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自清发妻武钟谦:婚后整日操劳,抚养六个子女,因劳累患病去世

朱自清发妻武钟谦:婚后整日操劳,抚养六个子女,因劳累患病去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49 更新时间:2023/12/16 7:44:36

“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妻子武钟谦逝世后的第三年,朱自清来到她的墓前为她扫墓,并写下了如此饱含深情的悼念之信。

那个辛劳清苦的她如今已在此安眠许久,而有她操劳过的家庭如今还维持着和睦安稳的模样。

在武钟谦的墓前,朱自清深深地怀念起他们之间的过往时光,怀念着那个一生为他、为孩子而奔忙的她。

对于14岁便与朱自清订婚的武钟谦来说,她未曾受过什么教育,在封建社会的培养下长大的她,生活的重心便从此只有家庭。

朱自清曾说:“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

丈夫孩子,便是这位任劳任怨的女子全部的生命。

众所周知,朱自清与亲情的羁绊非常深厚,他的一篇《背影》,道尽了天下父亲深沉的爱意。

武钟谦

即便如此深刻地体会过亲情的他,也曾对武钟谦说,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

武钟谦的一生,为朱家诞下了六个子女。

从第一个孩子降生起,她便坚持自己亲力为孩子们喂食母乳。

起初,她尚未有什么经验,不知按钟点喂食,只能凭着感觉为孩子们哺育。

随着时光流逝,孩子愈发多了,武钟谦作为一个母亲的经验也愈加丰富。

她学会了按时间为孩子哺乳,一到点,便以母乳滋养着婴儿们幼小的生命。

他们的前4个孩子,占据了她生命中七、八年的时间。

照顾幼小的孩童,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精力,白天的武钟谦,不仅需要呵护孩子们,还要操持整个家庭,不断忙碌。

而到了晚上,孩子时常会哭闹着醒来,她便赶忙起床照看孩子。

朱自清

她将孩子抱起,摇晃着婴儿小小的身体,不因夏夜被吵醒的烦恼而忧虑急躁,只感到作为母亲无限的柔情。

眼中没有不耐的焦躁,只有让朱自清感动地深深的温柔。

到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诞生时,武钟谦的身体已因为常年的哺育和操劳而瘦弱不堪,无法再用母乳哺育孩子。

她很心疼,只能用奶粉喂养这新降临的生命。

看着妻子不分昼夜地辛劳哺育,朱自清怎能不心疼。

他为孩子雇了老妈子,让专人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但武钟谦始终在心中牢牢地牵挂着女儿,对于一亲力亲为,亲自照顾孩子的她来说,孩子在他人的看管下成长,总是无法觉得安心。

孩子在他人的照顾下,能得到如她一般无微不至的关照吗?

朱自清与孩子

怀着这样的担心,她夜里总是无法安稳入睡,一听到隔壁传来孩子的哭声,便忧心忡忡,坚持不了多久,便要起来去看看她。

这正是作为一名母亲的慈爱,将孩子生命视作自己生命的深厚母爱。

后来,朱自清带着武钟谦到北京生活,将他们的两个孩子迈儿和转子留在家中。

武钟谦日夜地思念着他们,担心着孩子们的境况。

她爱着他们,不留力、不问回报,只是将心间所有爱意掏出,以生命的长度爱着。

只受过旧式教育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总是难以得到知识分子丈夫的爱意,但武钟谦与朱自清,却是一个例外。

朱自清深深地感激着妻子无怨无悔的付出,并同样对她投注着温柔绵长的爱意。

朱自清(左六)与朋友家人合照

他体恤她的付出,深爱她的柔情。

而她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他们的家庭而奔忙,为丈夫而劳作。

为了朱自清的学费,武钟谦当掉了她的金镯子,供丈夫去北京大学就读。

她开玩笑地说,日后让朱自清将镯子还给她。但只为了他的心中能好受一些,安心地去北京上学。

对她而言,失去一只金镯子,却换来了丈夫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无比的值得。

为了丈夫而付出,她自是从无怨言,心甘情愿。

在家中也是小姐的武钟谦,和朱自清婚后便一手接过了家中的所有劳务,为他做饭洗衣。

朱自清感到惊讶,娇生惯养长大的她,竟是如此高高兴兴地一直将家务做了下去。

朱自清爱吃她做的菜,她便顿顿为他烹饪;朱自清的绸大褂,她每次都为他亲手洗净。

生完孩子刚刚四五天,她便下床开始干活,说躺着家里事总是没有条理。

武钟谦在朱自清的家中,与朱自清的父母关系不甚和睦。

朱自清的母亲时常责怪武钟谦,而武钟谦便只能逆来顺受,尽量将活干得更好,以期待获得婆婆的肯定。

武钟谦与朱自清的家人在浙江时,曾经历过两回兵难。

第一次兵难时,朱自清还在北京;

