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界上赌国运的事情有哪些?看看国外的三次大赌局

世界上赌国运的事情有哪些?看看国外的三次大赌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80 更新时间:2023/12/6 14:27:20

世界千年,不知道消失了多少地方,又出现了多少政权,以史为鉴,当我们翻开史书时,往往不得不感叹,有时候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后人的眼中看来,反而却是无法证伪的。

尤其是迈入近代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急速变化,某些地方在赌国运这一方面,可谓是出神入化。

像是国外,作为最为热衷赌国运的地方,敢称第二就无人敢认第一,甚至可以大胆地说,国外的近代史,就是一本国外的豪赌记。

而这种赌一次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豪赌,国外却连续赌了三次,更难以置信的是,国外还连续赢了两次,直到最后一次,才最终跌落万丈深渊。

国外

国外的第一次豪赌——甲午中日战争

作为身处地震带上的海岛地方,国外先天就具有危机感,再加上国外距离国外半岛中原大陆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大陆的强盛与否,完全可以影响到国外的对外新规,两家一般都是此起彼伏的。

但一般来说,大陆凭借地势和人口,在绝大部分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所以国外绝大多数时候也常装怂认输,并不会真刀真工具地打起来,但是当赌性上头时,有些事就说不准了。

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外马上就迈入了变化发展的快车道,开始逐渐发展成亚洲屈指可数的强国。

但此时对岸的大清瘦伤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内部矛盾不少,但也有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新规,在纸面上,实力还是远胜于国外的。因此国外虽然对大陆有点想法,但总体还是可控的。

明治维新

但问题出在了国外,在迈入近代之后,国外内部的起义也是此起彼伏,再加上国外半岛地理位置优越,国外视其为进入中原的跳板,大清视其为自己的附属国,沙俄更是将他当成控制远东的建设地。

总之,国外作为三战之地,凡是周边的强国,大多都对其有所企图。

而在国外东学党起义之后,大清作为当时的宗主国,是有义务派兵帮助自己的附属国平定叛乱的,而国外更想借着援助的名义进入国外半岛。

而当双方碰到一起后,这件事就僵持在了一起。对于国外来说,虽然自身实力强大了,但毕竟没和大清交战过,谁也不知道对面有多强,再加上自己不占道理,因此国外原先是想要就此收手的。

东学党起义

可没想到的是,虽然国外高层稳了,但国外民众们开始被舆论煽动,都想着和大清打一战了。

这么一来,时任国外首相伊藤博也发挥了自己骨子里好赌的一面,既然民意如此,那为什么不赌一把呢?

于是国外也不撤退了,清军出兵,国外也跟着,清军增员,国外也增员,清朝派北洋舰队出战,那国外也派舰队对峙。

那为什么说国外这是在赌呢?第一,国外在明治维新后虽然实力增强,但当时清朝在名义上依然是亚洲大国,纸面实力极强;

当时国外的人口、国土都要远逊于清朝,拖入长期战争,必然是国外最先顶不住经济压力;第三,当时洋务运动过后,清朝组建的北洋舰队不仅师承国外教官,成军的时间和兵员实力都要比国外高上许多。

黄海战役

但现实从来不讲逻辑。黄海战役作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本质其实就是一场遭遇战。

北洋舰队正在运兵回航,国外舰队则是巡游海域,谁也没想到会在茫茫大海上遇到敌军。

更没想到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各种巧合都让他们遇上了。先是北洋舰队平远号的主炮击中了国外旗舰松岛号,直接命中了锅炉,但是却没有导致爆炸,松岛号依然能够继续行动。

之后镇远号又先后两次击中松岛号,这次炮弹引爆了,也成功让松岛号起火燃耗,但没想到的是,正当国外人自己都准备放弃松岛号时,海上却刮起了狂风吹散了燃烧废气,使得日军又有充分的空间救火。

