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雪岩:我死后让九姨太撕片寿衣交给神秘人。学者:令人叹服的智慧

胡雪岩:我死后让九姨太撕片寿衣交给神秘人。学者:令人叹服的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4/1/3 6:52:51

1885年秋,一代商圣胡雪岩在杭州的一个小破房子里含恨死去,曾经的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回首胡雪岩60年人生路,仿佛同电影一样,但却远比电影精彩炫目。

擅自借用公款,因祸得福遇贵人。

胡雪岩少时家境贫寒,13岁便到杭州闯荡,19岁到开泰钱庄当学徒,按照惯例,学徒期为5年,但胡雪岩因为勤奋和干练,破例4年就出师了。

店主十分赏识胡雪岩,力排众议,有意升他为仅次于店主的“掌盘”,但是胡雪岩却拒绝了。

当了掌盘,虽然薪水高,但整日坐守钱庄,毫无成长,胡雪岩更愿意在外面多受磨砺,积累经验,店主知道了他的想法后,认定他是要做大事的人,对他除了青睐以外,更多了一分敬意。

正是在外磨练的日子里,胡雪岩结识了穷困潦倒的王有龄

精通麻衣相法的胡雪岩,看出王有龄是大富大贵之相,在得知他无钱捐官的困境之后,他擅自借用了钱庄无法收回的公款资助王有龄。

这件事本来悄悄做了,也没人会查问,但胡雪岩敢做敢当,他自己揭发了自己,结果被钱庄辞退了。

不过这这件事不是胡雪岩失败的开始,而是他成功的起点。因为没过多久,王有龄便得官归来,一路从海运局升迁到浙江巡抚,他聘请胡雪岩为幕僚,将办理这粮的重任交给他,并协助他自办钱庄。

不得不感叹胡雪岩的眼光和魄力,放弃眼前的舒适生活,把宝押在一个只有几面之缘的人身上,这种识人断人的能力将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协助收复新疆,终成一代红顶

1861年,太平军围困杭州,王有龄以身殉国。

听到王有龄的死讯后,胡雪岩吐出一口黑血,惊呼“天亡我也”,当场昏死过去。

王有龄死后,左宗棠接任杭州巡抚,一代重商和一代名臣的精彩合作就此上演。

同治13年,清政府在收复新疆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左宗棠坚持要站,收复失地,左宗棠则主张放弃西北,防护东南。

但因为新疆是慈禧太后的祖籍,所以她下令左宗棠收复新疆。

打仗的首要问题便是军饷,而军情刻不容缓,好在胡雪岩极力斡旋,从洋行借贷了500万两军饷,之后又冒死为其送去10万石军粮。

没有胡雪岩的倾力相助,左宗棠是不可能收复新疆的。事后左宗棠连上几道奏折,胡雪岩得以授予一品顶戴,并破例御赐黄马褂,这是胡雪岩人生最耀眼的时刻。

遭算计破产,荣光随之付东流。

1882年,不甘心被外商欺压操纵的胡雪岩,花了2000万两银子收购了市场上的全部生丝,想从洋人手里夺回主导权。

不料,当时国际丝价大幅下跌,而胡雪岩消息不灵,外商不肯吃进,胡雪岩只能低价抛售囤积的生丝,一下就损失了800万两银子。

素与左宗棠是死对头的李鸿章很明白,扳倒左宗棠必须先扳倒胡雪岩,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

李鸿章指使盛宣怀联合各大商人贱卖生丝,接着他指示在阜康钱庄有大笔存款的储户集中去提款,遭受重创的胡雪岩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银子。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胡雪岩的阜康钱庄马上就要倒闭关门了,结果取钱的人蜂拥而至。

资金周转不开的胡雪岩,即使变卖家产也补不上这个口子,仅仅三天,胡雪岩几十年缔造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一代巨商也迎来了人生的谢幕。

凄凉身后事,一招奇谋保平安

胡雪岩一生纳妾无数,往往一夜过后便休掉,即便如此,他的身旁也有13位美人作伴。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在胡雪岩破产之后,陪在她身边的只有罗四夫人和九姨太。

胡雪岩死前曾特意嘱托过九姨太:“我死后可能会来个带铁帽子的神秘人,你将我寿衣的一角撕下来交给他。”

九姨太不明白胡雪岩是什么意思,还以为他是说胡话,但夫君的临终嘱托她不敢不遵循。

后来胡雪岩出殡那天,人群中果然有一个带铁帽子的人,九姨太将寿衣的一角撕下来交给了他,只见那人看了看,然后就摇头叹气走开了。

这个神秘人是盗墓贼派来的探子,他一看寿衣的布料如此低劣,就明白胡雪岩确实身无分文,再盗窃他的墓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正是因为这份智慧,胡雪岩的墓直到100多年后才被人无意中发现,发现时还完好无损,毫无破坏的痕迹。

写到这里不禁要感叹,这是多么光辉灿烂的传奇人生啊!

