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黄忠原本英雄相惜,封赏将军时,关羽为何对与黄忠同列不满?

关羽黄忠原本英雄相惜,封赏将军时,关羽为何对与黄忠同列不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66 更新时间:2024/1/4 18:31:16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战长沙这个桥段十分脍炙人口。关羽见其他人都建立功劳,身在后方的他不甘寂寞,主动请缨只带五百校刀手去取长沙。谁知道长沙太守韩玄虽然庸碌,可他手下却有一员大将黄忠表现了得。

在关羽和黄忠的交手中,第一天,双方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双方斗了五六十回合,关羽诈败,想以拖刀计取胜。谁知道黄忠马失前蹄,摔倒在地。关羽英雄义气,不乘人之危,放了黄忠一马。

第三天,黄忠和关羽斗不到三十合,诈败以自己的百步穿杨的弓箭绝技对付关羽。可是有感于关羽义气,黄忠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才箭射关羽盔缨根上,报了昨日之情。后来韩玄怀疑黄忠和关羽有私心,要杀黄忠。被魏延领着被激起民愤的军民所杀,救下黄忠,投降了关羽。

我们看到这一章节,就感觉到黄忠和关羽的英雄相惜的气息。两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愧都是大丈夫。后黄忠在刘备麾下为官,得到刘备的赏识重用。在刘备初次入川时,刘备只带了黄忠和魏延两员大将,可见对黄忠的倚重之深。

黄忠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在默默无闻的埋没多年后,已经年纪老迈的黄忠,再次焕发出了超人的战斗力。他在取西川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为刘备立下奇功。

而黄忠取得的最大战果,则是在汉中战役中。在这次战役里,黄忠亲自上阵,在战斗中斩了曹操派在汉中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最信赖的亲族大将之一,他的死让曹操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打击。这一胜利,使得曹操在汉中的战局大坏,最后不得不退出了汉中。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方才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在西蜀方才进可攻,退可守。由于黄忠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居功甚伟,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特意加封黄忠为后将军。

但是,黄忠晋封为后将军却引来了关羽的不满。在史书中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那么,既然关羽和黄忠交过手,对黄忠的武艺、人品都很了解。而且在战斗中。两人都被对方的大丈夫气概所吸引,有着英雄相惜的感情。更何况黄忠在战场上还为蜀汉立下了斩杀对方主将夏侯渊的功劳。遍观蜀军上下,也就黄忠取得了这种战果。那么,关羽为什么还对黄忠被封赏为后将军如此抵触,还口出怨言呢?

一、关羽对黄忠越位晋封的不满。

关羽这个人受《春秋》熏陶很深,他的思想里,君臣次序十分严格。在投入刘备阵营后,既然和刘备有了君臣的名分,就不离不弃,恪守到底。即便是后来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他也矢志不渝。

在封赏这件事上,关羽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他认为应该不但把功勋算在内,还应该把资历、名望也作为考虑的对象。虽然说这样做有论资排辈的嫌疑,但是他作为和刘备一起起兵的老部下,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论资历,黄忠只是一个在赤壁之战后才加入的将领。论名望,黄忠的名望不高,在投入刘备阵营前一直默默无闻。这样,把他越过大多数老部下进行封赏,这让关羽产生了不满情绪。在封赏黄忠的时候,诸葛亮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在史书记载中,他曾经提醒过刘备,注意关羽的态度。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我们从诸葛亮的劝说中,看出关羽不满的原因。那就是黄忠的名望问题。关羽认为以黄忠的资历、名望等方面来看,他都属于越级晋封,因此不满。

二、关羽对赵云没有晋封的不满。

如果从诸葛亮和关羽的态度一致上看,两个人还是有相当的默契的。那就是两人都不认为黄忠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这个后将军的职位应该由更适合的人来担任。

这个人是谁呢?如果我们从诸葛亮和关羽的话语中,从《三国志》的传记中去寻味,就可以略知一二。

诸葛亮反对黄忠担任后将军的理由是名望不够。但是从名望来说,在蜀军中,能够和关羽、马超名望相当的人又有几人?那么,能够在名望上超过黄忠的武将就只有赵云了。

在资历上,赵云早早就跟随了刘备。在名望上,赵云文武全才,既能战场杀敌,有管理刘备的内务,还担任过桂阳太守。赵云除了在战功上比黄忠稍微逊色,在其他方面都要超过黄忠。

而关羽的话说的更直截了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既然黄忠是老兵,那么谁又是年轻人呢?在当时,除了黄忠,最应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的就是赵云了。关羽发脾气,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赵云打抱不平,对他多年的辛劳鸣不平。

这一次,刘备为了团结荆州加入了部众,也为了激发这些人的斗志,在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提拔晋封黄忠。这样,赵云顾全大局,只得屈居杂号将军了。虽然赵云高风亮节,不去计较什么,但是诸葛亮和关羽为他鸣不平也无可厚非。

三、关羽对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不满。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原因外,可能关羽还有第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关羽对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不满。在关羽的心目中,他和刘备的奋斗目标就是匡扶汉室,可是,当刘备一旦有了稳固的根据地,马上就变了。刘备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汉中王了。

从法统上来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是完全错误的。当时汉献帝还在,汉朝还没有灭亡。刘备要进位汉中王必须要有汉献帝的同意。而刘备根本不理睬这一套,自作主张的自立为王。纵观三国历史,只有他和袁术这样做过。

关羽这个满脑子正统思想的人,肯定是不同意这个做法的。他的汉寿亭侯和官职都是汉献帝封的。现在,要他抛弃这一切,去接受刘备封赏的官职,这是他不愿意的。

可是,他身在刘备集团之中,又不能明确反对。因此,他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拿黄忠说事,拒不接受封赏。可这种吵闹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也无济于事。最后他在费诗的劝说下接受了既成事实,担任了蜀汉政权的前将军。