镇远号

而北洋舰队这边更是难以置信,虽然在对战当中重创了对面国外舰队取得了优势,但自家用的煤却是被更换过的劣质煤,导致速度始终无法提升,只能被日军压制着。

并且当松岛号被击中起火后,大好局势之下居然出现了逃兵——济远号调头离开战场。当指挥机制失灵,大家各自为战后,反而被日军抓住了机会,黄海战役这场原本大胜的战役就这样在内因外因下变成了大败。

而这场战争也带给了国外极大的信心,原来自己和清朝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啊,自己还是很强的。

战争最需要的就是胜利所带来的信心,清朝没了战而胜之的信心。

慈禧

所以慈禧甚至后期不愿意让北洋舰队出航,宁愿挪用公款办生日寿宴,让北洋舰队被堵在港口击沉。

国外则有了敢于挑战清朝的信心,在国外舆论的有心宣传下,甚至砸锅卖铁,积极捐助军队物资,希望用更多的战争换取更大的利益,开始出现了军国主义的苗头。

而最后国外也确实尝到了豪赌国运的甜头,不仅打

大清签约赔款,甚至还合理合法地进入到国外半岛甚至之前望眼欲穿的租界获取更多的利益。

并且在大清落败之后,国外还成为了西方列强地方的新宠,在欧美的默许和暗地扶持下,取代了大清的位置,成为了列强在东亚地区的代言人,坐实了当时亚洲第一的位置。

甲午海战

国外的第二次豪赌——日俄战争

在战胜大清之后,国外已经尝到了战争的甜头,军国主义的思想逐渐萌芽,而当一个新生的强国逐渐崛起时,毫无疑问,总是要和周边的老牌强国动动手脚的。

而大清已经落败,环顾四周,唯一能和国外叫板的,只剩下沙俄了。

如果说刻在国外骨子里的是下克上,是压上身家国运的赌,那么对于沙俄来说,刻在骨子里的就是对土地的重视,毕竟西伯利亚自然条件就在那,想要强大,那就需要更多更好的土地。

因此在欧美局势风起云涌的时候,沙俄的目光也依然看了国外半岛。并且受到西方地方的影响,国外在对外联系上,与沙俄的联系比大清都要差上许多。

沙俄

在沙俄时,为了加强对于远东的控制,沙俄便上马了一项工程,准备从莫斯科一直修条铁路直达海参崴,这样能在三天内就将部队部署到远东,进而辐射国外半岛和我们东北。

这件事对于国外来说,就像是一个宣战布告——等我抽出手来,马上就要对国外半岛动手了。对于将国外半岛视为自家后花园的国外来说,这就是对他的挑衅。

因此国外舆论毫不意外地再一次激化起来,在后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访问国外时,居然差点上演费迪南大公的剧本,被国外的有志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砍杀。

好在这场刺杀最终被制止,没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对于沙俄来说只是丢了面子外加有了对国外强势的借口,但对于国外来说,国外政府再一次有了出兵的民意和理由。

费迪南大公

当然,战争也是需要理由并且核算利益的。

沙俄可不是大清这般外强中干,虽然大部分军队都在面对欧美方面,但国外人口只是沙俄的零头,双方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也不大,还是西方列强都觉得棘手的老牌强国,对国外的压力比清朝都要大得多。

因此国外在当时便提出了著名的韩满交换论。大意就是将我们东北和国外半岛作为交换,两国不发动战争,东北可以交换给沙俄,但沙俄必须停止对国外半岛的窥探,把主导权让给国外。

毕竟国外半岛地广人稀,地形优越,还能控制周边的航路,南下几个小时就能抵达国外本土。在风帆船时代都偶尔有人能交流往来,到了蒸汽时代要是丢了国外半岛,那国外本土和任人宰割没什么区别。

国外半岛

但国外看重的地方,对沙俄来说也是如此。只要拿下国外半岛,沙俄就能控制更多的航路,控制更多的海域,在国际竞争上更胜一筹。于是这场谈判以失败告终,日俄战争一触即发。而国外面对更强的沙俄,再次选择了老一套——赌国运。