第二次,朱自清在浙江绍兴的春晖中学任教。

两次遇难,武钟谦便都独自带着一家老小四处流亡躲藏。

在翻山越岭的逃亡中,武钟谦不仅带着家中的老人孩子,还带着一样让别人不解的物品,那便是朱自清的书籍。

朱自清书法

人们常笑她,连命都不保了,还要书做什么?

但她从不舍弃丈夫的这些书籍,将它们一一打包,无论逃亡途中经历如的颠簸,始终都没有丢下装书的箱子。

她说,对于作为人的丈夫而言,书便是最重要的东西。

朱自清沉迷阅读,为了买书,武钟谦就经常想方设法从生活费中节省一些,好让丈夫能够购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

她虽未接受什么教育,但她比任何人都更加理解书籍对于朱自清的意义。

曾有一次,朱自清请求武钟谦父亲的佣人,帮他将他的藏书从家乡带到上海,武钟谦的父亲说了几句不满的言语,武钟谦听了,竟气得流下泪来。

因此,无论到了如何危难的关头,朱自清的书,都是和他们的家人孩子一样,需要她坚守呵护。

一路上的颠簸流浪,武钟谦握紧手中装书的箱子,便感到守护了丈夫的事业与理想。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手稿

第二次兵难接近尾声,武钟谦害怕朱自清找不到逃亡的自己,急忙赶回了温州。

朱自清从学校赶回家中,听闻了武钟谦带着他珍藏的书籍与家人一路奔波之事,不禁热泪盈眶。

其实朱自清知道,那些书并不十分贵重,即使丢了也并不是多么可惜。但妻子哪里明白?

她为了自己的书籍,呵护至此,毫无怨言。

朱自清深觉感动,更决心好好呵护她的这份陪伴与坚强。

夫妻重聚,她未言辛苦,只是向他诉说家中境况,对他道尽分离时对他的想念。

她的爱是如此倾尽所有而又不求回报。

她所有的付出,皆是出自于内心深深的爱意,皆是历尽辛苦而始终甘之如饴的无怨无悔。

朱自清与再婚妻子及孩子

面对武钟谦如此无私的爱,朱自清不仅感到动容,更觉得心疼。

第二天,他便把武钟谦与孩子一起接到了春晖中学,与他共生活。

朱自清曾说过,自己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

面对接过来共同居住的孩子们成日的顽皮与不听话,朱自清感到无可奈何又心急如焚。

在学校中寄宿,孩子们成日闹得厉害,朱自清非常头疼,一天,武钟谦不在,他实在难以忍受,将两岁的小儿子揍了一顿。

但武钟谦面对着孩子们的吵闹,总是笑意盈盈,始终以温和的母爱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她的内心总是如此平和,从不急躁,即便偶尔生气了也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独自消化。

朱自清书画

武钟谦就是如此,用无限的爱意包容着孩子与丈夫,用温暖的亲情维系着这个和睦安稳的家庭。

朱自清到了中年,深深地感悟到妻子的这份温柔是多么伟大而睿智。

他想起自己曾经对孩子们的体罚与斥责,感到十分心酸,如同抚摸着旧时的疮疤一般,内心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凄楚。

他愧疚,曾经的自己不够慈爱,更体会到武钟谦的仁爱与柔情,体会到妻子那份深沉宽厚的爱意。

他曾比喻,几个孩子的降临于他而言,便像是蜗牛背上的壳。

慢慢地,他不仅感受到这壳的沉甸甸的分量,更在妻子长久以来的陪伴与呵护下,感受到这份沉重之下,幸福的力量。

朱自清

逐渐地,朱自清感到,孩子们的吵闹玩耍、妻子的辛勤操持、家庭的琐碎生活,对于他来说,是种无比的幸福。

他曾写道,“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

孩子们一边在厨房与餐厅间来回奔跑,一边催促着他与妻子发出“开饭”的命令。

他们笑着嚷着,直到朱自清终于发出命令,便排着队搬吃饭用的凳子,抢夺着位置,等待着开饭。

好不容易开始吃饭,孩子们又开始吵闹,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这个要吃鱼肉,那个要吃豆腐……总之就是不得安生。

