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读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读书会很艰苦吗

古代皇帝读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读书会很艰苦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91 更新时间:2024/1/17 22:51:38

对古代读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读书有多艰苦?为什么穷是读不起书的呢?

在古代,皇帝读书是很艰苦的。

皇帝小的时候,虚岁6岁就要开始去上学,他们上学的地方叫做上书房,学堂规矩是非严格的。

皇帝必须要在凌晨3:00~5:00左右,就到上书房进行早读。在凌晨5:00~7:00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正式上课了。每天要学习10个小时,一年只有5-10天的休息日。

读书的时候,必须正襟危坐。就算是在夏天,热得受不了了,也不能够摇扇子。

吃饭的时候,必须要先让自己的老师吃。皇帝吃完后是不允许休息的,一吃完就必须要马上读书。

所学的科目多而复杂,必须要将《大学》《中庸》《论语》等书全部背下来。此外,他们还必须要上书法、绘画、骑射等必修科目。

如果要想做一国君,从小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配得上他们所处的地位。

古代皇帝读书都很用功,普通的百姓更甚。因为在古代,读书几乎是所有人想要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范进仅仅中了个举人,就高兴得疯了过去,可见考取功名对那时的读书人诱惑是多么的大。而同样,他们要为此付出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

在古代,如果家里太穷,是读不起书的,毕竟那时可没有什么贫困补助。

为什么穷是读不起书的呢?

试想一下,古代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不去干农活,整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读书上,那么他的家庭怎么生存呢?一边饭都吃不饱,一边还要盘算着今晚的油灯能够支撑多久,要不要去凿壁偷光,这样的家庭条件是很难让读书人坐下来安心读书的。

再从日常读书花销上看,古代书籍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在印刷术普及之前,所有的书籍都得靠手抄复印拓本,纸张价格也不便宜。

加上书籍是士大夫阶层象征财富和地位的另外一种方式,很多名门世家都会争相收集书籍,并且以此为珍宝。因为知识又象征着通往更高阶层的钥匙,所以这些阶层的人不会让知识轻易地流入底层,穷人想要获取知识变得尤为困难。

即便家人都省吃俭用供他一个人读书,可古代读书并非现在的义务教育,没有钱请先生去私塾,那么就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学习进度要比别人慢一大截。

在没有先生教导的前提下,想要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这是很难的。要么自己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能够无师自通。要么运气好被有名的先生挑中,成为弟子,传授些别人很难学到的东西。

否则,与出身名门世家或者商贾巨富的读书人相比,寒门弟子是很难有机会脱颖而出的。所以,如果有机会能够拜见当地有名的老师,学子们大多都趋之若鹜。

即便有钱有权的富二代、官二代,他们能去读书,这也仅仅是读书的第一步,关键在于能不能读出一个名堂来。

古代录取率可比现在低很多,头悬梁、锥刺股能够成功,已经是很美好的故事了。很多读书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做无用的挣扎,到头来,耗光了家里面所有的积蓄,只能够成为像孔乙己那般穷困潦倒却又骄傲于自己是读书人的酸儒书生。

况就算考中了秀才,后面还有举人、贡生,至于日后能不能当官光宗耀祖就更凭运气了。

说完了古人读书的条件,再来说古人读书的内容。

时期的书院主要是用来治学,研究学问的,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古人读书,要么把老师请到家里面来教书,要么让孩子去私塾读书。

私塾里的开蒙读物并不是《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一个屡试不中的穷酸秀才毓秀所写的,所以古代人根本不会把它当作蒙书籍。

古代主要的启蒙书是千三百,也就是《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进私塾后,先生会要求学生先抄三遍《千字文》,之后再去诵读《三字经》和《百家姓》,这算是最基本的认字阶段,学完了这些,才算完成了识字阶段。

千三百之后,会继续学习《声律启蒙》《千家诗》等等,这才算完成了学习的准备阶段。

最后才是学习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的学习过程分成4个阶段,首先是朗读,接着是背诵,然后是默写,最后是训解。这和我们现在的读书学习顺序不太一样,我们现在讲究理解记忆,一般先会训解,然后再去默写背诵。