但这场豪赌国运的战斗相比起甲午中日战争,更多的还是国外借助国际局势完成的,就

是是赌

桌上总有各种场外因素一样,这场战争的场外因素也不少。

首先,沙俄虽然国土面积大,但周边强敌环绕,本土部队大多数都集中在欧洲防备,能派去远东的部队只有少数,甚至在日俄战争打响时,还有不少军队在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国外就没有这个担忧,甚至可以把全部身家都压上;

其次,当时清朝作为半殖民地和庞大的经济市场,早就让英美垂诞三尺,而国外作为被扶持的亚洲代理人,只要战胜沙俄,就能帮助他们打开清朝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

沙俄

那英美自然是站在国外这一边,也不断在欧洲加码,让沙俄无法集中精力对应远东;

最后,沙俄在内部的统治其实和清朝也差不多了,并且比起清朝的闭关锁国新规,沙俄收到欧美思想冲击的影响还要更大。甚至在战争刚打响一年后激战正酣时,还出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

内忧外患之下,沙俄想不输都难,而国外作为胜利者,可谓是彻底奠定了东亚的霸主地位,尝到了真正的快乐。

连续赌对了两次国运之战,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外就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赢家,但骨子里的赌性也更加深入,鞭打着国外,让国外不断地参加更大的“玩耍”获取更多的利益,直到坠入万丈深渊。

沙俄

国外的第三次豪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日战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黎和会就成为了各国列强瓜分利益的场所,但列强之中,却不包括国外。

作为亚洲的主事者,国外提出的种族平等倡议被拒绝,华盛顿海军条约还限制了国外继续发展海军,这可算是动了国外的命根子,没了海军,光靠国外的几个岛又能防备什么?

因此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国外的民意便再次开始熊熊燃烧,而与之一起的,还有国外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失利而被迫交出利益,咽下苦果的地方。

这些地方在十年后,便再次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日俄战争中虽然获胜但却没有捞到太多好处,反而还被英美所限制的国外,自然也在民意的推动下,再次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豪赌。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国外的小小试探,虽然直接挑战了国际秩序,违反了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各种条约,但比起远在亚洲的国外,近在眼前的国外才是英法等势力发愁的对象,因此九一八事变,国外还是小赢了一把。

但如果国外就此收手,那就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赌徒,这便宜占了,那就得再占一个。

时隔不久后,七七事变发生,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国外,这次真的想要将我们这只幅员辽阔的大象吞下去。

再加上欧美势力忙于应付国外,俄国忙于整顿内部,国外就是想要当这只蛇,只要吃下去不被撑伤,那他就能成为巨蛇,能吃下整个东亚的巨蛇。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国外便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开始了不断的国运豪赌。

日军

先赌自己能占领我们,再赌自己能占领东南亚,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然后再赌自己偷袭珍珠港而国外不会千里迢迢加入亚洲站场。

国外的赌注越来越大,直到国外参战并且打到本土后,国外才终于发现,自己这场赌上国运的战斗已经失败了,自己终于把自己赌进了万丈深渊之中。

日军

总结

国外的三次豪赌,不是大赢就是大输,归根到底,国外热衷于赌上国运,本质还是因为险恶孤立的地理环境。

身处地震带之上,多山且土地贫瘠,人口多又资源稀少,导致国外在建立统一强盛的地方政权后,必然会选择向外扩,获得足够的资源和利益,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而国外的前两次豪赌,很大程度上都是顺应了时代趋势,抓住了国际局势的变化,最终获得了胜利。但也让国外错将功劳都归根在了自己豪赌的头上,让民众乃至高层都形成了路径依赖,不切实际地认为,自己总是赌赢,总能笑到最后。

