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能告御状为何还有那么多贪官 看看告状的成本就知道了

古代能告御状为何还有那么多贪官 看看告状的成本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2/28 17:25:22

还不了解:古代御状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人明明可以告御状,为还有那么多贪官?

我们平看一些古装剧,总能看到百姓有上告冤情的场面。《少年包青天》就不用说了,包拯就跟我们如今的名侦探柯南一样,走哪哪有命案发生,动不动就是百姓找来有冤情,连康熙乾隆南巡途中,也经常有百姓拦路状告冤情。

这看上去似乎很夸,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怎么还有机会越级告状呢?怎么说呢,这种操作,理论上可行,可实际上难度五星级,一个没注意,自己先玩完。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理论上可行。

有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中这么演,一个百姓受了冤屈,就跑到衙门门口开始哐哐哐敲大鼓,县令听到鼓声就宣布升堂,开始受理案件。这是真的,古代衙门门口真有个这么大鼓,叫做鸣冤鼓,专门用来给百姓告状。

关于鸣冤鼓的由来,有的说是包拯为了解决民众问题设立的;有的说是刘邦的侄子太过跋扈,惹怒了一位叫做苏小娥的少女,苏小娥便在皇宫外敲锣打鼓,终于让刘邦了解了这件事,从此后刘邦便设立了鸣冤鼓专门用来让百姓上诉冤情。

但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鸣冤鼓就出现了。《周礼·夏官·大仆》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除了鸣冤鼓外,还有一种专门建立在京城的登闻鼓,是专门用来告御状,《晋书·武帝纪》记载“伐登闻鼓”,讲的就是登闻鼓。

据说登闻鼓有专人看守,只要鼓一响,皇帝必须上朝。只不过一般没有军国大事,这个鼓也不会响,虽说是一种百姓告御状的绿色通道,但前提一定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才能去敲这个鼓。到了明清时期,登闻鼓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意义。

看到这有人估计不解了,这古代让百姓伸冤的制度不是挺多的吗,为什么又说实际操作难度五颗星呢?那是因为没有说告状的条件啊!上面就说了,到了明清时期,登闻鼓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而平常的击鼓鸣冤。这么说吧,只要民众敢告官,自己得先挨打。

《大清律例》规定“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里。”父母官父母官,正当说着玩的呢?古代的官员,就如同百姓父母一样。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你一介平民百姓敢状告父母官,那就是不孝,不管有什么冤屈,先挨50大板再说。

别看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是80大板,120大板的,这全看行刑人怎么打。那些施行杖责的官吏在上层的示意下,光是20大板都能打的要人命了。就算挨过了50大板,没看到后面还有一句吗?就算赢了,一样要流放2千里。明清时期百姓受到流放,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差别了。

登闻鼓没用了,击鼓鸣冤要挨打,那皇帝出巡时直接拦路告御状总可以吧?我们说的那种拦路告状叫做“叩阍”,《清史稿·刑法志》记载得明明白白:“其投厅击鼓,或遇乘舆出郊,迎击驾申诉者,名曰‘叩阍’。”

但问题来了,你真当古代皇帝乐意听你平头百姓拦路在那告状呢?乾隆就因总是被人拦下告状烦不胜烦,便定下规矩,以后告状的只要说得有虚假的地方,统统按照冲突仪仗的罪责处理,先打100大板,然后流放3千里。

傅恒大家都听过吧,乾隆心腹之一,他根据圣心,又加了句:“圣驾临幸地方,虽未陈设卤簿,如有民人具呈妄行控诉者,照冲突仪杖例,杖一百,发近边充军”。至于百姓说的到底是不是虚假的,先打了再说呗。

抛开这些惩罚不谈,我们最后来说说告御状最难的地方在哪,那就是你根本连“冲突仪仗”的机会都没有。古人出行是一定需要路引的,路引是由当地政府开。地方上的贪官明了解你要赴京告状去了,还给你开路引方便自己受罚?怎么可能。因此这第一步都很难迈出,又如何谈之后的告状事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古代御状

更多文章

  • 皇帝是如何保证自己身边侍卫的忠诚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雍正

    皇帝确实是掌握了天下生杀大权的人,多少人渴望能称为皇帝啊!想一想当年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事件,这可是非常大的丑闻,为了争夺皇帝,哪里顾得上什么亲情啊,在权力面前,亲情就是幌子而已。而很多人也在想了,皇帝其实会得罪非常多的人,他们肯定也会怕暗杀的,比如传闻雍正皇帝就是被女刺客给暗杀的,那么作为皇帝这么一

  • 古代皇帝读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读书会很艰苦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读书人

    对古代读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读书有多艰苦?为什么穷是读不起书的呢?在古代,皇帝读书是很艰苦的。皇帝小的时候,虚岁6岁就要开始去上学,他们上学的地方叫做上书房,学堂规矩是非常严格的。皇帝必须要在凌晨3:00~5:00左右,就到上书房进行早读。在凌晨5:

  • 孙权曾几次三番讨要荆州,他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权,东汉

    孙权,即吴太祖,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在位共23年,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自从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是同盟的关系,非常亲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自从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几次三番讨要荆州,而且为此发动过战争,还打下了荆南三

  • 李广祖孙为大汉征战沙场,为什么一个比一个难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广,西汉

    李广,字号不详,,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回朝中,汉武帝就令人将他的母亲和妻子招过来,并让相士给她们相面,得到的结论果竟然是并无死丧之色,那就意味着李陵还活着。后来得

  • 福全受到过康熙猜忌吗?他的子孙后代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福全,清朝

    康熙在皇帝里算得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了,但是他作为皇帝,还是猜忌过福全,那么福全后人过的怎么样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侵扰清朝边境,康熙早就对噶尔丹肆意扩张版图武力统一漠西蒙古各部不满了,因此听闻噶尔丹又想侵占清朝庇护的漠

  • 子路的死其实很不值,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子路,鲁国

    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480年,子路死讯传来,七十二岁的孔子痛心疾首,仰天长泣,第二年,孔夫子在对子路的

  • 明末时期没有满清入关的话 明朝还能坚持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满清

    还不知道:明朝和满清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若满清没入关,大明帝国还能撑多久?大明是一个让众人惋惜的王朝,它的灭亡不是因为外敌多强大,而是自身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算是励精图治,然而还是无法挽救这个支离破碎的王朝,但是勤政就能说明他是一个

  • 皇太极当初提出议和给崇祯 崇祯为什么没有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太极,明朝

    还不知道:皇太极和崇祯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兵败,皇太极提出议和,为何崇祯不同意?明朝是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朝代,因此崇祯也就成了一个最具悲剧色彩的亡国之君,当时他不愿投降,宁愿上吊。尤其是临死前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也是令人唏嘘不已。明

  • 黄景昉提出一项建议延缓明朝灭亡,为何崇祯拒绝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黄景昉

    明朝最后时期社会很乱,只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些为国效力的忠臣,他们竭尽全力的想要保存国家,只可惜皇帝昏庸,周围又有很多的大臣阻碍,所以导致最终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曾经有些人也想出了,让明朝延续下去的方法,只可惜当时的崇祯竟然忽视了,并没有在意。这个人就是当年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它叫做黄

  • 万历多年不上场,为什么没人敢谋朝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万历

    不论是哪朝哪代当了皇帝的人都会怕皇位不保,都不会长时间的不上朝。但是在明朝就有一位非常奇葩的皇帝,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都不上朝,他说的就是万历,就是在今天也难想象,但是他却把皇位坐的还挺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没人谋朝篡位呢?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个中的原因。一,有不错的大臣基础。万历还是非常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