武钟谦便一个一个将他们安抚,为他们夹菜盛饭,来回照顾,自己每次都顾不上吃几口。

朱自清与再婚妻子

朱自清十分心疼妻子,便命令孩子们不要再吵闹,自己安静地吃饭。

有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便安生下来,有的孩子还是吵个不停,朱自清便更严厉一些,训斥他们,他们便哭着好好吃起饭来。

朱自清说,他的生活正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幸福的家庭》中的那样,幸福非常。

他与妻子一起看着孩子们做游戏,看着他们相互争执,跑到自己与武钟谦的面前来诉苦告状,心中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而感慨。

他们生活的间隙被孩子们奔跑的脚步与童真的言语所填满,一人在外谋生,一人在家操持,两人携手,生活在平淡中前行,温馨和睦,岁月静好。

朱自清常向武钟谦感慨:“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但正是在如此吵闹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他感受着一种无比真实、幸福的满足。

1928年,武钟谦一年为朱自清诞下两个孩子,她原本就因为每日昼夜不停地操劳而疲惫透支的身体,在这一年被疾病击倒了。

朱自清与武钟谦一直温谦和煦的生活,开始笼罩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成日为家庭操劳的武钟谦,患上了肺病。

一开始,她以为自己是得了痢疾,知道需要治疗,却又舍不得花钱,便自己苦苦坚持着,没有告诉丈夫。

她开始时常剧烈地咳嗽,身体愈发沉重不堪,朱自清在清华教书,她便常常躺在床上静养,努力继续坚守着属于他们的安稳家庭。

朱自清书画

钟谦不想让丈夫为她忧心,始终没有告诉朱自清自己的身体情况。

有时,她自己躺在床上休息,听到朱自清回来的脚步声,她便急忙从床上起来,不让丈夫发现自己的病情。

但朱自清发现妻子总是咳嗽,脸色也十分虚弱,发觉武钟谦的身体一定是出了问题,于是说服她,带她去到了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让他心惊:武钟谦的肺部已经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他跪在妻子的床前痛哭,他深知,妻子是为了自己与这个家,操劳过度,才会病重到如此地步,时至今日才就医治疗。

他彻夜难眠,不知如何帮助妻子渡过难关。

朱自清字迹

为了让武钟谦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朱自清决定将她与孩子一起送回老家扬州。

北京的气候阴,在温暖的南方,或许妻子的症状会有所好转。

然而武钟谦怎能割舍的下丈夫,她怕没有了她,丈夫不能照顾好自己,更不舍与朱自清分离,便迟迟没有出发。

直到拖到她的身体实在无力再照顾他们,才终于踏上了归家的火车。

朱自清将妻子送上了车,武钟谦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她已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甚乐观,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她哭着对朱自清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朱自清懂得她的心情,在后来给武钟谦的悼亡信中,他写道:“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武钟谦回到了浙江的家中,还害怕家中没有客厅,等朱自清回去后生活不便,日夜牵挂着他,期盼着他们团聚的那一天。

但她自己也清楚,她的身体情况已是每况愈下,此时的她,或许已经很难再与丈夫重逢,再重回曾经那携手并肩、相互扶持的温馨时光。

即便如此,她仍然无法停止心中对家庭的牵挂。

她不仅舍不得朱自清,也深深地担忧着六个孩子们。

在她尚未回到浙江时,便叹息对朱自清说:“我这一走,可苦了孩子们啊。”

朱自清与家人

忧思与疾病侵蚀着武钟谦脆弱的身体,她已不堪重负,只能每日躺在床上,脑海中是无法割舍的家庭,无比想念的丈夫。

在回到老家一个月后,武钟谦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车站一别,竟真的成为了永诀。

朱自清悲痛欲绝,他愧疚,未能在妻子在世时再为她多分担一些家庭的重任。

过往一幕幕浮现眼前,武钟谦那温柔的笑已永远地成为了过往。

如今,他只能将对她的想念融入文字,只身一人无尽地想念着她。

一想起她,朱自清便垂泪。在泪眼中,他仿佛看到她对他还是那样宽厚温和地笑着。

朱自清字迹

三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再次来到武钟谦的墓前,为她悼念。

他一一向她诉说着自己与孩子的近况,正如当年的她流亡返家,对他的诉说一般。

她将她的生命献给了与他共同经营的家庭,她这一生给予他的爱意,无尽绵长,永世难忘。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过:“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天堂如今也会有那样轻柔的歌声吧。

