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是传宗接代,还是私欲驱使?

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是传宗接代,还是私欲驱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00 更新时间:2023/12/12 22:18:18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三妻四妾的情形,而实际上古代实行的仍然是一夫一妻制度,也就是说不管男子迎娶多少人,正牌女子只有一个。

纳妾在封建社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说到妻妾成群,首先想到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作为天下君主,拥有享受一切最好的权力,后宫妻妾也经常用三宫六院来形容,但是皇后只有一位,其余的妾室按照一定的位分等级进行划分。

除了皇帝之外,纳妾在民间也是流行的风尚。对于朝堂之上的官员和资产雄厚的商贾来说,纳妾是非常随意的,就连名垂青史的诗人也纷纷纳妾。

诗仙李白一生追求随性自由,先后娶了四位正房女子,纳妾数量至今都没有准确统计出来,他曾经写下关于两位小妾的名句“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李白骄傲自得的心情。

还有清朝末年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妾室只能用成群来形容了,其他纳妾的名人还有白居易、海瑞、包拯王献之等,这些都是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由此可见纳妾在古代的普遍程度。

如果追溯纳妾制度的起源,要从商朝时期说起,只是那时候并不叫纳妾,被称为媵。随着历史的发展,“妾”逐渐成为人们共同接受的称呼。

从汉朝开始,古人只能有一位女子,这是一夫一妻制的体现,但是男子可以占有多位妾室。一般情况下,男子先迎娶女子进门,后来再纳妾,但也有特殊情况出现,就是所谓的“先纳妾后娶妻”。

章太炎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出生在清朝末年的他就是先纳妾。1892年,章太炎迎娶妾室王氏,后来王氏离去,他又和汤国黎结婚,这是他的女子,一直以来,章太炎都称呼王氏为妾。

第一种是买来的妾。

根据《礼记》和《淮南子》记载,古代妾的买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合法的,公开有专门的场所进行交易,市场上的妾一般都是用绿色头巾裹着头,根据不同的姿色进行等级划分,意味着价格也不一样。

也正是因为这个习俗,现在民间所说的“帽子子”就是从这衍生出来的。

观整个封建时代,从本质上讲,绝大部分的妾都是为了金钱。父母因贫穷或者急需钱财会让女儿给富贵人家做妾,也可能因为家庭变故等原因被迫束手无措,只能选择做妾委身男子,以求活下去。为了金钱而做妾的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第二种是为爱私奔的妾。

按照古代礼仪制度,明确记载“聘则为妻,弃则为妾”,只有符合婚嫁礼制的夫妻才会被承认。众所周知,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有的习俗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反,如果没有经过这些环节的女子则会被认定为“私奔”,只能做妾。在《左传》中有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楚平王当年还是公子的时候流落在蔡国,一位小官吏的女儿可怜他,精心照料他的起居生活,两人日久生情结为夫妻。后来,楚平王意外回来做了王,但是却只能带着儿子回来,这位感情深厚的女子则因没有聘礼婚礼环节而被认定为妾,不能跟随楚平王回来。

第三种是抢夺来的

这种形式的妾集中在封建社会早期,并且主要

特定

出现在战争年代,男子在战场上兵败,他的所有女性家眷都很有可能要成为别人的妾。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对纳妾有明确规定,甚至连不同等级的人纳妾数量也进行规定,比如西晋时期规定王公级别可以纳妾8个,再比如唐朝《六典》规定亲王纳妾数量是12个。

此外,比如明朝明确规定,男子如果超过一定的年龄还没有儿子,按照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理念,他就可以收到法律保护地纳妾。

既然如此,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呢?究竟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满足自身私欲呢?

答案是打着传宗接代的幌子满足自身私欲,为什么这样说呢?

按照无后不孝的古训思想,男子为了延续祖宗留下的香火,纳妾就成为顺理成章、堂而皇之的行为。实际上,这种纳妾的行为仅仅是在权势阶层普遍存在,主要是富裕人家和官宦人家,对于贫穷的百姓而言,每天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有多余的钱财去纳妾。

纳妾需要花费的钱财并不少,毕竟大部分人

原意

做妾室的原因都是奔着钱财去的,没有足够的钱财是不可能负担起的。综合史料记载情况分析,纳妾一次性要花费普通百姓30年生活花费金额。

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封建社会一面是“朱门酒肉臭,妻妾成群”,另一面是“路有冻伤骨,饥寒卖女”。因此纳妾只是少数人享受的特权,百姓阶层是不可能存在纳妾的。

同时,纳妾也是男权社会的特征之一。男子在社会活动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女性则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使命,可以说是最新的的责任,如果女子不能生育儿子,又可能得到一纸休书。

在古代会出现女子鼓励男子到小妾那里留宿的现象,这是因为如果男子没有儿子继承家业,他的财产则会被同族的族人瓜分。如果女子没有生育能力,还不允许男子纳妾生育的,会被赶出家门,也会受到社会广泛的道德谴责。

