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知否里,为何盛如兰放弃权势地位,也不嫁顾廷烨?背后原因好现实

知否里,为何盛如兰放弃权势地位,也不嫁顾廷烨?背后原因好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56 更新时间:2023/12/31 14:35:07

在《知否》里,顾廷烨为了能顺利求娶到明兰,采用了一个迂回策略,他对外宣称要娶盛家嫡女如兰。

一开始,大家都很纳闷,顾廷烨明明想娶明兰,怎么说要去盛家求娶如兰呢?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看到后面,我才明白顾廷烨的良苦用心。

他很清楚,如果以他侯府嫡子的身份去求娶盛家庶女,身份不匹配,很可能引起别人非议,给明兰造成困扰。

况,他现在是官家面前的红人,很容易让明兰招致他人的嫉妒。

所以,他发现炎敬如兰私会后,便想到这个计策。

他先去盛家如兰提亲,如兰已经有心上人,她肯定不愿意,最后,盛家只能用明兰来替嫁,就可以帮明兰摆平外面的流言蜚语。

顾廷烨真是煞费苦心呀!

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如兰没有遇到文炎敬,真的嫁给顾廷烨,她的日子会比嫁给文炎敬更好吗?

我觉得不一定。

首先,如兰肯定斗不过顾廷烨的继母秦小娘。

明兰大婚的第二天,秦小娘子就叫明兰过去立规矩,嘴上说是叫明兰一起吃早饭,实际是要给顾廷烨纳妾,想给明兰一个下马威。

遭到明兰拒绝后,四房的人先是说明兰善妒,后又说明兰家教不好,顶撞长辈、不敬婆母。

明兰早就听顾廷烨说,他这个继母是笑里藏刀,最擅长做的是在别人面前示弱,好让别人帮自己说话,然后给自己博个良淑德的名声。

一想到这,明兰马上示弱说自己顶撞长辈不对,应该去祠堂罚跪。

秦小娘子一听傻了,新婚第二天就让新妇跪祠堂,传出去别人不会说明兰怎么样,而是说婆婆欺负新媳妇。

不得不说,明兰这一招真的够狠,逼得秦小娘还得亲自去扶她起来。

这事要是搁在如兰身上,她该如何应对?

如兰从小就是个直肠子,没什么心眼,心直口快,不会像明兰一样以退为进。

她可能想都不用想,就会表示出自己的强烈不满。

如果她直接说:“新婚第二天就想着给我夫君纳妾,这不是成心挤兑我,让我难堪,是欺负我刚进门吗?”

这就给秦小娘以及四房和五房留下不尊长辈的把柄,让他们有可趁之机。

文炎敬的母亲是明枪,她训斥如兰只是罚她站,何况还有夫君文炎敬护着如兰。

那秦小娘可就不一样了,她是暗箭,会让如兰防不胜防。

如兰连明枪都躲不过,又怎能躲得过暗箭?

而且,顾廷烨又很忙,动不动就被官家派出去公干,哪里能指望他帮忙,如兰肯定只有被算计的份。

其次,康姨母爱占便宜,如兰不是她的对手。

明兰婚后回门,遇到康姨母。

吃饭时,康姨母时不时地与明兰套近乎,说她是姐妹中嫁得最好的,姑爷又最有本事,可不要忘了多提携姐夫。

其实,明兰明白康姨母的意思,但又不好直接发作,就说两个姐夫都比自己家的武夫强,以后还要多仰仗姐夫的提携。

如兰却对明兰说,姨母的意思是想让顾侯以后多提携自己的女婿。

明兰便说到,人生最要紧的是要知道知恩图报,对自己好的自会报答,自己心里有一本账。

意思就是说:“康姨母你也没有帮过我,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你说得那么亲近,所以你也不要试图跟我套近乎。”

原本也是如此。

康姨母是如兰的亲姨母,非势利眼。

从小到大,她没用正眼瞧过明兰一眼,明兰不过是出于礼数,叫她一声姨母而已,但康姨母却想拿捏明兰为己用。

试想,如果是如兰嫁给顾廷烨,康姨母仗着血缘关系,就会纠缠如兰,吸如兰的血,还觉得理所应当。

而且,如兰的母亲大娘子,没有帮助明兰的盛老太太睿智。

秦小娘子为了能彻底扳倒顾廷烨,她与康姨母设了个陷阱,要把庶女康兆儿弄过来给顾廷烨做妾。

其实,秦小娘子明知道明兰和顾廷烨关系那么好,肯定不会多看一眼兆儿。

在这种情况下,秦小娘子为啥非要把兆儿塞给顾廷烨?

她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兆儿在顾家自杀,然后造成顾廷烨逼死妾氏的假象,陷害顾廷烨。

明兰以为康姨母看到顾廷烨有权有势,想给自己家找个倚靠。

她联想自己身世,如果不是祖母庇护,她估计和兆儿一样的下场,出于同情,就想收了康兆儿,让她有个安身之处。

要不是翠微把这件事禀报盛老太太,她也不知道康姨母的竟这么狠毒。

最终,幸得老太太援手,明兰和顾廷烨才避免一场家庭危机。

王大娘子连林小娘都斗不过,而林小娘那些手段在盛老太太面前,只不过是花拳绣腿而已。

由此可见,王若弗肯定看不出康姨母的真正目的。

事实也是如此,她心善又耳根子软,康姨母怎么说,她和如兰就怎么做,最后被人拿捏得死死的。

别说能保证如兰的幸福生活了,恐怕如兰还会惹上更多的麻烦。

最终,如兰虽是低嫁,身份不高,但她过得很幸福。

如兰嫁给文炎敬算是低嫁,她婆婆也没那么深的心计,顶多就是让她罚站。

但是,如兰夫君对她好,还很上进,后来夫君高升,只带着她去赴任,没带婆婆。

这样如兰她成了真正的女主人,连婆婆的气都不用受,过上如愿以偿的幸福日子。

如果嫁给顾廷烨,如兰没有明兰精明,无论如何都斗不过顾家那一群人。

如兰的母亲王大娘子也没有祖母睿智,如兰没有帮手,遇到的麻烦一个接一个,她如何能接住?