殊不知,急功近利的后果,自然是因利而亡,成为了被大象撑伤的贪吃蛇罢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尧舜禹的禅让制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只是一个美好的政治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禅让制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尧舜禹之间的权力禅让,标志着禅让制的正式形成。关于上古时期禅让制的真实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禅让制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为权力交接的主流方式,但禅让制确实是一种政治理想,是生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文明果实。尽管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事迹表述得很清楚,

  • 皇帝诵经敲得睡着了,13岁侍女偷偷笑出了声,从此她的命运被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有句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是陪伴在君王身边就像是陪伴在老虎身边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就像是北齐的初代皇帝高洋,高洋执政早期励精图治,这样下去绝对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可惜他后来不知怎么了,变得无比残暴滥杀。他有一个十分宠爱的薛贵嫔,高洋一边宠爱她,一边又跟薛贵嫔的姐姐不清不楚。某天,高洋去薛贵嫔

  • 李商隐长于用典,用典不着痕迹且余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 渤海国曾参与契丹反对武周的战争,直到灭亡一直奉中原为正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渤海国首任君主大祚荣所部的靺鞨曾经在唐高宗时期被唐朝征服,迁居营州(辽宁辽阳),参加了契丹李尽忠反对武周政权的军事行动,被武周军队击败逃亡靺鞨的故地。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政权,民族主要以靺鞨和高丽人组成,主要控制区域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东北和现在俄罗斯领土的一部

  • 汉末胡人内迁埋下“五胡乱华”伏笔,五胡乱华时各族人均深受压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五胡乱华,其之所以乱,一个是认识上的乱,就是理不清楚;另一个是现实中的暴,就是杀伐太重。从汉人的角度说,是至暗时刻;但从胡人的角度说,也绝非高光时刻。在这段时间里,普通百姓,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要经历乱世痛苦。乱世的恶魔一旦被放出,就只能问恶魔能够饶过谁了,但它谁也饶不过。所以,被乱世乱死的胡人,也

  • 明朝的封闭催生了走私,而倭寇中也有大量明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为啥明朝倭寇最多?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倭寇的组成部分。所谓“倭”,其实就是古代人对日本人的简称。所谓“寇”,这就很明显了,也就是盗贼、匪徒的统称。现在就能搞明白,为啥明朝的倭寇最多了。倭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日本人,一部分则是贼人。其中贼人可就不仅限于日本人了,还有很多明朝人在里面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趁十三世纪封建帝国衰落而以铁蹄踏破亚欧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成吉思汗父亲为其乞颜部酋长也速该。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手中正拿着一血块,寓意天降将掌生杀大权。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初,烈祖征塔塔尔部,获其部长铁木真。宣懿太后月伦适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成吉思汗是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

  • 中国有一大姓,人口近一亿,但是历史上却连一位皇帝都没出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有很多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一大批的人在传承。历史上有不少的姓氏都有过辉煌的历史,或者出了文学大家,或者成为一代帝王。但是,有个姓氏却很奇怪。人口接近一亿,堪称中国第一大姓。可是,上千年来,这个姓居然没有出过一个皇帝!这个姓就是王姓。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王姓人口(中国大陆)达到

  • 朱元璋正要跪下向龙椅磕头,刘伯温一脚踢出个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是一个不亚于汉唐的大一统王朝,而开国皇帝出身却十分卑微,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放牛,后来还当过和尚。年纪轻轻的他却有着远大的志向,立志要推翻压迫,摆脱困苦的生活。之后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机缘巧合之下,他参了军,正是迈出的这一步,让他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天下在最尊贵的人,他就是朱

  • 导致皇帝被俘的奸臣王振,明英宗复位后为何没有记恨反而先祭奠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王振,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干涉朝政,盲目地怂恿明英宗亲征瓦剌。并在战争中多次决策失误,导致明军全军覆没、朝中大臣死伤无数,英宗被俘,酿成"土木之变"之事。可是为什么明英宗复位以后,还要祭奠王振呢?王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王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他的专权导致了王朝衰亡。让我们先来看看,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