如果是妾室生下儿子,仍然要称呼正室女子为嫡母,将来如果出人头地高中状元,受到册封的也是正室女子。由此也可以理解女子将男子赶到妾室房里,并且这种行为会被外界交口称赞。

夫权统治是封建社会的对应产物,也是典型特征之一,纳妾制度正是符合帝王专制的需要,是欲望驱使的结果,只不过在表面上伪装了传宗接代的假象。

纳妾和合法性一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终止,但是真正杜绝纳妾现象是在新我们成立后,从真正意义上让纳妾成为历史。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我们的禅让中,最善良的篡位者,不是舜和禹,而是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我们有个特别美好,也特别残酷的词,禅让。说这个词特别美好,是因为禅让的本意是统治者和平交接权力,“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说这个词特别残酷,是因为禅让还意味着谋权篡位、改朝换代,过程中充满了杀戮和血腥。古代我们的禅让中,最善良的被禅让者,不是舜和禹,而是魏文帝曹丕。

  • 朱元璋出了一个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有大臣对出了下联,却被挺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给大臣们出了一个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有大臣很快对出下联:“孙子举世无双”虽然很押韵,却惹怒了朱元璋,将他挺杖。朱元璋是个从草根奋斗出来的皇帝,他本身就是一个放牛娃,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也只是在黄觉寺当和尚那段时间学了点知识,所以虽然不至于是个文盲,但也不算什么文化人。只是人一旦掌握

  • 秀才一上联:“嘴上无毛,敢来市上骗猪肉”,神童一下联,尴尬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说到对联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一辈,以前都是手写对联,每逢春节总要写上那么几幅,既为了庆祝春节,又寄语未来。简短多样化的对联,自古更是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欢和追捧,每每三五人,往茶馆一坐,借景生对,来上那么几幅对子,惹得满堂大笑,乐趣无穷。说起左宗棠,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晚清慈禧的肱

  • 淞沪会战,我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毁于一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国外,近代对我们伤害最大的地方之一,半个世纪,对我们的打击是沉重的,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没有资格原谅!50年的损失,有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那么能用金钱估量的有多少呢?第二阶段:1931-1937(一)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外在我们东北地区掠夺的财富并没让国外满足,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国外

  • 姑娘出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书生下联让姑娘娇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人的兴趣爱好远远不如今天的人们的乐趣多,吟诗作对都能成为一种乐趣,而对联无疑是文人骚客们最喜欢的了。因为它不仅能用通俗的事物举例,同样也能带给人们文化友好交流的东西,有的人可以用对联得到功名利禄,有的人则可以得到心灵相通的另一半。今天要说的便是对联促成的一段美好的姻缘。在大部分印象里,对联一直都

  • 声音日历 | 晋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晋阳古城【声音日历】太原古称晋阳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廊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熠熠的光辉。穿越时光许多地下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太原这块土地上生育繁衍,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大约在公元前497年前古晋阳城问世,历经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古代女犯人斩首时,为何要脱去上衣?原因简直太不道德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历史上对于刑罚犯罪一直都是以严治理,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地方的长治久安,并且也是为了防止犯罪之风盛行,在治史上更是需要从刑罚上面从严处置,这样才能够警醒众人不要走上犯罪之路。不过对于男女犯人,有些人会认为是否存在刑法程度的不同?其实并不是这样,古代对于女性的刑罚有时候甚至比起男人更为凶残,斩首酷刑之

  • 古墓不长嘴,却会向我们讲述被封尘了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一)2019年6月,南京五佰村迎来了神秘的几个人,他们携带精美仪器,对伍佰村的地下展开了勘探。这一探不要紧,一组古墓群隐约显现而出。标注为M1、M2、M3、M4、M5。标记M1为土坑墓,M2、M3、M4、M5为砖室墓。经过挖掘,发现M1土坑墓与砖室墓没有联系。接下来砖室墓的挖掘,让沉睡了千年的历史

  • 所谓民国“十年黄金时期”:1927年-1937年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民国时期,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个时期数不尽的文人才子,是中国人民意识的觉醒,是冲破封建束缚下文人墨客之间的爱情纠葛。1927年到1937年在历史上被称为民国的十年黄金时期,在当代人的评价中,不少人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国思想、工业发展的开端,认为中国如果一直按照当时那个劲头前进,必然前途一片光明。但同样

  • 真正的历史是古代没有所谓的武林只有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解读是个技术活,史书的最大功能是政治需求,给历朝历代做参照的工具书。今天的研究者也当它是工具书,但这是个意外。因此娱乐和其他需求都不是史书的本质。而读史出错也恰恰源于此。比如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能人列到武林中,然后还做了个比较谁更厉害。资料: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1、专诸、要离、庆忌。2、养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