除了以上必读书目,《史记》《汉书》也是必修课。另外说一句,像《道德经》等道教书籍和一些佛教经书并不属于儒家经学一类。

这些课程20岁之前就应该完成,不然你就算是一个年纪大的后生了。

等这些全部都学完,接下来你就要选择自己的人生方——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做官,还是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大儒。

总的来说,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读书并不仅仅是陶冶情操(哪怕作诗也是因为科举要考),更重要的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工作。

现代,我们也不能把读书简单看做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更重要的是学会把读书和自己的工作关联起来。

比起读过多少书,职场人阅读的关键在于“读后”怎样将书中的知识活学活用在自己的工作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古代读书人

更多文章

  • 孙权曾几次三番讨要荆州,他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权,东汉

    孙权,即吴太祖,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在位共23年,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自从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是同盟的关系,非常亲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自从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几次三番讨要荆州,而且为此发动过战争,还打下了荆南三

  • 李广祖孙为大汉征战沙场,为什么一个比一个难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广,西汉

    李广,字号不详,,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回朝中,汉武帝就令人将他的母亲和妻子招过来,并让相士给她们相面,得到的结论果竟然是并无死丧之色,那就意味着李陵还活着。后来得

  • 福全受到过康熙猜忌吗?他的子孙后代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福全,清朝

    康熙在皇帝里算得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了,但是他作为皇帝,还是猜忌过福全,那么福全后人过的怎么样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侵扰清朝边境,康熙早就对噶尔丹肆意扩张版图武力统一漠西蒙古各部不满了,因此听闻噶尔丹又想侵占清朝庇护的漠

  • 子路的死其实很不值,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子路,鲁国

    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480年,子路死讯传来,七十二岁的孔子痛心疾首,仰天长泣,第二年,孔夫子在对子路的

  • 明末时期没有满清入关的话 明朝还能坚持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满清

    还不知道:明朝和满清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若满清没入关,大明帝国还能撑多久?大明是一个让众人惋惜的王朝,它的灭亡不是因为外敌多强大,而是自身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算是励精图治,然而还是无法挽救这个支离破碎的王朝,但是勤政就能说明他是一个

  • 皇太极当初提出议和给崇祯 崇祯为什么没有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太极,明朝

    还不知道:皇太极和崇祯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兵败,皇太极提出议和,为何崇祯不同意?明朝是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朝代,因此崇祯也就成了一个最具悲剧色彩的亡国之君,当时他不愿投降,宁愿上吊。尤其是临死前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也是令人唏嘘不已。明

  • 黄景昉提出一项建议延缓明朝灭亡,为何崇祯拒绝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黄景昉

    明朝最后时期社会很乱,只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些为国效力的忠臣,他们竭尽全力的想要保存国家,只可惜皇帝昏庸,周围又有很多的大臣阻碍,所以导致最终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曾经有些人也想出了,让明朝延续下去的方法,只可惜当时的崇祯竟然忽视了,并没有在意。这个人就是当年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它叫做黄

  • 万历多年不上场,为什么没人敢谋朝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万历

    不论是哪朝哪代当了皇帝的人都会怕皇位不保,都不会长时间的不上朝。但是在明朝就有一位非常奇葩的皇帝,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都不上朝,他说的就是万历,就是在今天也难想象,但是他却把皇位坐的还挺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没人谋朝篡位呢?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个中的原因。一,有不错的大臣基础。万历还是非常知人善用

  • 古人再被判灭九族的时候 家里的亲属为什么不直接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诛九族

    还不知道:古人被判灭九族时,家中亲属为何不逃跑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靖难成功后,朱棣打算在奉天殿继承皇位,遂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还以周成王的典故嘲讽朱棣,惹得朱棣龙颜大怒,不顾道衍和尚的劝阻,

  • 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传位给弟弟?他是自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自古以来,皇帝的继承一般都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宋朝赵匡胤在去世之后,继承他皇位的人就不是他的嫡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如此古怪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以下猜想,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虽然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在选择自己继承人的时候,他的做法让所有人都很费解,但是这么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