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穷秀才能妻妾成群吗?实际上,穷秀才只是在孤灯下享受寂寞

古代穷秀才能妻妾成群吗?实际上,穷秀才只是在孤灯下享受寂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45 更新时间:2024/1/14 22:22:31

现在很多人都被古装片给骗了,认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穷秀才,虽然是比普通农民化层次更高的知识分子,却是一穷二白,但能妻妾成群。如《聊斋志异》中穷秀才,晚上在孤灯下读书,却有很多女鬼狐狸精勾引,大老婆小老婆很多。

实际上,在古代没有义务教育。这也就意味古人如果供养孩子读书,是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如请私塾教师教育孩子的钱,这需要金钱的投入。还加上送孩子去经赶考的交通费住宿费,也是很大一笔开销。

要知道,古代是农业社会,朝廷都是要盘剥农民才能维持地方机器的运转。古代的农民,不仅需要缴纳粮食,也要为政府服劳役,而且古代朝廷的纳粮与徭役都是根据农民家里的劳动力来计算。如果孩子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意味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少一个劳动力的负担不会减少,则增加到农民的身上。

如果农民家庭一个孩子去参加科举考试,意味农民要多交一份粮食,服多一份的徭役。而且,孩子读书需要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需要去私塾听老师讲课,这些都是经济开销。再加上古代交通不通,进京赶考是需要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之久,是需要很大一笔交通费差旅费。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所以,古代能读书的人,家里绝对不是赤贫,起码也是有一些土地的中农或者富农。能在科举考试中名列高榜的胜利者,家境都是富裕,至少是中产阶级富裕家庭的孩子。

所以,古代的秀才都不穷,古代的知识分子一般都不穷,穷也当不了知识分子,知识都是属于有钱人的享受。如果在古代的乡下,秀才一般都是地主或者富农家的孩子。中农孩子与贫农一般都是大字不识。由于这些在科举考试中胜利的秀才、举人,成了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家里也比较有钱,自然也能妻妾成群。

而且,我们也看到,在古代女人都不赚钱的,都是依靠男人养着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

如果秀才娶女子与很多妾,意味经济负担也很重,支撑不起。所以,古代就如现代拉伯地方,虽然伊斯兰教信仰与法律规定可以一个男人娶四个老婆,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一般农民都是娶一个老婆。这也就是我们看《儒林外史》里面的严监生,虽然家里有十万两白银,却也只是一妻一妾,而且也是因为女子不能生育,才纳妾。

但凡事也没有绝对,古代一穷二白的人孩子科举考试获胜的例子也有。如唐八大家的韩愈,少年丧父,一穷二白,全靠嫂子养活。不过这些人孩子可能从小聪颖,族人可能看上是潜力股,于是也愿意筹钱送京赶考,不过这也是少数。

话说回来,古代人一般十八岁就迈入了成年。如果古代穷苦人家的读书人,到了十八岁没钱娶老婆怎么办。

实际上,古代地方县衙等基层组织,为了增加人口扩大劳动力,也想出不少办法。如古代也流行换妻,就是要家里有妹妹或者姐姐的才可以这么做,把姐姐或者妹妹换一个别人家的女性过来,这样两家齐美,都不耽误娶妻生子,在古代很盛行的。

另一种就是如承租门面一样的租妻。由于古代女人都是没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家的男人娶不到老婆去“黑市”租或者买个老婆。也是非常正常。而且买卖时候有正规的合同契约,契约上面都是白纸黑字上写着价钱与契约终止的时间。如人买女子租了几年。

不过租妻可能古代读书人多么穷,也不会去干的。因为古代读书人都是受着儒家圣思想的影响,对女子贞洁观念看得很重,不会买二手货的。

所以,古代穷苦读书人一般都是没老婆的。一切如《聊斋志异》一样,在孤灯下读书,然后寄希望某个女鬼或者狐狸精前来。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他们能在墓中活多久?结果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神童诗》“最是无情帝王家”,相信有很多小伙伴曾经对于古代的帝王家很向往想要知道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可历史总是会打破很多的想象,要知道,真实历史上的帝王大多都是很无情的,有一些帝王甚至会用活人殉葬,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人是死后被殉葬,但是还有一些残忍的直接将

