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的亲王爵位都是怎么来的?俸禄水平怎么样?

清代的亲王爵位都是怎么来的?俸禄水平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3/12/5 6:42:54

在清朝规定的爵位中,亲是第一等的爵位,享有朝廷最优等俸禄,以及最高待遇。既然如此特殊,就不是寻人可以获得分封。清朝的时候,得到亲王爵位的途径极少。乾隆年间曾定下明确规定,宗室中亲王的分封,只有两个来源。

一种是凭着功劳获得亲王爵位的,被称为“功封”。这种方式获得的亲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父亲是亲王,儿子也是勤王,爵位不减。

另一种是凭着血缘关系,获得的亲王爵位。这些人大多是皇帝的兄弟、儿子。这种方式获得的爵位,会代代递减。父亲是亲王,儿子就成了郡王。

因为清朝满族皇室跟蒙古族有非常紧密,所以,清朝也会分封外藩蒙古的上层贵族为亲王爵位。不过,在蒙古族中,亲王爵位并不是第一等的。因为在亲王上面,还有蒙古汗的爵位。经过二百年的历史,到光绪时期统计,清朝的亲王数量有54位。其中蒙古亲王13个,其余宗室亲王是41个。54个亲王,跟清朝全部的人口数量相比,当然是不多。但是,清朝对于亲王的极高待遇,让国库每年都要为这些亲王,付出大笔财政支出。跟过去朝代不同。清朝没有为亲王分封藩地,而是把他们都集中在京城。这么做也有好处。

清朝从关外定立天下,需要有宗室的力量,帮助皇帝站稳脚跟。皇帝需要赋宗室足够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会出现摄政王、议政王的现象。

但是,清朝在赋予宗室足够大的权力时,也会担心一个问题。如果把宗室分封到地方,又授予足够大权力后,掌握军政大权。很可能就会出现,皇帝无法管辖他们。

从而坐视宗室力量崛起,对皇帝产生威胁。所以,清朝需要把宗室集中在京城一带,同时赋予他们足够的权力财富,用来消除他们的不满,换取他们的效忠。

按照《大清会典则例》,朝廷为亲王爵位的宗室,每年规定俸禄为一年一万两白银,大米五千石。五千石的大米,相当于现在50万斤重量的大米。

这个数字大概是什么概念呢?清朝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开销,每年大概在一百两左右,口粮以每个月50斤大米统计,每年口粮大概在600斤左右。

当然,这个是可以满足温饱的家庭。那些贫困线上挣扎的清朝百姓,明显没有这个待遇。所以,清朝供养一个亲王的花费,就相当于上百户普通百姓一年的开支。不过,跟宗室亲王相比,外藩蒙古亲王的待遇,明显会下降很多。

清朝初期,顺治十四年时规定,内蒙古亲王中,科尔沁图什业图、桌里克、翰尔达三亲王,每年待遇俸银二千五百两,绸缎40匹;其余亲王,每年俸禄银子二千两,绸缎25匹。外蒙古亲王俸禄是每年二千两,绸缎二十五匹。

对于内外蒙古亲王的待遇差距,雍正皇帝层级说过,因为蒙古王都是住在本地,花钱的地方也不多。现在国库又穷,只好委屈大家了。

当然,两千两左右的俸禄待遇,有不算太差了。如果从光绪年间的亲王数量统计,国库每年至少要为这些亲王支出超过43万两白银,300匹绸缎,2050万斤大米。这是一笔巨额的开支。

以晚清光绪时期,朝廷筹建的北洋海军作为参考。当时北洋海军的主力号,镇远号和定远号两艘舰船,每艘耗费大概在140万两左右。而北洋海军耗费十余年建成,中间几度缺少银子。而这些清朝亲王、宗室十余年的俸禄开支,已经远远超过建造一支海军需要消耗的费用。