她那柔情如丝的悠长爱意,终是牵起了他的生命时光。

流泪也是值得了,为她那对着孩子,轻轻地哼唱。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世界上赌国运的事情有哪些?看看国外的三次大赌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千年,不知道消失了多少地方,又出现了多少政权,以史为鉴,当我们翻开史书时,往往不得不感叹,有时候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后人的眼中看来,反而却是无法证伪的。尤其是迈入近代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急速变化,某些地方在赌国运这一方面,可谓是出神入化。像是国外,作为最为热衷赌国运的地方,敢称第二就无人敢

  • 尧舜禹的禅让制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只是一个美好的政治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禅让制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尧舜禹之间的权力禅让,标志着禅让制的正式形成。关于上古时期禅让制的真实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禅让制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为权力交接的主流方式,但禅让制确实是一种政治理想,是生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文明果实。尽管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事迹表述得很清楚,

  • 皇帝诵经敲得睡着了,13岁侍女偷偷笑出了声,从此她的命运被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有句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是陪伴在君王身边就像是陪伴在老虎身边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就像是北齐的初代皇帝高洋,高洋执政早期励精图治,这样下去绝对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可惜他后来不知怎么了,变得无比残暴滥杀。他有一个十分宠爱的薛贵嫔,高洋一边宠爱她,一边又跟薛贵嫔的姐姐不清不楚。某天,高洋去薛贵嫔

  • 李商隐长于用典,用典不着痕迹且余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 渤海国曾参与契丹反对武周的战争,直到灭亡一直奉中原为正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渤海国首任君主大祚荣所部的靺鞨曾经在唐高宗时期被唐朝征服,迁居营州(辽宁辽阳),参加了契丹李尽忠反对武周政权的军事行动,被武周军队击败逃亡靺鞨的故地。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政权,民族主要以靺鞨和高丽人组成,主要控制区域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东北和现在俄罗斯领土的一部

  • 汉末胡人内迁埋下“五胡乱华”伏笔,五胡乱华时各族人均深受压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五胡乱华,其之所以乱,一个是认识上的乱,就是理不清楚;另一个是现实中的暴,就是杀伐太重。从汉人的角度说,是至暗时刻;但从胡人的角度说,也绝非高光时刻。在这段时间里,普通百姓,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要经历乱世痛苦。乱世的恶魔一旦被放出,就只能问恶魔能够饶过谁了,但它谁也饶不过。所以,被乱世乱死的胡人,也

  • 明朝的封闭催生了走私,而倭寇中也有大量明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为啥明朝倭寇最多?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倭寇的组成部分。所谓“倭”,其实就是古代人对日本人的简称。所谓“寇”,这就很明显了,也就是盗贼、匪徒的统称。现在就能搞明白,为啥明朝的倭寇最多了。倭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日本人,一部分则是贼人。其中贼人可就不仅限于日本人了,还有很多明朝人在里面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趁十三世纪封建帝国衰落而以铁蹄踏破亚欧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成吉思汗父亲为其乞颜部酋长也速该。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手中正拿着一血块,寓意天降将掌生杀大权。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初,烈祖征塔塔尔部,获其部长铁木真。宣懿太后月伦适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成吉思汗是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

  • 中国有一大姓,人口近一亿,但是历史上却连一位皇帝都没出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有很多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一大批的人在传承。历史上有不少的姓氏都有过辉煌的历史,或者出了文学大家,或者成为一代帝王。但是,有个姓氏却很奇怪。人口接近一亿,堪称中国第一大姓。可是,上千年来,这个姓居然没有出过一个皇帝!这个姓就是王姓。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王姓人口(中国大陆)达到

  • 朱元璋正要跪下向龙椅磕头,刘伯温一脚踢出个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是一个不亚于汉唐的大一统王朝,而开国皇帝出身却十分卑微,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放牛,后来还当过和尚。年纪轻轻的他却有着远大的志向,立志要推翻压迫,摆脱困苦的生活。之后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机缘巧合之下,他参了军,正是迈出的这一步,让他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天下在最尊贵的人,他就是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