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大儒,王阳明的生平-成为圣贤的道路(一)

一代大儒,王阳明的生平-成为圣贤的道路(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09 更新时间:2023/12/11 11:22:44

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

成化十七年(1481年),父亲王华,进京参加殿试位居榜首,成为状元郎。

一、少年有志

成化十八年(1482年),王华供职翰林。王阳明与祖父王伦前往京城。

同年,王阳明10岁,于京城私塾读书。

到了12岁,一天私塾先生对同学们发问:“世上什么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大家纷纷说登科及第最为首要。

唯独王阳明不以为然,他认为仕途并非读书的最终途径,成为圣贤才是归途。

二、酷爱军事

小时候的王阳明,对《孙子兵法》尤为感兴趣,每逢家里请来宾客,王阳明便用果核与客人们摆阵对弈。客人们刚刚摆出军阵,王阳明就立刻想出了克敌的阵势。

三、智斗继母

王阳明13岁时,生母去世。王华的小妾常常欺侮、虐待他。

王阳明便买一只叫长尾林鸮的怪鸟,放到父妾的被褥里。然后和一位神婆串通好。

那个小妾受到惊吓,王阳明就派人请来这位神婆做法。神婆按照王阳明教给她的话说,说这只鸟是王阳明的生母化成的,今天来就是替儿子惩罚她的。

之后,小妾再也不敢欺辱王阳明了。

四、骑马出关

1486年,十五岁的王阳明单枪匹马偷偷跑出居庸关,游历一月有余。

返程时,远处望见两名骑马的鞑靼人,王阳明热血澎湃,从身后抽出弓,搭上一支利箭,策马直冲而去。

鞑靼大惊,调转马头,拍马就跑。王阳明在后面大喊大叫,一直追出去几里。

五、新郎失踪

1488年,王阳明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

新婚之夜,王阳明漫步于街道,看见一个闭目养神的道士,鹤发童颜,两个人便攀谈起来,越交谈越是觉得相见恨晚。

一直欢谈到了天亮,东方既白。这时,王阳明才猛然想起错过了自己的新婚,于是赶忙回府。

六、格物

有一天,他和一位同样精钻朱熹理学的朋友在竹林前探索学问。

王阳明提议:既然朱熹认为一草一木都有它存在的至理,“格物”就能够“致知”。不如效仿一下,从竹子开始探究。于是邀请好友去竹林“格”竹子,两人草草吃饭、睡觉。寸步不离地面对着竹子整整三天,钱姓朋友积劳成疾,最后病倒了。

而王阳明就这样坚持了七天,最终耗尽心力而病倒。

事后,两位好友再见面的时候,都深深感叹格物的困难,成为圣贤的不容易。

七、乡试中举

弘治五年(1492年)秋天,二十一岁的王阳明在浙江乡试中中了举人。

随后会试落榜。

八、组建龙泉山诗社

考试落榜后,王阳明回到家乡,组建了龙泉山诗社。意在与志同道合的人士谈论、切磋学问。

没过多久,又在文学界取得了灿烂的成就,被誉为天才。

九、研习兵法

不知为什么,王阳明突然离开了龙泉诗社。

浙江余姚有个叫做许璋的居士,精通兵法。二人相遇后,许璋告诉王阳明:建功立业才是圣贤的不二法门,所以应该努力提升军事能力。于是王阳明开始跟随许璋研习军事。

在许璋的引导下,王阳明的军事理论逐渐成熟。

十、二次会试

弘治八年(1495年),王阳明再一次回到了京城。

弘治九年(1496年),王阳明第二次会试失败。

发榜时,有人因落榜而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却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鋹要求自宫后才可当官并常鸩杀大臣,看到赵匡胤递酒惊慌失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形势险要、物阜民丰的广东便成为群雄竞相争夺的重要战场,割据该地称王称帝者不绝如缕,而南明绍武、永历两个小朝廷也曾以此为根据地,长期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最后一位割据广东的皇帝,是南汉亡国之君刘鋹(南明属于流亡政权而非割据政权)。那么,刘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最终的结局