而且,朝廷是不产丝绸的,宫里也不可能一针一线缝制。清朝虽然每年开春都要让皇帝象征性的下地干活,用来鼓励农桑。可是,这些大米都是需要农民去辛苦耕种的。

至于那些银子,同样是各地收缴上来的。除了这些朝廷规定的俸禄待遇,朝廷每年也会给这些亲王各样的赏赐。那些赏赐的东西,价格就不知道有多少了。这些负担,最后都要压到百姓身上,由百姓去承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待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好奇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待他怎么样?其实李世民对自己老爸还不错,虽然李世民执政早期严于律己、节约省事,但是还是特意营造了大明宫“为上皇清暑之所”。可惜大明宫工程浩大,还没完工,李渊就自然死亡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被儿子李亨遥尊为太上皇,后来战乱平息,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京城。李亨

  • 六国曾经五次联合伐秦,为何全都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首诗说的是秦始皇庞大的气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也说明其他六国的弱小。那么六国真的没有联合起来反抗秦国吗?其实不然,六国曾经五次联合伐秦但是失败了。第一次,前318年前322年,秦军越过韩魏进攻齐国,在桑丘被齐将匡章击败,张仪的“连横”受挫。前319年,齐、楚两国要魏驱逐张

  •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和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读者都知道,大唐时期曾经大破突厥,这场战役让唐朝名声大噪,但是当初唐朝连年征战,但是战争的损耗是十分大的,不说人力物力,就是军草粮资就是一笔巨款,为什么唐朝能在这么多年的战争下,还能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局面呢?在唐朝,北边有骁勇善战的回鹘骑兵,东北有凶猛壮实的契丹一族,东南有云南的强国南诏,西南有头

  • 吕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

  • 孙权是如何看待诸葛瑾的?为何如此信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后,一心要为前将军关羽复仇。尽管翊军将军赵云等大臣反复劝谏,他仍然一意孤行。不久,车骑将军张飞因为虐待部下,被帐下将张达、范疆两人杀害。随后,两人拿着张飞的头颅去投奔孙权。这无疑是给刘备火上浇油。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七月,蜀汉昭烈帝刘备决定亲率各路军队进攻吴侯孙权。孙

  • 古代打更都是在三更半夜的 古人睡觉不会被吵醒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睡觉老是被吵醒难道不烦?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特别是古代查案的电视剧,总是可以看到更夫在半夜还在熬夜打更,告诉大家什么时辰了,让睡在床上的人知道现在什么时辰了,不过有些人就在想,为什么晚上还要打更呢?睡觉的时

  • 如果石达开不死,能够挽救太平天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太平天国短短的十四年里,当时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这是一场虽然兴起于南方但是已经涉及到了全国的农民战争。而且尤其是在新时代,这样的一场农民战争还具有以前的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许多特征。比如说这是第一次遭到了内外镇压的起义,也是第一次反资本主义,并且还具备一整套完整策略的起义。这一场在清

  • 班超能够凭一己之力降服西域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班超能够降服西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班超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的。提到汉朝和西域的渊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张骞。汉朝之所以能够知道西域,还要拜他们的老对手匈奴所赐,当时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匈奴为了能够击败汉朝,也开始搞起外交,当时汉朝并不知道在广袤的西域土地上还有这么多的小

  • 在古代,太监手上总是拿着一柄拂尘,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皇帝都是比较迷信的,一些皇帝对道教的某些“法术”非常迷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拂尘最早见于晋朝·无名氏《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拂尘又被人们称作尘拂、拂子、尘尾、云弹,是一种在手柄前端附上兽毛(如马尾)或丝状麻布的工具或器物。拂尘原为道家

  • 孙权杀了关羽后,为何将人头送给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19年的时候,针对刘备而言它是喜忧参半的1年。这一年他历经半生的拼搏,总算即位了,可是守候他半生的好哥们关羽,却在年末的那时候被孙权砍了头。关羽是刘备一辈子的好哥们,对他的忠实更在张飞之上,在以前为了刘备的2个媳妇,关羽甘愿作上了曹操的将领,而之后给刘备守备荆州,还回绝了东吴的联婚。就这样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