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王朝的末世乱象:叛乱四起 加上南梁的搅局

北魏王朝的末世乱象:叛乱四起 加上南梁的搅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3/12/12 13:37:55

北魏末年真是一个强人横行的时代,稍微有些力量就算是一窝土匪,只要能聚集一群人马,占据几个城池,就可以称王称帝,整个帝国疆域遍地烽火。

就在葛荣向洛阳方向发起攻击的时候,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间人邢杲利用自己的地位,放肆地召集流民,聚集了流民十几万户,可见当时社会之混乱。只要是有人出头,能给四处流亡的百姓指出点活路,不论这条活路是真能成功还是死路一条,对于这些流亡的百姓,都不重要了。他们要的,只是能吃上饭,至于手段,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活着总比死了强。造反,这在承平年代说都?敢说的字眼在乱离年代就不同了,你说造反咱就造反,连造反都不畏惧,这个政权的统治力量薄弱到极点了,老百姓也困乏到了极点,邢杲便领着他们在青州北海反叛。

邢杲毫不费力地就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和百姓,兴奋得头脑发热,一不做二不休,先登基坐殿再说,不光让自己过把皇帝瘾,关键是让手下这些武夫们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职,从心理上有建功立业的决心。于是邢杲大张旗鼓地登基坐殿,建立汉国,改元“天统”,像模像样地称孤道寡,为所欲为。

尔朱荣当时正聚集力量与葛荣死磕,没有能力两面作战,从当时的形势看,当然是葛荣这?最危险,虽然都是领导这群流亡百姓,但是到底葛荣横行了不少年,打过不少仗,算得上久经战阵了,而且进逼洛阳,所以这边更危险,于是全力对付葛荣这边。

邢杲那里,只派了征东将军李叔仁带着不多的兵马去探探底子,摸摸情况,等葛荣这边平定下来,再来解决。

如今葛荣兵败被俘,斩首都市,算是消除了一股最可能攻灭北魏政权的力量。可是高兴不过三天,全国各种叛乱消息搅扰得大家坐卧不宁,不只北方有邢杲叛乱,南边萧衍也没闲着,扶植元颢与北魏朝廷争夺正统,元颢并没有多少能耐,但是他却带了一代奇将陈庆之,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面对全国性叛乱形势,尔朱荣没有慌神,我们不能不佩服,在危机面前,他从没有惊慌失措过,他与当时的权臣都不同,有自己超人的稳?政权能力。

有的人将他比作东汉董卓,其实两人除了都不得善终这点相同外,其他并不相像。董卓只是控制了朝廷,但没有能力平定天下,只窝在都城里作威作福几年而已,对干戈四起的国家也没有平叛的能力,且为人太残暴,道德形象极坏,只留下了千古骂名而已。

尔朱荣就不同了,他有过人的稳定政局能力,有强大的军功,一个个扑灭各地反叛力量,光这一点就很少有人能超过,七千人平定几十万叛军,这是亘古未有的奇迹。另外,他终于没让横行中原将北魏皇帝从都城赶跑的陈庆之将军占到便宜,并击败了他,这也是一个奇迹。挽狂澜于即?,可以说尔朱荣缔造了元子攸的北魏政权,就算他顺势称帝,也是顺理成章,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可惜,他没有。

朝廷内部议论纷纷,都在讨论是先攻灭邢杲还是先杀向元颢,当时对元颢的估计都不高,都觉得平定起来不难,洛阳政权是众望所归,那元颢只能算是叛乱,在人心向背上这点很重要。于是决定出兵平定邢杲,这毕竟是腹心之患,攘外必先安内,这是自古以来都尊奉的原则。

以上党王元天穆为主帅,率领尔朱荣的主力部队就出发了,有元天穆为主帅,自然就不用动到尔朱荣的大驾了。尔朱荣还是派出自己的主力部队,让尔朱兆高欢?心腹大将将跟随出征,虽然尔朱荣没有亲自出马,但是部队的组成可以看出,其实就是他的主力部队,这支劲旅去扫荡邢杲的乌合之众还是很容易的。

北方的战事朝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发展,没多久就平定了邢杲的叛军,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七千白袍将士在陈庆之将军的率领下,攻城夺寨,纵横中原,竟无人可以抵挡,这一段在军事史上也堪称奇迹。

