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关羽折戟沉沙,还有一位三国枭雄殒命于此

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关羽折戟沉沙,还有一位三国枭雄殒命于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3/12/22 6:52:09

古代和近代战争史上,都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王近山攻克襄阳活捉康泽和郭勋祺,被誉为“非凡指挥才能的战例”、“小型模范之战”。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说了:应该是铁打的樊城纸糊的襄阳吧?你看后汉三国年间,关羽轻松拿下了襄阳,却在樊城吃了闭门羹,这岂不是说樊城要比襄阳难打?

这种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写得很明白:关云长用诱敌之计把曹仁赚出襄阳城,一刀斩了骁将夏侯成并截断了曹军退路,曹仁只好放弃襄阳退守樊城,没有经过攻坚战,关羽轻取襄阳。

但是我们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关羽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知道铁打的襄阳不好打,所以吃柿子捡软的捏,先去打纸糊的樊城,结果纸糊的樊城被曹仁守住了,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的因素。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主攻的目标为什么是樊城而不是襄阳,现在可能有人不理解,因为现在襄阳樊城算一座城市,襄樊市变襄阳市,樊城变成了襄阳市樊城区。

在后汉三国时期,汉江(当时叫汉水)把襄阳郡一分为二,襄阳城与樊城互为犄角,关羽先取樊城后取襄阳,是个明智的选择。

关羽一直没拿下或者说没有主攻襄阳,这在《三国志·卷十七》中有明确记载:“(曹操)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横海将军吕君碑铭》也记载了这件事:“关羽猖獗为寇,洪水播溢,泛没樊城……君威怀之信,临难益著,故能然攘除奸逆,独存社稷,连城十三。”

吕常守住了襄阳,因功被封为横海将军、都乡侯,食邑七百户。曹操在表扬徐晃的时候,也两次提到樊城和襄阳被围和解围,说明这两座城池一直在曹魏手里,关羽一个也没拿下。

纸糊的樊城尚且拿不下,铁打的襄阳就更不用说了。“蜀中名将唯羽”,作为蜀汉唯一的名将,关羽深知襄阳不好打,因为在二十七年前,也就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关羽攻襄樊是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已经有一位后汉顶级枭雄命丧襄阳城下了。

这位在襄阳城下折戟沉沙的后汉顶级枭雄就是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三国志·卷四十六》”

在三国正史中,孙坚可能要比关羽厉害一些,这一点关羽本人应该很清楚:讨董卓华雄的是孙坚孙文台,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编的。

正史中当然也没有“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真正在战场上击溃吕布的,还是孙坚孙文台:“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王粲《汉末英雄记》,下同)”

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吕布却根本不敢跟孙坚对决,两军交战之时,吕布的表现可用望风披靡丢盔弃甲来形容:“(董卓军)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

吕布之所以能从孙坚刀下(正史中孙坚也是用刀)逃生,应该是全仗着赤兔(菟)马“能驰城飞堑”。

能阵斩华雄击溃吕布的江东猛虎尚且拿不下铁打的襄阳,关羽审时度势之后,又怎么能不先去攻打纸糊的樊城?

但是很可惜,眼看着纸糊的樊城马上就要被暴涨的汉水泡成一团浆糊(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孙权却从背后捅了关羽一刀——这时候我们就看出孙权的险恶用心了:“我老爹孙文台殒命襄樊,你关公要是成功了,岂不是显得你比我爹还厉害?”

于是关羽饮恨襄樊之战,而襄樊也成了三国时期的一个禁忌,谁主动进攻都没有好果子吃。

但是我们对“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也有一点疑惑:襄阳樊城互为犄角,哪个都不好打,怎么一个是铁打的另一个是纸糊的?

到过襄阳市访古探幽的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樊城是低矮的夯土城墙,而襄阳是青条石和大城砖砌成;樊城的护城河只有十米宽,而襄阳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引汉水为护城河,宽达二百多米。

樊城濒临汉水,三面平原,更利于大兵团展开,所以关羽才主攻樊城而派偏师包围襄阳,其主要目的是阻止襄阳吕常驰援樊城,等到拿下樊城擒斩曹仁,襄阳可能就被困得不战而降了。

关羽有帅才,但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也没想到主公刘备的二大舅哥孙权会背盟偷袭,这才导致了襄樊之战满盘皆输。

