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士大夫到清朝却“变乖”了,这其中有何隐情?

明朝的士大夫到清朝却“变乖”了,这其中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8 更新时间:2024/1/11 6:27:21

受诸多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只要聊到明末清初之际的交换,往往会对这一时期的士大夫集团怨气冲天。原因无他,因为史书中和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明朝士大夫个个都无耻至极。

其中有著名的“水太凉,不敢自杀”的钱谦益,有急急忙忙带头剃发留狗尾巴,并且号召全体国民剃发留辫子的孙之獬,当然还有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总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明朝的士大夫个个都是混蛋,他们只知道每天和皇帝对着干,阻挠崇祯皇帝南迁,疯狂的盘剥百姓,甚至打死皇帝的征税官员。

曾经他们有多么疯狂,面对满清统治者的时候,他们的膝盖就有多么的软。对此很多人不由提一个问题,为何之前刚强到极致的士大夫集团会变得那么软弱?

一、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异化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回复:明朝不是一个失去风骨的年代,相反,明朝是一个非常罕见的风骨到极致的年代。

——以乾隆年间编成的书籍《胜朝殉节诸臣录》为例,其中记录了殉难而死的士大夫成员高达3000多人。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其他详细记录,明清之际“殉难行为”的一些史料,都表明了明朝末年献身的忠义之士是何其之多?

因此,我们不可以因为钱谦益这样的另类现象,而否认整个明朝的风骨。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少数明朝士大夫的风骨出现问题,因为不管是殉难的多么惨烈,士大夫集团的确出现了“前倨后恭”的现象。

其中,自然有那些抛弃了“疯狂”的士大夫,他们丢掉了整个文人的骨气。

但事实却依旧显示:绝大多数的文人选择了逃脱现实,他们有弃官从商的,有从此遁入空门的,更有大批人员成为了所谓的野人和山人......

如此一来,那些选择抛弃尊严的文人在朝堂上狼狈不堪,而那些坚守住立场的人,则彻底的消失在了朝堂中。

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异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甚至这涉及到了封建王朝的演化过程。

二、士大夫阶层的堕落

首先,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士大夫。

《国语》有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简而言之,士是早期最低级的贵族。

他们有别于平民,但却未享受贵族的高级特权。正如孔夫子所说:“吾少也贱,故多能。”因此,士大夫继承了贵族的基本修养,同时也拥有了远超过士大夫的素质和能力。

在春秋时期,士大夫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开创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开创了纵横捭阖的战国风云。

——等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封建制度,士人的巅峰时刻就此陨落,他们逐步的从贵族阶层被剥离开来,开始了被皇权逐步驯服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士大夫逐渐抛弃了搅动风云的野心,慢慢的回归到了秩序上。而在此秩序之上,他们又引用儒家思想为自己缔造了一套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逻辑。

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就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更具体的细节来看,士大夫首先讲究独立人格,他们不贪图富贵,也不求名声。

他们讲究忠诚,信义等传统道德,当然这一点经过儒家思想的逐步规划,最终变成了绝对的忠诚于皇帝。最后就是良好的语言礼仪和实践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读书人的气度。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野性十足的士大夫逐渐被驯服,他们从原先对君王的耳提面命,变成了逐步的忠诚于君王,甚至为君王肝脑涂地。

毫无疑问,这是士大夫的沦落,而且伴随着皇权的逐步加强,士大夫的沦落随之一点点的攀升......

三、明朝士大夫的“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乱世之中士大夫抛弃道德操守,选择阿谀奉承、结党营私,为己谋利的趋势。

不过士大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独立人格,一直把士大夫的最高目标放在嘴边唠叨,于是等到明王朝建立之时,这帮士大夫展现出了“极为扭曲”的一面。

明朝的士大夫具体的演化过程如下。

第一个时期是洪武到永乐年间,典型代表就是方孝孺之死。

这一时期的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愿意为了一个大义付出全族的代价,方孝孺以全族的灭亡,向明朝皇帝彰显了读书人的风骨,但其代价却惨到让人不忍直视。

紧接着,是明宣宗到明英帝时期的变迁,这一时期明朝士大夫的扭曲最为明显。

明英宗重用大太监王振,大批文官都拜倒于宦官之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王佑,一句“老爷所无,儿安敢有?”将文人的风骨葬送的一览无余。