  •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帝王扳指”,曾号召百官公开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是宗法制国家,大到皇室,小到平民百姓,都靠血缘宗族关系牢牢维系着。追认同一个祖先,通过族谱来确认家族一代代是如何传承,这是封建时期家族社会的普遍做法。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地方保留着这种记录方式。中国人历来讲究家世出身,一个好的家世就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因此有些人也是极力要追认一个有名望的祖

  •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有何用?这东西可打小抄可遮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影视剧中,每演到大臣上朝的场景时,我们都会发现每个大臣手中都会拿着一块狭长的板子。这块板子学名叫做“笏板”或“朝板”,它是大臣身份的象征。有个成语叫“满床叠笏”,就是用来形容一门昌盛,家中出过很多高官。笏板除了象征身份外,还有其他很多妙用,大臣在上朝时既可以拿它来挡脸,做小抄本子,有时候还能用来

  • 4个人练《葵花宝典》,3人练错,为啥只有林远图练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里面有一个类别的受众几乎囊括了男女老少,那就是武侠剧。咱就说谁小时候没有一个武侠梦,在屋里披着被单假装是大侠?又有多少人幻想自己也能偶然得到一本武功秘籍,成为执剑走天下,行侠仗义的大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武林秘籍都是大家趋之若骛的,例如《葵花宝典》就是其中之一。毕竟很少人能有岳

  • 周伯通四个徒弟:一个愧对一生,一个不知所踪,还有两个万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周伯通可以说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个经典角色,他天性纯良,喜欢玩乐,不管长到多大都犹如一个小孩子一般,人称“老顽童”,他虽痴迷研习武学,但不喜欢介入江湖纷争,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周伯通武林的新晋五绝之一,武艺高强的他曾教过四个徒弟,这其中的两人成长为一代大侠,一位不知所踪,剩下一位是周伯通一生最

  • 孟庆树:长得落落大方,19岁嫁给王明,生下3个娃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内革命形势危急,大量革命者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作为第三期的学员,孟庆树结识了比自己大六岁的王明。作为战友,王明在学习上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在回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路上,王明递上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第一封信:“这里面有我的一首诗,回去以后,请你看看,提提意见。”孟庆树百思不

  • 西方人3次奇葩的侵略事件,平均几百人灭亡一个庞大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总有一些让人扼腕惊叹的事情,没有我们想不到的,只有我们对之不甚了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3次奇葩的王国灭亡事件,如果单从灭亡他们的对手人数上看,你会觉得这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但事实就这么发生了,不容我们质疑,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寻找这一奇葩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第一件,阿兹特克帝国的灭亡阿兹特克帝国

  • 秀才一上联:“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无夜不亲”,下联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经过了上千年的沉淀,在文学载体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它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文人仕子们的喜爱,也成为了读书人最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历朝历代的才子们对它情有独钟,像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解缙,清朝的纪晓岚等等,这些个历史名人,都流传下来不少的对联趣事。明朝的时候,山东济南有个神

  • 我党的百战将军,20天攻下32座县城,授衔中将却遭到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木兰辞这首诗我们在中学都是有学过的,大家也了解,木兰辞中有一句话非常的出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得出一个将领要想成为百战将领,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有这么一位真正的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做赖传珠。1927年赖传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是蒋介石

  • 尉迟恭和秦叔宝曾经干过一仗,两人谁厉害?现在告诉你,其实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尉迟恭和秦叔宝曾经干过一仗,两人谁厉害?现在告诉你,其实是他首先亮出我的答案,我觉得秦琼更胜一筹,也就是说,秦琼更厉害一些。有人可能提出异议,唐太宗的凌烟阁24功臣像,尉迟恭排名在第七位,而秦琼排名倒数第一,这作何解释呢?其实这是秦琼没有参加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的缘故,那时候秦琼年纪也大了,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