一时间,形势大变,人心又从短暂的安定中惶惶不安起来,京城洛阳附近开始流传各种民谣,有的唱道:“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在古代,民谣很多时候代表着民心,我们看《三国演义》就知道,每有大事发生,就在民间流传出各种民谣来,这些民谣的形成就无法考证了,或许是有心人所为,我倾向这一点,但是也肯定有聪明的民间人士编写民谣,以反应时政,抒发自己的思想的。

总之,从京城里传出这样的民谣,足以说明,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已经给北魏百姓留下了可怕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北魏王朝末世

更多文章

  • 谁该为“土木堡之变”负责?明英宗还是宦官王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土木堡,英宗,王振,

    在明英宗统治的正统朝,“土木堡之变”堪称是今人最耳熟能详的大事件。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兵分三路,悍然发动了对明王朝的全面进攻。明英宗朱祁镇仅经过3天准备,就率领号称50万的大军北征,遭瓦剌军合围,被围困在土木堡。八月十五日,瓦剌发动总攻,一举击破明朝大军,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成为明王朝立

  • 宋代史上谍战不逊潜伏:僧人反间计读诗送情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间谍

    《孙子兵法》之“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首先,间谍的“素质”要高。忠诚、不怕死、机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那时打仗是家常便饭,探听敌情就成为间谍的重要任务。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经常得走一些羊肠小道、丛林峭壁,所以做间谍的还必须身体素质过硬。根据战争的需要,宋朝还招

  • 盘点:中国古代人们千奇百怪的藏钱守财之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

    如今,老百姓有了闲钱,多数会选择将其存进银行,古代没有银行,那么古人是怎么储蓄的?由于深受儒家“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他们使用的储蓄保值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办法又是千奇百怪的。地下梁上皆藏钱处窖藏,是指用坛坛罐罐一类器物,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

  • 明初锦衣卫纪纲:竟看着“好友”解缙被活活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锦衣卫,明朝,纪纲,

    纪纲残忍至极,使出各种方法对待刚正不阿的文臣,但是他却尽全力救了旧友。纪纲病了,病于一种心思。这个心思就是篡权夺位。纪纲何以突然对皇位产生浓厚兴趣呢?这要从永乐皇帝朱棣选立太子说起。朱棣只有四个儿子,一个早夭,在剩下的三个皇子中,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较出色。朱高炽温和厚道,皇帝喜之智,感觉他有仁君

  • 明朝才子解缙涉嫌考题泄密 将殿试内容透给同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才子,解缙,

    科举考试,决定古代读书人一生命运的大事,是件很严肃很正经的大事,然而,该项制度虽然很严肃很正经,但如果掌控科举制度的人不严肃不正经,就会让科举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千百年后还留下话柄。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也是国家教育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然是极其严肃极其正经的大事,然而,居然也有考题泄密的案例

  • 阿房宫遗迹:墙垣遗迹证明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阿房宫,项羽,秦始皇,

    阿房宫北起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五公里;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公里,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阿房宫遗址遗址坐落在龙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筑遗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三桥镇以南。在这一区间内,至今保留

  • 嘉庆帝的“滑落曲线”令人叹息:他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庆帝,乾隆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紫禁城之变是

  • 解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有什么样的军事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乐盛世,朱棣,皇帝,

    改革编制朱棣统治时期军事组织在武装力量的结构方面经历了四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取消了护卫。第二个变化是把大部分驻在南京的京卫调到北方,并把某些北方的部队提到亲军的地位,这就使驻北京的京卫成为帝国中最大的一支部队。第三个是在京师设营,士兵们通过营定期从地方部队轮换去边境防线服役或进行征战,并在营中操练和

  • 解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有什么样的经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永乐盛世,朱棣,皇帝,

    农业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朱棣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

  • 刘氏九千守军击溃王莽百万大军 成中国历史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昆阳之战,刘秀,王莽,

    王莽新朝执政的后期,各地的起义和造反已经没法控制了,搞得朝廷四处救火。其中有两支军队,今天的我们如雷贯耳,那就是赤眉与绿林。南阳郡有一个叫刘縯的,据说是刘氏皇族的后裔,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舂陵兵,自号“柱天都部”。舂陵兵和绿林军合作,与王匡、王凤等人在淯水边拥立了舂陵宗室刘玄为帝,年号为更始,世称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