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称霸的越国,为何会在战国落伍呢?

春秋称霸的越国,为何会在战国落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34 更新时间:2023/12/4 16:47:24

勾践是春秋末期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王。勾践称霸以后,周朝也就在那个时期进入了战国时代。可以说,越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节点上。然而,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越国,为什么最后竟然没有发展成战国时期的强国呢?本来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越国怎么会落伍呢?

一、不重人才。

勾践在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成功灭掉吴国,取代了吴国的霸主地位。

但是,勾践在报仇雪恨以后,对待文种和范蠡这两位功臣却相当刻薄。文种是勾践赐剑于他自杀的。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世的一些学者分析说,是因为勾践想北上中原争霸,但是文种却认为应该偏安江南,保持实力。两人因为政见不合,于是勾践便让文种自杀。

如果真是这个原因,那就不对了。文种只是给你勾践提出不同建议,你怎么能把提不同建议的人杀掉呢?杀掉文种,谁还给你提建议?

又有人说,勾践杀文种,是忌惮功臣的表现。如果是这样,也是不对的。毕竟勾践只是打败了一个吴国,并不算功成名就。在这种情况下,就卸磨杀驴,谁还敢来为勾践所用啊。

而范蠡因为预料到勾践会做卸磨杀驴的事,提前跑了。他提前跑不打紧,却因为说了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给勾践的越国做了极为广泛的反面宣传,让勾践的为人与做法,在那时候及后世都具有极大的传播度,以至于后来韩信在被杀的时候,也把这句话提出来说。

文种被杀,范蠡逃遁,从此再也没有人才敢去越国。事实上,此后的越国,也确实没有任何人才去那里的记录。

二、不兴教化。

春秋时期,那些参加过争霸的诸侯国,由于他们先后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国内的文化底蕴比较厚。再加上他们非常重视文教,因此,就算招徕不来外地的人才,国内的人才也会反复不断地涌现。比如齐桓公时期开设的稷下学宫,就是这样的教化机构。由于国内人才得到了大力的培养,因此,国家的底蕴才会变得越来越深厚。

越国原本是偏远的国家,国民普遍处于蒙昧状态。文化底蕴薄弱,拒绝外来人才,又不重视国内人才的培养。这怎么发展得起来呢。

三、策略不当。

勾践争霸时期的越国,虽然处在春秋向战国延续的时期,是一个很好的节点。但是,勾践的策略显然并不恰当。他的思维依然停留在春秋时期,还在做着春秋霸主们所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北上和齐、鲁会盟;比如带信给周王室,让周王室提高他的爵位;比如平定卫国、鲁国的内乱;比如干涉邾国的内政等等。

其实,在这么一个节点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做争霸的事情,而是应该致力于国内的内政,包括经济和军事。就像当时的一些诸侯国做的那样,锐意改革,在国内确立一个好的发展制度,让自己的国家变得真正强大。

春秋时期那种诸侯争霸的方式,虽然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但因为反复兴兵,也极大地消耗了自己的国力。吴国当年就是因为北上争霸,造成国内空虚及经济困顿,所以才给了越国可乘之机。虽然越国北上争霸,并没有引起别的国家偷袭,但是自己的国力已经大减,没有再有发展成战国强国那种条件了。

四、内乱不断。

《竹书纪年》曾记载,勾践之后,越国此后的三代人,连续发生了弑君现象,也就是“越人三弑其君”。虽然《竹书纪年》的记载比较简略,也分不清楚这些弑君的因果关系。但是很明显,越国发生了极大的内乱现象。

当战国初期,其他诸侯国都在高歌猛进往前发展的时候,越国一方面好大喜功争霸,一方面不注重国计民生,同时内乱不断。因此,越国的争霸也就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也没能发展成强盛的国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代的亲王爵位都是怎么来的?俸禄水平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规定的爵位中,亲王是第一等的爵位,享有朝廷最优等俸禄,以及最高待遇。既然如此特殊,就不是寻常人可以获得分封。清朝的时候,得到亲王爵位的途径极少。乾隆年间曾定下明确规定,宗室中亲王的分封,只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凭着功劳获得亲王爵位的,被称为“功封”。这种方式获得的亲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父亲是亲王

  • 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待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好奇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待他怎么样?其实李世民对自己老爸还不错,虽然李世民执政早期严于律己、节约省事,但是还是特意营造了大明宫“为上皇清暑之所”。可惜大明宫工程浩大,还没完工,李渊就自然死亡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被儿子李亨遥尊为太上皇,后来战乱平息,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京城。李亨

  • 六国曾经五次联合伐秦,为何全都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首诗说的是秦始皇庞大的气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也说明其他六国的弱小。那么六国真的没有联合起来反抗秦国吗?其实不然,六国曾经五次联合伐秦但是失败了。第一次,前318年前322年,秦军越过韩魏进攻齐国,在桑丘被齐将匡章击败,张仪的“连横”受挫。前319年,齐、楚两国要魏驱逐张

  •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和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读者都知道,大唐时期曾经大破突厥,这场战役让唐朝名声大噪,但是当初唐朝连年征战,但是战争的损耗是十分大的,不说人力物力,就是军草粮资就是一笔巨款,为什么唐朝能在这么多年的战争下,还能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局面呢?在唐朝,北边有骁勇善战的回鹘骑兵,东北有凶猛壮实的契丹一族,东南有云南的强国南诏,西南有头

  • 吕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

  • 孙权是如何看待诸葛瑾的?为何如此信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后,一心要为前将军关羽复仇。尽管翊军将军赵云等大臣反复劝谏,他仍然一意孤行。不久,车骑将军张飞因为虐待部下,被帐下将张达、范疆两人杀害。随后,两人拿着张飞的头颅去投奔孙权。这无疑是给刘备火上浇油。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七月,蜀汉昭烈帝刘备决定亲率各路军队进攻吴侯孙权。孙

  • 古代打更都是在三更半夜的 古人睡觉不会被吵醒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睡觉老是被吵醒难道不烦?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特别是古代查案的电视剧,总是可以看到更夫在半夜还在熬夜打更,告诉大家什么时辰了,让睡在床上的人知道现在什么时辰了,不过有些人就在想,为什么晚上还要打更呢?睡觉的时

  • 如果石达开不死,能够挽救太平天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太平天国短短的十四年里,当时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这是一场虽然兴起于南方但是已经涉及到了全国的农民战争。而且尤其是在新时代,这样的一场农民战争还具有以前的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许多特征。比如说这是第一次遭到了内外镇压的起义,也是第一次反资本主义,并且还具备一整套完整策略的起义。这一场在清

  • 班超能够凭一己之力降服西域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班超能够降服西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班超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的。提到汉朝和西域的渊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张骞。汉朝之所以能够知道西域,还要拜他们的老对手匈奴所赐,当时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匈奴为了能够击败汉朝,也开始搞起外交,当时汉朝并不知道在广袤的西域土地上还有这么多的小

  • 在古代,太监手上总是拿着一柄拂尘,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皇帝都是比较迷信的,一些皇帝对道教的某些“法术”非常迷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拂尘最早见于晋朝·无名氏《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拂尘又被人们称作尘拂、拂子、尘尾、云弹,是一种在手柄前端附上兽毛(如马尾)或丝状麻布的工具或器物。拂尘原为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