从小小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作为大清立朝300年来唯一被授予黄马褂的红顶商人,他曾经无比荣耀。从紫禁城骑马的胡老爷到三天破产的贫民,他死时又无限凄凉。

从这种传奇的人生里,我们能读到很多故事,能从中悟出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教训,也能看透人生冷暖,世态炎凉。

当代很多中国企业家,都从胡雪岩身上学到了自己想要学到的东西,当官要看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研读胡雪岩几乎是每个商人的必备技能。

如果你想要学习用人心法,为人之道,如果你想要了解胡雪岩的商政谋略和闺闱秘史,那么我推荐你看一下这本《胡雪岩谋略大全》,里面包含了胡雪岩的毕生经验和智慧,一顿饭钱就能让你打开眼界,提升自己,赶快点击上方商品卡购买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她是《延禧攻略》的反派,死后留下一幅美丽画像,藏在美国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延禧攻略》中张嘉倪扮演的顺嫔一上线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她美艳又聪明,是魏璎珞最大的对手,她只是略施小计就让魏璎珞失宠被关在了延禧宫,差点活活饿死。与她相比,前期的高贵妃、纯妃都算不上什么反派,她才是后期真正的大反派。她的五官带着异域风情,所以很多人都猜测她的历史原型应该是乾隆的容妃和卓氏,不过

  • 它以皇室的龙为图案,被当成谋反的证据,更是引发了一段朝堂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878年,一位大臣紧急向慈禧上书,有人要谋反,罪证就是一枚邮票。这枚邮票可不得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曾经在2008年的嘉德拍卖会上,以5000多万的价格成交。不过,这小小的一枚邮票,又怎么能跟谋反扯上关系呢?1878年3月,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

  • 施琅曾提议进攻日本,康熙思索再三后,婉言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清王朝来说,许多事情推迟了好几十年才进行,比如收复台湾这件事情。因为清朝缺乏强大的水军,再加上有鳌拜,吴三桂等人需要解决,所以收复台湾这件事情被康熙一直搁置了。一直到1683年,施琅训练出了强悍的水军部队,于是一鼓作气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是清军的一件大事,但从此以后,清朝的水军又没落了,因为清朝

  • 若非此人,中国版图的“雄鸡”将缺少尾巴,父亲是晚清第一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曾纪泽(1839-1890),清末著名外交家。同治九年(1870)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其后承袭父亲曾国藩的一等勇毅候爵位,光绪四年(1878年)出使驻英、法等国大臣,后补太常少卿,不久转大理寺丞。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也最为曾国藩所钟爱。曾氏家族以中国传统的诗礼传家,子孙后代虽出生豪门,皆半耕半读。

  • 清朝奇案:家主被害,疑是父女孽缘,小妾举报,知县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江南常州府发生了一桩命案,本以为就是件普通的盗窃杀人案,然而当地知县通过层层调查抽丝剥茧后,发现此案背后扑朔迷离,根本不是表面这么简单,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常州府江阴县有个富户,户主姓张,大家都叫他张老爷。张家祖上富裕又世代经商,到张老爷这一辈,传下的祖宗基

  • 清军攻入南京后,看到洪秀全的床,曾国藩气得跳了起来:你是活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从嬴政创办秦朝后到大清结束,我们这2000多年始终都是封建主义社会。虽然在1669到1799这100多年间,从康熙到乾隆还建立一个盛世,不过到了晚清的时候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英国人在1840年的时候用鸦片把我们的大门给砸烂了,后来日本又发动了甲午海战让我们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赔偿了白银整整2亿两,受到

  • 盘点那些能够改变历史的“渔夫”,没想到此人竟是一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有一群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被人们称为小人物,之所以是小人物,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对于王公大臣、才子佳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些人往往连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历史当中。但他们却在历史年轮中留下来不可磨灭的一笔,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后,不得不感叹世事的变化。唐宋名家韩愈称曾在诗中说道:“蚍蜉撼树

  • 美国人买下一座清代王府,谁知拆建时竟发现一个巨大宝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在老北京,谁人不知“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这句话,由此可见豫王府当年是何等气派。而关于这句谚语的诞生,还颇有一番来历。据记载,建于顺治朝的豫王府位于东单三条胡同,正门面阔5间,大殿五间,东西配楼五间,后殿三间,后寝七间,另有东、西两个小跨院,整体来说面积不大。在乾隆年间,第四代豫亲王棋艺颇高,

  • 明太祖朱元璋一发明,却被韩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也是个比较强大的朝代,不知道大家在看有关明朝的古装剧中,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就是他们的打扮和韩国的一打扮很像,头上会戴那种网状的包头的东西,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明朝朱元璋发明的,后来被韩国给盗用了。其实一些古装剧中,皇帝们都是金黄色的头饰,真实的情况并不都是这样的,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些男性的发饰是

  • 文人统兵为何成为历史的必然?从镇海之战看晚晴军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自从宋朝之后,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出现了一个局面,那就是武将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同时文人不仅只是在朝堂之上当官,很多的文人也开始领兵作战。比如南宋亡国前的权相贾似道,就是一个文人没有什么带兵的经验却带领南宋最后的十三万精锐士兵出征。这样的行为不是摆明了去“宋”。但是后来的朝代基本都不会接受这样的教训,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