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帝国的葬送者:一生饱受诟病,因这些事声名狼藉

大明帝国的葬送者:一生饱受诟病,因这些事声名狼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79 更新时间:2023/12/23 22:17:29

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后,出现了一个明朝的治世局面,那便是“仁宣之治”也就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时代,这个时代堪比唐朝的贞观之治。只是,仁、宣二宗较之明初的三位皇帝“知名度”不是很高,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明英宗画像

然而,朱瞻基去世之后,年幼的英宗即位,自此明朝政治便一蹶不振。可以说明英宗时代是明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这与明英宗的昏庸是不无关系的。明英宗朱祁镇是历史上少有的身世特殊的皇帝,而明英宗之所以昏庸,与他的具体经历息息相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明英宗的身世可疑,有可能并非皇室血统。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的儿子,也就是《大明风华》中孙皇后的儿子,是宣宗亲立的太子,并最终继承了皇位。当然,剧中在人物的定位上是与历史不太相符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便是朱祁镇并非朱瞻基的亲生儿子。这听起来很“雷人”,但却是真实的历史。

孙皇后(左)和胡皇后(右)

讨论朱祁镇的身世,这要从孙皇后此人说起。孙皇后原是宣宗的贵妃,因其人长得美丽,深受宣宗的喜爱。当时,宣宗第一任皇后胡善祥一直没有子嗣,孙贵妃虽然觊觎后宫之主的位置,却同样没有为宣宗生下皇子。为了夺取皇后之位,孙贵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冒险——从宫人那抱养了一个男婴,充作宣宗的儿子。

此事在《明史》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虽然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这桩谜案的细节,但结果却是很明显的:孙贵妃借此稳固了自己的位子,并使得宣宗废掉了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而这个抱养的孩子便是后来的英宗。

明英宗剧照

从这一点来讲,英宗肯定不是孙皇后亲生,是否与宣宗有直系血缘关系,也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因此,有人提出英宗本身便不具有皇家血统,而是孙皇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处心积虑,抱养而来的孩子。

二、英宗幼年为宦官所惑,成长环境也不利于其日后成为一代明君。

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时候,英宗当时只有九岁。按照明朝的做法,需要由明朝的内阁大臣辅政。但当时宫中却出现了影响英宗一生的重要的反面人物,那便是宦官王振。王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极差,他对英宗的影响可见一斑。

王振剧照

最初,张太后明确表示宦官只可照顾皇帝起居,不可以干政。但是王振凭借着自己的花言巧语,哄骗了张太后,并在大臣的斗争中互相拉拢,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英宗的心腹。

我们知道明朝后期最大的特点便是宦官专权,搞得政治一片黑暗,而这个情形,可能要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了。王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功地俘获了太后和诸大臣的心,并在英宗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土木之败以前,王振达到了专权的程度。

随着王振势力的不断扩大,不仅搞得政治一片黑暗腐败,而且还与北部的瓦剌暗中勾结,瓦剌部兴起之后,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每年进贡之时,贡使进入内地之后骚扰沿途百姓,不仅如此,王振还收受也先的贿赂,帮助瓦剌冒领赏赐。

阴险的权宦王振

此事在《明史记事本末》中有清初的记载:“也先遣使二千人进马,诈称三千。”不过,由于是冒领赏赐,明朝没有给也先相应的赏赐,直接导致了瓦剌对明朝的入侵。

三、好大喜功、盲目自信,在土木堡惨遭俘获,连皇位也被篡夺。

土木之败是瓦剌与明朝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之中明朝皇帝英宗因亲征被俘,这个事件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朵奇葩”了。瓦剌向内地进攻之后,大同失守,王振鼓惑英宗亲征,当时于谦等人十分反对,但英宗偏信王振,为一展雄风,决定亲政,并派他的弟弟朱祁钰留守京师坐镇。

在双方交战过程中,王振为了一己之私,希望英宗能够路过自己的老家,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不顾形势紧急和英宗安危,将他带上了错误的路线,最终导致在土木堡之时,英宗被俘。

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之后,瓦剌便挟持英宗与北京的政权索要条件。当时北京城一片混乱,坐镇的朱祁钰看到皇帝被俘,打算南渡,被于谦阻止。最终朱祁钰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登基,并将英宗封为太上皇。

当然,这个事件和北宋的靖康之耻很类似,只不过朱祁钰听了于谦的忠告,没有南下。最终在于谦等人的奋战之下,击退了瓦剌。双方讲和,并将英宗迎了回来。而可怜的英宗年纪轻轻便只能当太上皇了。

四、英宗复辟之后的愚蠢行为,更使得他彻底与“明君”绝缘。

如果说土木之败一事,英宗是被迫的,尚难以确定他是昏庸的,那么之后的事件便可以看出他有多么昏庸了。

朱祁钰登基后,虽然英宗被迎了回来,成为了太上皇。但朱祁钰仍然不放心,为了保障自己的皇位,煞费苦心先是废了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朱见济只当了一年皇太子,便去世了,朱祁钰只有这一个儿子,朝中大臣奏请复立朱见深,朱祁钰心中十分郁闷,一直没有决定。

夺门之变

最终,在朱祁钰病危之际。徐有贞和石亨拥护英宗朱祁镇复辟。如此一来,朱祁镇顺利登上皇位,这一事件被称作“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后干了很多蠢事,下面一一道来:

