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唯一被穷死的王朝,皇帝向大臣借钱发军饷,群臣却无动于衷

历史上唯一被穷死的王朝,皇帝向大臣借钱发军饷,群臣却无动于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19 更新时间:2023/12/31 14:34:06

明朝的灭亡,久经传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皇帝非常的穷,穷到他大臣们借钱打仗,所有大臣都不愿借给他,最后他上吊自尽,他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号称“史上最穷皇帝”。他每天都勤于朝政,提倡朴素,最后却因国库空虚而陷入绝境,甚至连向大臣们借钱,都无法扭转颓势。那么,这位非昏庸无道的崇祯皇帝,为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呢?

▲崇祯帝,明思宗朱由检。(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公元1644年,自成率军直袭京城,当时,虽然京城中有官兵冒死守卫,但国库已空,士兵们既无工资领取,也无粮食充饥。于是,崇祯帝不得不向大臣们求助,下令借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臣们纷纷推托,不愿为国家出力。

在此危急关头,崇祯帝想起了岳父周奎。周奎积攒了不少财富,如果他能带头捐献,或许其他大臣们也会跟进。

于是,崇祯帝向周奎请求捐献十万两黄金。但周奎却却说自己是个清官,俸禄有限,最多只能捐出一万两。加上皇后的五千两,周奎私下还留下两千两,最后只捐了一万三千两。

后来,崇祯帝又再向大臣们借钱,这次倒是借到了,不过少则几十两,多了也才几百两,相较这些大臣,有个民间老汉,则是将自己生平所的所有积蓄四百两银子,全部都捐给国家。最终,李自成率军攻陷紫禁城,崇祯帝只得自尽。

▲《明末风云》朱由检剧照。(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其实在崇祯接手明朝时,这个大国就已经被一些“蛀虫”给蛀空了。据史料记载,当时明朝国库加起来只有二千三百余金,崇祯帝不但不敢扩招宫女,甚至还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却还是看不到钱。

而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大臣们,在李自成的闯军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共得银七千多万两,可见这些大臣们早已经将国家的财富掏空,置国家民生于不顾。

崇祯帝的悲剧结局,实际上并非个人原因,而是明朝末期政治腐败、官僚贪污成风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崇祯帝即使勤政爱民,也无法阻挡国家走向灭亡的趋势。

在这段悲惨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国家的兴衰,并非单靠一位皇帝的力量就能决定,而是需要整个体制的健康运作。当腐败成风,官员贪污横行时,即使皇帝再怎么励精图治,也无法挽救国家的命运。崇祯帝的悲剧,正是对这一观念的有力印证。

如今,我们应当从崇祯帝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重视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严防政治腐败,保障财政健康,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打下基础。让这段悲惨的历史,成为我们时刻警醒的示。

总结而言,崇祯帝的悲剧并非源于他本人的无能,而是明朝末期政治腐败、官僚贪污成风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的必然结果。穷到皇帝向大臣借钱的悲惨局面,实际上是国家治理体系失效的表现。

从这个角度看,崇祯帝的历史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国家的兴衰,需要整个体制的健康运作,而非仅仅依赖于一位皇帝的才干,你们说是不是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不是皇后也不是嫔妃,古代皇帝的第一次,被这2类女子“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为了延续政权,传宗接代非常重要,所以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就是为了多生一些子嗣,因此,古代的皇室,就会有专门的人去教皇帝一些男女之间的事情。令人好奇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的第一次都是给了谁呢?其实并非是后宫中的嫔妃或者是皇后,而是这两类人。▲晋武帝司马炎(图/翻摄百科词条)古代的

  • 货真价实的民国第一高手——武圣孙禄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晚年号涵斋,又被叫做活猴。河北完县任家疃村(今属望都县)人。孙禄堂是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有人称其为中华最伟大的武术家,甚至认为他的武学造诣堪称空前绝后。孙禄堂九岁时,因为父亲去世,孙禄堂被迫失学,但少年孙禄堂即有对武术的兴趣,他跟一位吴姓老师学习了内功、轻功、散

  • 如懿传:世上有多少弘历,正在伤害着自己的青樱-求婚易,守婚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重温《如懿传》,安安静静的看着弘历青樱从相知相许相伴到相离,才发现这部电视剧真的甩了于正的《演戏攻略》好几条街。继《甄嬛传》之后,流潋紫再一次清晰直白地刻画出了帝王薄幸的样子。此中无情可见一斑。当然,这个时候他心中如懿是胜过舒妃的。毕竟是青梅竹马一起看墙头马上的人,毕竟他曾为娶如懿担着风险求了良久,

  • “死了都不放过”,这个皇帝反腐有奇招,让贪官的后人做穷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享国祚268年,前后共历12帝。他们之中有一位皇帝,在清朝所有皇帝中,是最为勤政的一个,他个人自诩为“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同时在整饬吏治、打击贪官方面,这位皇帝有奇招:对贪官“死了都不放过”,“不要看他的面子,让这个人的后人做个穷人”。可以说,反腐一直反到棺材中,让贪官死了都无法在另一个世

  • 不端“官架子”才是“官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据史料记载,公元1655年,官员汤斌前往陕西潼关道赴任。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主仆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来到潼关,他向守关把总说明来由,把总见这一主一仆行李简陋、人畜俱瘦,哪像新上任的四品道员,充满怀疑地说:“就是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这名把总的怀疑

  • 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朝已有多人反对此战的时机和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廷就有有识之士对这场战争战法和时机的选择上忧心忡忡,这其中也包括参战将领刘綎,但是这样的声音太微弱,直接被忽略了。反对者之一,徐光启在战前就对杨镐的四路进兵策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他还断言尤其是杜松一路凶多吉少,恐怕要全军覆没,“时方东顾,四路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

  • 蔡元奏请修缮古北口被清圣祖斥责但两年后便修筑陕西三边边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有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是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的,远的不说,就以明代为例,名臣、名将如谭纶、戚继光等人都提倡在蓟镇修筑边墙(其实就是长城,叫法不同)及空心敌台等工事防御蒙古人,而蓟镇官兵依据坚固的边防体系面对蒙古人可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从而战而胜之,这个边防系统有力的保障了明廷首都北京

  • 胤禩的才能得到清圣祖和清世宗共同的承认,其也颇有心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雍亲王胤禛最终成为了胜利者。而其最大的政敌莫过于老八胤禩和同母弟弟胤禵了。而胤禩极为善于笼络人心,以至于有“八贤王”之称。那么其能力到底如何呢?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就曾多次说道:“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

  • 开国大将黄克诚回忆两淮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忆两淮战役(一九八六年三月)两淮战役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后,新四军第三师为肃清苏北敌伪,解放淮阴、淮安,使华中几个解放区连成一片而进行的攻坚战。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先后发布声明和命令,要求“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迫使日伪投降。蒋介石为了独吞抗战胜利果实,一方面命令

  • 开国上将洪学智回忆志愿军入朝首战吿捷,38军迟缓梁兴初被批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首战告捷从我国决定出兵,到第一次战役打响,中央军委和彭总的战役决心与部署,总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情而不断变化的。敌人进展太快,此时已过了德川、宁边,到球场了。南朝鲜第6师7团甚至已窜到鸭绿江边的楚山,用南朝鲜军的话说,他们“已饮马鸭绿江了”。他们是一个营一个团地分头飞速向鸭绿江开进的。我们没想到他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