笔者没有去过襄阳,并不掌握第一手资料,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章最后还要请教见多识广尤其是到过襄樊战场的读者诸君:根据当年的地形地貌以及战场态势,关羽围襄阳而主攻樊城,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阿拉伯帝国影响力比唐王朝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阿拉伯帝国影响力比唐王朝大?这是一个有趣且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也可能是没有一个确切答案得问题。阿拉伯帝国和唐王朝都是中世纪的强大帝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可能有人认为阿拉伯帝国影响力比唐王朝大,是因为他们更看重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阿拉伯科学和阿拉伯贸易方面的贡献和传播,而忽

  • 唐宪宗能把节度使打成乖乖猫,却打不服几十万藩镇大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在其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中,也催生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其中,唐宪宗曾经做出了一些独特而又引人注目的事情,比如说打败了藩镇大军中的部分兵士,但是被其他藩镇大兵所不服。唐宪宗在位期间,曾经大力实行节省和政治改革,打击贪污腐败,使得当时的政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维护

  • 三国时预言兴亡的童谣是外星人干的?明朝大才子杨慎力挺东晋的干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流行歌曲《曹操》,用短短的一句歌词,概括出了三国时代的形势。不过,与其说“分”,倒不如说是“立”,因为,汉献帝刘协是“禅位”给曹丕的。这里且不说“禅位”这事的猫腻,我们只说魏蜀吴建国之后的一桩怪事。(一)青衣童子的预言说到东吴,不得不说,它有一个“保质童子”的传统。

  • 武则天有一伟大发明,中国使用超千年,至今无论男女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的名声从她前后侍奉两位君主然后夺取李氏皇权,开始就注定永世不招人待见。因为在当时封建社会下女子地位低下,武则天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一些违背伦理的事。但是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还没被当今男女使用。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下,女子地位非常低下。但是在武则天执政期间

  • 唐朝时湖南益阳一高僧,容貌很丑却很谦虚,一个字就拜别人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末年,湖南益阳宁乡沩山有座同庆寺,虽然是寺庙,受当时的社会风气所致,同庆寺名下有很多稻田,僧侣们自己只耕种了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出租给附近的乡民耕种,每年按时给寺庙交租就行。有一户姓胡的人家,也是同庆寺的佃户,家里已经穷了几代人,到了这一代才靠着给同庆寺种地,总算缓过了一口气。家里稍许有了点积蓄,

  • 曾国藩权谋术:做好这两点,人脉越来越广,资源越来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权谋术》专栏是一个系列,讲述曾国藩如何运用权谋术,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的全过程。建议感兴趣的读者从第一章开始阅读,以全面了解曾国藩权谋术的若干细节和运用方法,从而举一反三,为我所用。一个人有没有力量,就看他能调动多少资源。要想调动资源,就必须有广泛的人脉关系。从曾国藩的为官权谋来看,如果一个人

  • 为啥明清选择闭关锁国而不是建立海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从明清几百年看,其实留给中国的时间还非常长,完全有机会和能力自己发展壮大,改变这一切。如果真的可以,那么这也就没有了后来的鸦片战争。明朝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远比西方的大航海要早。可是,曾经强大的明军早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中国的海军可以说是持续衰落,再也不受

  • 为了统一湾湾,清朝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史为鉴,清政府为了攻下湾湾,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各位大人,您看与当今局势有几分相似?(明清战争“湾湾”专题共8篇,此为第6篇,关注书瑶,我们一起从古论今。)一、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郑经率败兵退返台湾后,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正月(一说四月)病死。部将争权内江又起。郑经长子郑克臧被绞死,由年仅1

  • 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 35岁时突然暴毙 350年后世人才知道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爱新觉罗·褚英,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出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其生母是元妃佟佳氏。万历五年(1577年),年仅十八岁的努尔哈赤入赘佟氏富豪之家,娶佟佳·哈哈纳扎青为妻,之后数年接连生下一女二子,分别是东果格格、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明,佟佳氏带着

  • 清朝末年,最有学问的帝师,还如此自大,连铁路都不让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是出了名的骄傲,我们把中国定为世界的中央,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中原王朝对四邻的蔑称。当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优秀的祖先们也有这个资格,璀璨的文化给予我们足够的自信。不过到了清朝,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但统治者却依然沉浸于天朝上国之中。著名的例子就是乾隆时期,马噶尔尼作为英国使者来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