第一件,恢复王振忠臣的名誉。

众所周知,英宗之所以丢失皇位主要源于王振,因此在登基之后,本应对王振追责,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英宗却念念不忘王振的忠心。据《明通鉴》记载:“刻香木为振形,招魂以葬,建祠祀之”,追封了王振的官位,而且赐他“旌忠”二字。如此一来,大宦官王振便成为了忠臣。

第二件,诛杀有功之臣于谦。

因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在复辟之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英宗十分重用他们,而他们因怨恨于谦。所以英宗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于谦。估计于谦在北京保卫,誓死抵御瓦剌之时,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结局竟然是这样吧。

于谦

当然,英宗为了保障自己的皇位,也对拥护他复辟的曹吉祥和石亨等人进行了打击。曹吉祥和石亨等人凭借着自己的功劳,擅自干政,并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党羽,甚至意图发动兵变,最终被英宗先后打击,这便是有名的“曹石之变。”

英宗时期,历经土木之败和曹石之变,国力大衰。土木之败以前,英宗因年幼,为宦官所迷惑而干了很多蠢事,甚至一度丢失了自己的性命和皇位,而复辟之后,未能吸取教训,不能识别良善,继而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的确是昏庸至极。所以英宗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天龙八部里:段正淳堪称情圣,五大因素导致被众女人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后,出现了一个明朝的治世局面,那便是“仁宣之治”也就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时代,这个时代堪比唐朝的贞观之治。只是,仁、宣二宗较之明初的三位皇帝“知名度”不是很高,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明英宗画像段正淳是《天龙八部》里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争议点主要在于他对感情是不是“真诚”。

  • 二千年高平古城之一,高平古城及县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高平古城历史悠远,在远古时期高平城今址有麒麟寨,人类置村居于此。更远古的炎黄时期,中华民族农耕始祖神农炎帝在城北二十公里的羊头山上寻五谷,始稼穑。现羊头山上遗存有神农黑白二泉,神农井,五谷圭。羊头山下有炎帝陵,炎帝高庙,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神农庙,五谷庙。二千年前的秦统一我们的最后一役长平

  • 这个民族和中原王朝作对千年,他竟然是个东西方混血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有一个民族很早之前就在中原地区北部的蒙古高原活跃,可以说算得上是东北亚地区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这个民族能征善战,一直都是中原国家的威胁,这个民族就是匈奴。在秦朝时期因为秦朝的强大,所以匈奴被挡在了中原地区之外,未能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但是中国经历了秦末汉初的这一段大动荡的战乱时期之后,国家贫弱民不聊

  • 觉醒年代:又有一个“被朋友出卖而身死”的革命志士出场了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886年,邵飘萍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南市街道紫溪村。原名新城,学名西康。后改名景卿、真卿,字飘萍。应该是专门给律师住的宿舍),家境不错。邵飘萍从小就聪明伶俐。14岁(有说13岁)考进士。邵飘萍早年深受革命者的影响。1904年,邵飘萍结识了民主革命家张恭,并在金华读到了张恭的第一份报纸,《萃新报》

  • 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如何结怨豪强,不屈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郦道元以父荫入仕,袭封永宁伯。迁都洛阳后,出任尚书郎、太傅掾,升任治书侍御史。受到尚书仆射李冲所弹劾,遭到免职。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

  • 1951年,我国沈阳军区逮捕了一位在役高官,原来是他出卖了杨靖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951年,在我国军政机关的联手下,国民党埋伏在大陆的敌特纷纷落网,其中一个敌特语出惊人,他说,杀害杨靖宇的人,就在你们共产党现在的高层中当大官!一石激起千层浪!先不说他的消息是否准确,是不是在混淆视听以扩大自己的功劳,减少作为敌特的罪责,单是他话语中的信息量,就已经十分惊人,因为不但涉及牺牲于十几

  • 清朝一公子,不顾世俗娶妹妹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想必大家对李鸿章这个名字的都是耳熟能详,后人对他的评价不一有功有过有褒有贬。但无论是褒还是贬是功还是过,他的名字能印刻在那个时代并且为后人记得,说明他绝不是泛泛之辈。他的传奇故事大家想必也听了不少,但是除了他本人之外,他的父母一生也是传奇的存在,最令人惊讶的是他父母在成亲之前是兄妹。这让还很多人都感

  •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 已经为“天京变乱”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平发动起义,随后在8月20日,大败清军向荣一部,斩杀千人,缴获大批军火、粮草等物资。当年冬天,太平军占领广西永安,进行一系列政权官制方面的建设。确立太平天国官制:级别为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和两司马,共十二级。比如,日后

  • 如果把诸葛亮放在当代,他的军事能力和智慧,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自晋朝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提拔诸葛亮,给寺庙加号。晋朝,封为吴兴王;唐封武灵王,赐庙。皇帝任命“皇上”,选拔名臣37人,“忠侯永琰”。从斯。不过,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诸葛亮军事水平有限,名不副实。有人认为诸葛亮是军事天才。那么诸葛亮如果放在今天,会是什么水平呢?诸葛亮的战绩并不好军事

  • 如果关羽不跪求曹操,张辽会不会被杀?不好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与刘备联手攻打徐州。徐州虽破,但吕布等几位重要人物的结局却各不相同。可以这么简单说:一言不发的高顺被杀了,只想快点死的陈宫,不想杀的曹操也被杀了,乞讨的吕布仁慈,也被杀了,而骂曹操的张辽却没事,不仅没有死,还被曹操拜为中郎将。当然,张辽之所以没有被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