关键时候,她又能找谁帮忙?

到时候,如兰真可谓是一入侯门深似海呀!

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的光鲜,却不知道在这光鲜背后所掩藏的危险。

说到底,有什么能力就过什么样的日子,只有自己够优秀,见招拆招,才能过上令人羡慕的好生活。

更多宫斗、宅斗、权谋剧解读分享,关注@白姐宫斗,给你不一样的深度视角。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探究明朝士族家族,与西方贵族的区别以及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王朝,建立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在其长达276年的统治期间,明朝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和发展,其中明朝士族家族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现象。本文将从明朝士族家族的兴起和背景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社会历史。明朝士族家族的兴起

  • 中国古代历史上智商最高的四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开创了一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上下历史五千年,期间诞生了不少智者。今天就和大家了解下,中国历史上四位心智成妖的人物。第一位:姜子牙姜子牙,很多人对于他的了解都是在《封神榜》里面,而真实的姜子牙的确是有非凡的才能,他是武王伐纣主要人物,帮助武王一路过关斩将,出谋划策。甚至还准确的语言了周朝只能存在800年,并且写下了预测一万年

  • 抗战老兵李洛夫,坚持为一敌兵扫墓61年,称一定不忘他的付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人善福自来,心慈少病灾,恶生千百祸,阴险果悲哀。一个人若得到了不义之财也会不义而去;一个国家若发动了一场不义之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铩羽而归。纵然敌强我弱,纵然敌众我寡,但时间会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二战期间,敌人对国民政府发动的战争就是一场不义之战,无正义之名,无多助之人

  • 她跟甄嬛很熟,为六十五岁的乾隆生下公主,女婿是和珅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乾隆的一生之中,爱过很多女人,也负过很多女人。富察氏、那拉氏、魏氏这些女人都被乾隆爱过,也深深地辜负过,一般都是先爱后辜负。但是对于乾隆晚年时的一个宠妃——惇妃,乾隆却是先辜负,后宠爱有加的。原因是惇妃,在乾隆六十五岁时还为乾隆生了一个女儿——皇十女!惇妃汪氏是乾隆五十三岁时进宫的,进宫就封为永常在

  • 从二品布政司与巡抚几乎平级,为何权力相差甚大?有何内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356年,朱元璋占领南京,设立了江南行中书省。从此以后,朱元璋开始承袭元朝的制度,大规模推行省制。不过,虽然明制有不少承接元制,但由于刚刚经历动乱,朱元璋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12个行省,但行省的权力过大,“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 新婚之夜,夫人提出一个过分要求,曾国藩十分尴尬但不答应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不过他的经历也颇为坎坷,会试时两次名落孙山,为官前期仕途也不太顺利,然而最让他揪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的“蛇皮身子”。据说在曾国藩结婚时就被夫人欧阳氏给奚落了一番。曾国藩有一幅传世的照片,前额宽,皱纹明显,扫把眉下是三角眼,口阔唇薄,长胡须。湖南知名

  • 多尔衮十世孙至今仍穿黄马褂,希望住回皇城,曾买不到票大闹车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是给予了清朝皇室优待政策,不过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22日夜,第二次直奉战争之中直军将领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垮台。溥仪被赶出宫了,对于清朝皇室成员不再有优待。皇室成员跟满洲贵族也大多是改姓搬家,在这些人之中也存在着一小部分不愿意承认事实的,比如说一个叫爱新觉罗·州迪的人,他下

  • 雍正即位后,15位兄弟的最终结局,只有三人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当九子夺嫡落下帷幕,雍正即位之后,他面临着众多兄弟的不满和挑战。康熙皇帝崩逝之后,京城九门关闭六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他们是雍正的大哥胤褆、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祐、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十二弟胤裪、十三弟胤祥

  • 御史自备棺材参劾和珅,不过这一次他命大,只得了革职留任的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乾隆初中期,政治较为清明,诸臣可以随时随事奏报,对于合情合理的谏言乾隆大多也予以采纳。但到了乾隆晚年,这种君明臣贤的大好局面逐渐成了明日黄花,不可复现,敢说真话的大臣已经不多了。乾隆五十一年,出现了御史曹锡宝上疏参劾和珅家奴刘全的事件,这一事件就很好地诠释了乾隆晚期政治已经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曹锡宝

  • 她是康熙早年的宠妃,为康熙生下了第一个女儿,晚年却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清朝时期的记载,康熙的妃子总数量达六十多位,后宫更是人丁兴旺。皇太极在位,只是建立了五宫,后宫完全制度还未呈现出来,但到了康熙时期,后宫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康熙前期,不受宠爱且无身家背景的女子,没有太多差异,统一称为庶妃,后期才设置了更分明的等级,称呼上也各有不同,但是母凭子贵的封建习俗却一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