠着编剧在胡编乱造,有些参考了历史但又不尊重,让人看了很难受。

就单从皇帝的自称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往许多电视剧里的皇帝都会自称为“朕”,不管是哪个朝代都用这个自称。但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我国皇帝的自称也随着朝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皇帝并不是一开始就自称“朕”的,而是还有其他的一些称呼,大家不要被电视剧给忽悠了,现在我们来细数一下皇帝自称有哪些?

先秦时期

夏朝是被公认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当时社会还属于奴隶制,还没有过渡到封建制,所以国家的君王还没有“皇帝”的概念,他们的身份便是“王”。

特别到了春秋末期,随着诸侯国的鼎盛发展,很多人都想脱离周王朝的统治,于是国主们都自称为“本王”。当然还有一些是称为“孤”或者“寡人”的。

通过殷商遗址的考古挖掘,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的国君并没有称“王”,他们自称为“余一人”。这个称呼周武王也延续了下来。

这个“余”跟我们现代文中理解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剩下一人”,也就是说这天地间唯独这一人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跟其他人都是不同的。

这个称呼一直伴随着周王朝末期,当其他诸侯国开始群雄逐鹿的时候,周王也不好在自称“余一人”,改称为“孤”。在这里自称的寓意便是君临天下,自身是孤独的存在。

在《大秦赋》这部剧当中,嬴政的自称也是几经变化,从开始的“孤”到后面的“寡人”。不过他的这个自称大多时候是谦虚,《老子》中也曾提到过:“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在《论语》中对“寡”这个字的解释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皆言寡德也。君王的意思是自己的德行太少,但依旧能当上君王,这要感谢上苍的赐予。

这样自称也算是一种自我惊醒,不枉费了上天的这份怜悯。还有“孤”这个称谓更多是皇帝的一种感慨,他们觉得自己君临天下,非常的孤独,这样自称也想提醒自己凡事要亲力亲为。

“孤”和“寡人”的自称在先秦时期是这个意思,后世也有人这样称呼,意义却变了。他们想表现得更多是自身的权利和地位,认为天下为孤,意思是这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

其实古代皇帝自称中,“朕”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那么这个字最早是如何出现的呢?后来又如何成为皇帝的尊称?

“朕”的地位

根据考古资料现实,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中均能找到“朕”这个字,说明它很早时候就出现了。不过当时朕的意思并不是皇帝的尊称,而是“舟的裂缝”或者“预兆、迹象”等。

当时的“朕”之书写格式为“舟”和“灷”组成,所以古文解字都是按照偏旁来进行解析。在战国的文献当中一般用“朕”字来表达裂缝的含义,不过有可能是假借,因为没有更多证明。

朕字在后期的书简当中书写跟甲骨文是差不多的,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使用的小篆也一样。直到汉代开始,随着隶书的发展,最终才将“舟”字旁改成“月”字旁,现在的“朕”是楷书,便是由此演化而来。

虽然朕字出现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在使用,但是当时并非皇帝的专用自称,而是一种比较普遍化的称呼。在《说文解字》中,朕就是“我的”意思。

在《楚辞·离骚》中屈原说“朕皇考曰伯庸”,意思就是“我的父亲叫伯庸”。《尚书·舜典》中“汝作朕”翻译过来也是“你作为我的官员”。

在那时候“朕”就算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用,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从此君王告别“王”的称号,而是用了“皇帝”这个身份。

皇帝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嬴政的权势和地位,他想着自称是否也要改一个?以前总是自称为“寡人”也是为了谦虚,现在他都是天下大王了也不需要再谦虚,所以要想一个能撑得起这身份的自称。

后来在李斯的建议下决定用“朕”字,李斯认为“舟”具有厚德载物的意义,而“灷”在古文里是“火”,表示兴旺。意思是皇帝是能使天下百姓兴旺富足的人。

自此后,朕字就成为了皇帝的专用名词,其他人若是使用的话如同叛国,罪名是很大的。这个自称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可谓是皇帝自称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了。

其他自称

秦始皇是第一个使用“朕”来自称的,刘邦登基后继续沿用了这个自称,但基本都是在发布诏书的时候使用,他在日常生活来却不太喜欢用这个称呼,而是用比较接地气的“吾”。

这也许跟刘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刘邦本来就是黎民百姓,平时说话都是“吾”。不过在刘邦之后,汉朝的皇帝都改称为“朕”了。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孙权等人自称为“孤”。