可偏偏在这一阶段又出现了“救时宰相”于谦,他彰显了文人除了提笔写书以外,还有上马打仗的能力,成为了那个年代士大夫集团的巅峰代表。

可是,这一时期士大夫集团的精神分裂使得他们开始表现的很不正常,一方面他们反抗皇权对于他们的驯服,例如明武宗之死和大礼议事件,他们甚至还想反过来驯服皇帝。

但另一方面他没有做着与士大夫集团的风完全相反的事情,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言官污蔑,风闻奏事,朝廷一片乌烟瘴气,比之宦官当政尚且不如。

于是又导致了皇权进一步的反弹,万历年间的数十年不上朝,天皇帝时期的魏忠贤之乱。

诡异的是,在皇权空前的打击报复之下,士大夫集团又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崇高的道德操守——例如当年的杨涟公,其气节和悲壮让人叹为观止。还有高攀龙,以死来面对朝廷之黑暗。

四、明末士大夫阶层的分化

可惜,这些有着高尚理想和道德的士大夫死的毫无意义,崇祯皇帝偏执的让人发指。

而那些假借士大夫壮士威名的堕落士大夫们,却高举着旗号,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家中土地更是千万,早已成为当时乱局中的大蛀虫。

在这种极端的扭曲下,士大夫集团逐渐分成了多股力量。

其一,激进殉难者。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东林党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和万历皇帝做斗争,和魏忠贤做斗争,他们也许不具备较强的治国能力,但他们选择用死来践行自己的理想。

其二,自保者。

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七中指出:“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故自世宗以来,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

明代朝政之苛刻,尤其是崇祯年间之疯狂,皇权对于士大夫的矛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贪污堕落者自然乐在其中,但心有理想,心有道德操守之人,却难免绝望悲哀。

混乱不堪的局面,无聊沉闷的政治,虚伪倾轧的官场,迷茫无望的宦途。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万历15年,明朝停摆了。

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明末的士大夫的热情消散了,他们的满腔热血随着那些激进者的死亡而逐渐的冷却,他们选择了苟全于乱世。

其中也有相当部分的人成为了清朝的官员,当然这并不能说他们是汉奸。

其三,遗民和隐居者。

正如前文所说,明朝出现的最大规模的殉难人数,当然也有一些人没有选择死亡。

但他们依旧不愿意放弃明朝的过往,他们没有选择反清复明,而是选择保持为明守节的生活方式,这些人就被称之为遗民。

——这之中不乏有大才,也不乏有财者,但他们却最终选择了这条孤独的道路,成为了明朝最后的“守墓人”。

还有就是隐居者,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前一类人相似,因为清朝展开了疯狂的留头不留发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使得遗民都没有了生活空间。

为了逃脱政治的迫害,为了不忘记曾经的历史,他们选择遁入空门,用宗教的形式来麻痹自我。

其四,弃文从商。

这是明末士大夫集团最大的异化。

从古到今,士农工商,士为最贵商为最贱,到了最后却是本末倒置。

商人逐利,文人重义,在极端的绝望和特殊的环境催化下,这一群读书人彻底拉下了明末士大夫的底裤,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五、对问题的根源与总结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前期那么嚣张的士大夫到了清朝却变得唯唯诺诺?

原因很简单,激进的人已经为国殉难了,不忘初心的人,已经选择了隐居和逃避,接下来自然只剩下那帮阿谀奉承的堕落者,以及弃文从商的异化者。

他们又怎能再现曾经的士大夫的风骨呢?

——不过这里得提一句,虽然清朝是一个有别于明朝的特殊政权,但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清朝最终还是全盘继承了明朝的制度,成为了封建制度演化的一个部分。

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清朝的土壤上又长出了士大夫,士大夫又短暂开启了一个高潮,然后又陷入到了前文提到的扭曲中。

清朝有为国殉难的忠臣烈士,有极高道德操守的有为之人。

但到了最后,清朝末年的士大夫和明朝末年也一样,激进如谭嗣同者为国殉难,保守落后的人,阻挠新官制改革、阻挠清末立宪,堕落的人极端崇洋媚外,如李鸿章卖国。

可以说,清朝末年比明朝末年更加让人崩溃。

直到科举制度被废除,封建制度被消灭,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和全民的觉醒,士大夫才彻底成为了历史,知识为全民所掌握,而士人风骨也升华为民族精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活了81岁,却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在下令杀害岳飞,解除大将张俊、韩世忠等人兵权后,宋高宗赵构,内心反而越来越惶恐。为此,他经常在身上藏着一把匕首。从他的祖先、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的皇帝普遍对武将心怀猜忌,宋高宗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他内心更忌惮的,反而是一个文臣:秦桧。为此,他藏匕首藏了十几年——从1142年岳飞遇害,秦