  • 真正历史:宋江被杀后,水泊梁山被谁占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宋徽宗时期,官府把水泊梁山收归朝廷所有,对周边的渔民按船收税。宋江、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花红、董平、李进等36人揭竿而起,他们攻下州县开仓放粮,迅速聚集强大的力量。他们攻打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攻打了青州、济州、濮州、郓州,纵横几百里,锐不可当。北宋数次招安,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北

  • 杨家将、岳飞无缘“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潘仁美入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指的是在南宋的时候,宋理宗宝庆二年,他把一份功臣名单交给画师,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皇帝命令画师把这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1、赵普:大宋开国功臣,谋士,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宰相。2、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 这位唐朝大将一生战无不胜 却生性残忍 处斩腐败大臣竟挖心食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有唐一代,名将辈出,他们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立下赫赫战功,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颂。可是有一位常胜将军,却被人们淡忘,他就是大将杨思勖。杨思勖之所以被后世严重忽视,是因为他出身卑贱。杨思勖本姓苏,罗州石城人,自幼被送进皇宫当了小太监,一位杨姓宦官收养了他,所以改为杨姓。杨思勖臂力过人,果敢勇猛。唐中宗

  • 西晋初立:杂胡作乱晋军无能,贾允设计女嫁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话说秀发树机能拥众造反,气焰甚盛,雍凉边境,多被劫掠,十室九空。晋武帝本恐杂胡作乱,尝从雍凉二州故土,析置秦州,并遣胡烈为秦州刺史,令他屯兵镇守,严防胡人。胡烈莅任甫及一年,秃发树机能便即蠢动。胡烈当然督兵往讨,与秃发树机能对垒争锋。秃发树机能确是乖巧,先用老弱残众出来诱敌,略经交战马上遁去。胡烈三

  • 刘娥:“狸猫换太子”中刘妃的原型,差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刘娥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她是哪位人物,其实刘娥在历史上是可以和武则天比肩的人物。她是宋朝时候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主要的是她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后。而且刘娥的一生也是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女子到皇后,刘娥的确也经历了许多。并且刘娥也是很有能力,确实为了大宋的江山付出了许多。在历史上

  • 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结束三分天下的混乱局面?有两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世人的点评上看,诸葛亮的名声胜过司马懿良多,他是忠臣的典范,为报知遇之恩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从历史成败的结局分析,司马懿又是三国中最大的赢家,他结束了三分天下的混乱局面,为晋朝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他输在了哪里呢?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输在心态上。诸葛亮急于发动战争,

  • 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果真是因为不信任魏延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代的一个谜。许多人都认为,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诸葛亮武断进行了否定,错过了出其不意占领长安的最佳机会,从此蜀汉的北伐陷入了战略被动,哪怕诸葛亮在战术上再是出彩,都无法挽回战略颓势。考虑到小说中关于魏延“脑后有反骨”的桥段,这不禁让后世许多人都觉得,诸葛亮是因为不信任魏延所以才否

  •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何曹操不请他出山?原因非常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都说乱世出英雄,这一句一点都没有错,在三国时期就出了非常多的英雄,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他们大部分都青史留名,当然有一些是好名,有一些则是不好的评价。在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就要数诸葛亮了,他甚至被神话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他打天下,三顾茅庐才最终请动诸葛亮下山帮助他。然而诸

  • 关羽爱兵如子,他败走麦城时,却无忠心的手下,原因令人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关羽爱兵如子,他败走麦城时,却无忠心的手下,原因令人感慨。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轶事,出名的很多数之不尽,其中武将较为出名的就有关羽了,人们对于他是推崇备至,被称之为武神。在三国中,关羽对于刘备那是死忠,为人忠义双全,誓死不从曹操,武力无双,过五关斩六将,取颜良首级。可是就算是这么一个人物,却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