不过,我们从费诗当年劝说关羽的话里,感到一种细思极恐的意味。他劝关羽的话里,有一句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这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关羽不接受封赏,会遭到何等的下场。

我们如果在结合后来关羽北伐荆襄的时候,没有得到刘备方面一丝一毫的援助。关羽死后,刘备对他没有任何追谥,就能够感觉到,这一次封赏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发生了裂痕。

结语:

关羽和黄忠两人在战斗中接下了战斗的友谊,他们两个人都被对方的英雄气概所吸引,为对方大丈夫的行为所折服。他们一起在刘备的带领下,为蜀汉政权而奋战。

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关羽却对黄忠晋封后将军表示了不满。这里有关羽主观的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但是,在刘备的努力下,关羽还是平息了自己的不满,并接受了封赏。刘备大力提拔黄忠,也激励了荆州跟随的这些人员的斗志。

在黄忠死后,以魏延为首的一大批荆州将士,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依然战斗在伐魏的最前线,为蜀汉的存亡而战斗到底。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福建一明朝太监的家谱,内容颠覆《明史》,清朝真有篡改明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2011年,福建同安发现了一本《张氏族谱》,里面讲述了明朝年间一个叫做张敏的太监的生平。张敏的经历,在明朝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份,也极具传奇色彩。也正是如此,牵引出了后面很多抵牾……太监其人:保护太子有功明朝成化年间,是土木堡事变和夺门之变后,百废待兴的时候。成化帝朱见深也是由于童年经历了复杂的政治

  • 元朝和明朝之间,还有一个朝代,历史学家:虽不想承认但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封建朝代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一个朝代发展到一定时间段的时候,他内部的一些矛盾和外部的刺激都会同时暴露出来,我们通常将之称为内忧外患。毕竟在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是一种不可调和的东西,而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阶级矛盾会直接演变为暴力冲突,也就是封建王朝最后

  •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掉江山?主要因为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明惠宗让皇帝朱允炆之所以神秘失踪地丢掉江山,是因为三个人!这三人分别是“要饭皇帝”、“削藩惑帝”、“黑衣宰相”!要饭皇帝要饭皇帝自然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老四的他开局一个碗,结局却是坐拥天下!朱元璋从人人鄙视的小叫花子到华夷仰望开国帝王,他的能力,他的实力,足以让他随心所欲,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太子的

  • 国难当头,有人称要捐三千万给国家,最终却以啼笑皆非的方式收场 2023-03-15 09:00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话说,经历过1931年的“九一八”和1932年的“一二八”之后,全国民众愤怒于日寇的悍然入侵,纷纷捐款共纾国难。实际上,蒋介石正还执迷不悟于他那“攘外必须先安内”那一套歪理,热衷于打内战。1932年10月,他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鄂豫皖三省总司令”的身份在汉口主持打内战。这么一来,南京国民政府内外两

  • 古代没有暖气没有电,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么御寒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原始社会,人们捡起树枝生火取暖.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秦汉时期,已有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在唐代,皇帝用女人的身体取暖。陆游曾形容李隆基的兄弟们是“告长安少年幼子,妓女不像猎人和暴君”。不用说,这种做法有些尴尬。明清时期,皇帝都住在紫禁城。我们都知道故宫有9999间半。这么多宫殿是怎么来的?清朝时,专

  • 远嫁的女子思念故乡,写下一首诗,感动了世人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故乡,是每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乡,承载着每一位游子心中最深厚的情感。对于远嫁他乡的女子来说,亦是如此。两千年前有一位远嫁他乡的女子,按捺不住自己对故土的思念,写下一首最美的思乡之作。她就是我国最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她的这首思乡之作,就是《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

  • 甲午是因为差钱儿才失败的么?这个逻辑说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只是表面现象,所谓慈禧太后挪用公款,不过是后人的罪魁祸首。试问各位,这么大的国家,慈禧太后建造的园林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开什么玩笑,多建几个还是买得起的!日本是一个岛国。那时候很穷,没办法,就节衣缩食。但以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完全可以支撑。只能怪,曾国藩的接班人李鸿章崛起太快了!第一,湘军占

  • 居里夫人的中国忘年交,钱三强的导师,徐悲鸿称他为科学之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930年,严济慈第二次离开巴黎回国前,收到居里夫人赠送的一份特殊礼物.居里夫人问何:“你能在中国建立一个镭研究所吗?”当时,镭的发现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即使是欧美很多国家也没有镭研究所,镭科学还是一门非常高端的学问。居里夫人的“要求”对中国开展放射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的,燕季辞自然

  • 刘备兵败之后,陆逊为什么突然就撤了?他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放眼整个三国,刘备应该是最难创业的。像曹操和孙权一样,都大有成就,接任后都有自己的班子。然而,刘备只有几个好兄弟和刘皇叔叔的称号。在他后来参加的战争中,也不算太难。他的妻子和妻子数次被抛弃。刘备前期并没有自己的势力。他主要依靠别人。先后投靠曹操、刘表、袁绍等人。直到诸葛亮出来,刘备的队伍才基本成型。

  • 清末时期的一张老照片,一个囚犯正在被执行“凌迟”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清末时期的一张老照片,一个囚犯正在被执行“凌迟”之刑,刽子手手中的刀,犹如死神的镰刀,无情地割破犯人的肉体,每一道伤口都是鲜血的涌泉。而那个被凌迟的人,却无法释放自己的痛苦,只能扭曲着表情,咬紧牙关,承受着来自身体的每一丝痛楚。在封建社会,凌迟是一种最残忍的刑罚,被处决者的身体要经历一次次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