  •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里?蒙古国总统揭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后究竟葬在何处,一直是考古学家探寻的谜。近年来,又有考古专家推测元代皇帝陵墓的可能分布地点在张家口、保定、承德、山海关以内圈中,因为在张家口市宣化县境内发现众多痕迹,疑与成吉思汗陵墓有关。而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则说,成吉思汗的陵墓永远都不让世人知道。成吉思汗陵墓是在张家口市宣化县

  • 两军混战,误杀平民,朝廷道:我补偿!平民后人起兵推翻了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末年,辽东一带有两股势力盘踞:朝廷军队与地方豪强。军队方面,以辽东总兵地方豪强方面,则以朝廷不想坐视不管,遂派李成梁前去镇压。经过一番较量,明军以正规部队、专业作战计划的优势胜出,斩杀王杲军民千余首级。但是棋差一招,他们放走了一个人:王杲之子公元1583年,年近六十的李成梁接到朝廷指示,攻上山寨

  • 惊动国民党高层的妇女绑架案背后,是一个女人不屈的抗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惊动国民党高层的妇女绑架案背后,是一个女人不屈的抗争话说1947年的时候,上海的《海潮周报》报道了这样一桩拐卖案:江苏溧阳县有位少女,名叫包秀珍,自幼家境贫苦。1939年,溧阳县被日寇占领,正当包秀珍为生计发愁时,有个的邻居大姐说可以帮她谋一份帮佣的工作,管吃管住、还有工钱可以拿。对于当时吃了上顿没

  • 如果吴三桂没投靠满清,历史进程会被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644年,清军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几天后攻占北京。从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拉开了序幕。关于清军入关这段历史,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人物,非时任辽东总兵的吴三桂莫属。清军入关前八旗兵力只有8万多人。而吴三桂坐镇山海关,手中兵力约为3万。其中还有数千明朝

  • 当年吴三桂跨过长江就能夺得天下,为何却止步不前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一代王朝能够兴盛繁荣、屹立不倒,离不开帝王们每天废寝忘食地辛苦工作,更离不开所有朝臣们殚精竭虑地辅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个皇帝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记住,能够名扬千古,每一个都有他的个人魅力,他们治理起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但如果他们没有手下的这一批能臣虎将,又会是如何呢?帝王们统治一个国家不是只

  • 1645年是历史上最诡异的一年,中国发生了4件事,影响着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645年一个对于中国来说最动荡的一年之一,中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四件影响中国发展的大事。1645年正月,清王朝的铁蹄就以及攻占了西安。一开始是亲王多铎亲自率军打击大顺军,然后逼城潼关口。农民军建造墙壁,拼死反抗,但可惜无法抵抗清军的红衣大炮,导致农民军死伤惨重。即使如此,农民军仍然坚强抵抗。面对强敌

  • 帝国的重负 : 公元1539 年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帝国的剖析:从罗马到华盛顿一在政治学辞典的所有术语中,“帝国”是让人最捉摸不透且最具争议性的一个术语。这里仅举其中几个例子为证,阿契美尼德波斯、古马其顿、罗马、帕提亚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古代中国、毗舍离纳加尔、亚述、埃兰、乌拉尔图、贝宁、毛利人统治下的新西兰、秘鲁和墨西哥、纳粹德国、苏联,甚至美国

  • 从1353年到1367年,张士诚的路是怎样的?张士诚为何败于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364年,随着陈理的投降,朱元璋对于陈友谅的残余势力的清扫结束,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决,以陈友谅的失败告终。陈友谅一代枭雄,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朱元璋可以专心对付东吴的张士诚了。张士诚的路,从私盐贩子起家,1353年,张士诚联合了自己的弟弟以及其他人,总共18人,歃血为盟,杀了邱义,并且冲入了当地

  • 章太炎何时被幽禁于龙泉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共和。此举遭到不少爱国民主人士的反对,名士章太炎便是其中之一。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袁世凯的不满。1914年初,袁世凯将章太炎关押到位于宣南的龙泉寺里。值得一提的是,章太炎的弟子黄侃,为了照顾章太炎的生活起居,还特意搬进了龙泉寺。龙泉寺资料图这是一段广为熟知的史实。不过,在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