最有意思的便是朱元璋,他既不用“孤”,也不自称为“朕”,而是自称为“咱”或者“俺”。他跟刘邦一样相当接地气,这都是由于他们俩的出身和经历相似的原因。

朱元璋不仅日常生活中用这些称号,在奏章当中也是如此。洪武三年他下诏书清查户口,里面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天下已经太平,但是人口还未清查,我的大军现在不出征了,都让他到各乡镇清查户口去。

诏书中朱元璋用了“我”,可以看出他真的不拘泥于一些形式,活得潇洒自如。自从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皇帝都自称“朕”,这也是因为皇权日益集中的原因,他们要凸显自己的地位。

皇帝的自称是根据朝代更迭发生变化的,“朕”字伴随了几千年的帝王生涯,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皇帝专称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孙坚真有私藏过传国玉玺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董卓迁都长安后,孙坚入住洛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孙坚发现了传国玉玺。此后孙坚则起了私心,想要带走玉玺,但计划最后还是暴露,导致孙坚和袁绍、刘表结仇。孙坚最后也是死在了与刘表手下的交战中,不过历史上孙坚真有私藏过玉玺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他和刘表发生的战役在正史上并无记载,这其中的真

  • 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二十五颗玉玺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玉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那是古代皇帝的专属用品。其实说白了,玉玺其实就是皇帝的专属印章,只不过将皇帝使用的印章称之为玉玺。而当时老百姓所使用的印章被称之为作印。玉玺既然是皇帝的专属用品,国家也就一个皇帝,也就说皇帝的玉玺通常情况下就只有一个,但是带了清朝的时候却出现了25个玉玺,那么这是为何呢

  • 古代弓箭能射多少米 最远距离达到多少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弓箭手真的能“一箭射死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弓箭有效射程约100米,真的能轻易把人射死吗?据史料记载:一名普通的古代士兵,能拉出的弓箭有效射程是100米。在实战中,如果使用的弓箭质量够好,再加上一名力气惊人的强壮士兵,那么弓箭的

  • 李世民征战多年,为何打完高句丽就病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驰骋疆场,文治武功,按理身体应该杠杠的,怎么刚过50岁就一命呜呼了?死前还亲征高句丽,斗志昂扬,看来身体没什么毛病,不然也不会长途跋涉亲征,奇怪的是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没几年就死了,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死亡绝对不正常。这里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

  • 宋朝时期的文化是如何发展的?诞生了哪些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文化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华,在宽松政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酝酿中逐步成长,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宋太祖赵匡胤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在宋朝达到了高峰.“好铁不

  • 清朝科举考试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还有哪些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清代科举考试除了正科、恩科外,还有哪些名目不同的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科举考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一般情况下,读书人要经过县试、院试、乡试、会试等程序,然后才能进入殿试,成为天子门生,从此走上仕途。明清时期是科举最为成熟的时期,尤其是清代,超过了以往各朝

  • 秦王攻打楚国,为何给了王翦60w大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是战国末期名将,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首席功臣。消灭韩国、赵国和魏国后,秦始皇把下个目标锁定在了楚国。楚国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身为老牌强国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当时秦始皇问手下将领歼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60万”,而李信说自己只要20万足以。但结果却是李信败北而归。最后秦始皇只能给王翦60

  • 历史上李宪为什么会把皇位让给弟弟唐玄宗?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李宪为什么会把皇位让给弟弟唐玄宗?第一是因为他本身权力欲不大,生性宽厚谦让,第二是因为他的曾祖父李世民发动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之变到当时还不到百年,他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太子李建成,第三个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是真的好。李宪自幼就十分文雅谦逊,而他的弟弟李隆基则是大唐的救星李宪原名李成器,在唐玄

  • 陈遇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是怎么力阻他不要嗜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为人比较冷酷,当皇帝之后杀了不少功臣,那么陈遇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是怎么力阻他不要嗜杀的?他自己最后是善终的吗?陈遇是明朝知名的开国文臣,其祖先为曹县人,后来迁徙到健康来定居,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年纪轻轻的,便显得是那么的博学多才,让自己获得了静

  • 古代宰相,将军辞官归家之后,就真的变成平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宰相,将军辞官归家之后,就真的变成平民了吗?其实这不是法律或规章制度定的,而是由潜在的背景和势力决定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相府门前七品官。虽然退职了,从前的门生、故旧、朋友、亲戚,还有不少在朝当官的,更不用说自家子侄了。这就是一份潜在势力。如果不是犯了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