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拒绝“糖衣炮弹” 建国前解放军的反腐举措

拒绝“糖衣炮弹” 建国前解放军的反腐举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1/18 23:19:31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线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

提起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人们都会想到毛泽东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进城之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意味深长的告诫:“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糖衣炮弹论”是毛泽东教育全党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防止腐败产生的经典论述,也使我们产生一个感觉,中共的反腐败斗争,是从建国后开始的。其实早在建国之前,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共产党进入城市的时候起,严格组织纪律、反对腐败堕落的斗争就已展开了。

男女关系衍生的政治案件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日本投降。中共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抢在国民党“接收”之前建立东北根据地。最先到的是原东北抗日联军干部。他们进入北满各地城市,开始建立政权。从深山密林的艰苦生活转变为城市的舒适生活,有的干部产生了享乐思想,革命意志蜕变。特别是在男女恋爱问题上,从沉溺于男欢女爱演变为严重的政治案件。

1946年1月,北满合江军区依兰县第5支队副司令杨清海叛变。当时的依兰情况复杂,土匪头子谢文东、李华堂等因为参加过抗联的关系,自封为各地的“司令”。伪满官吏、军警仍旧把持着当地的权力。杨清海受这伙人的引诱,很快腐化堕落。他认识了开赌局的辛老头的女儿辛爱玉,外号“辛大姑娘”,是依兰城里有名的妓女。杨清海本有妻室,但在辛爱玉的诱惑下与她同居。辛爱玉当了姨太太,那些开赌局的地痞流氓就把杨清海当成保护伞,而国民党特务把杨清海当作策反对象。他们穿针引线,让杨清海和李华堂拉上关系。杨清海接受国民党委任,与李华堂密切联系,等待时机叛乱。

合江军分区司令员贺晋年是来自陕北的老红军。他对杨清海通敌活动有所察觉,便与张闻天书记商量,把杨清海调到佳木斯学习,解除他的职务,审查他的问题。杨清海感到情况不妙,便派人联络李华堂,决定发动叛乱。

1946年1月10日晚,依兰县政府的干部为杨清海设宴饯行,勉励他好好学习,处理好家庭问题。杨清海表面客气,心中暗藏杀机。夜里,他命令亲信在营房动手,打死了依兰独立团三位关内来的干部,煽动部属跟着他叛乱。就这样,杨清海拉走依兰独立团两个连150多人,长短枪160多支,到西山与李华堂会合。国民党的报纸大肆宣传杨清海叛变,在当时的东北影响很坏。

当年10月,贺晋年司令员带领骑兵在牡丹江追剿李华堂,土匪被打散了。辛爱玉受伤被俘,杨清海只身逃到国民党盘踞的长春,在那里靠赶大车度日,后来到沈阳做小买卖隐藏起来。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他终于被群众揭发出来,由公安机关逮捕枪决。

清除腐败,巩固东北根据地

1945年10月,在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方针指引下,关内各根据地调动10万大军进入东北。194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强我弱及种种不利因素,东北初期的斗争非常艰难,1946年6月四平保卫战失利后,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撤退到北满,部队损失严重,干部中一部分人思想混乱,形势危急。

对此,中共中央作出重大决策,改组了东北局。1946年7月,新组建的东北局领导集体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林彪罗荣桓陈云、高岗等共同起草了东北局《七七决议》。

建立根据地的关键在农村。《七七决议》强调:要掀起干部下乡热潮,必须克服腐化享乐思想。“许多到达东北的干部,对于长期战争和艰苦工作没有认识,没有精神准备,不少人迷恋城市生活,缺乏下乡的决心,缺乏群众观点,干部中享乐腐化厌战的情绪在增长着,这是党内最危险的现象”。《决议》号召各级干部“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造成共产党员面向农村,深入农民的热潮”。

在反对腐化享乐、动员干部下农村的同时,部队的整顿工作也在深入展开。根据以往的教训,凡是土匪活动猖獗、叛乱多发的地区,国民党特务、地主武装的捣乱破坏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我们队伍不纯,坏人掌权和干部腐化堕落,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先要清理内部,内部纯洁了队伍才能巩固。1947年4月29日北满合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卓雄给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一份报告,汇报半年以来的剿匪和建军工作,谈到整顿地方部队工作。在整顿过程中,卓雄发现了比较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犯错误的还有关内来的老同志。他在报告中反映:某军分区“很多的干部都贪污腐化搞女人”,“在生产方面发生过很严重的现象。私人做买卖造成了一部分干部贪污腐化的风气。近来经过多次检查批评,已有转变。现在除了上级指定专门机关搞生产工作外,其余部队、机关、个人绝对禁止商业生产。部队机关生产规定解决全年的菜、肉类、黄烟、办公费等项,主要进行农业生产”。卓雄反映的问题,东北局早已注意到了。

东北局在1946年8月发布了《关于反贪污腐化浪费指示》。根据指示,各地政府机关进行了认真的清查,查出了一批腐化变质分子。他们有的挥霍浪费,化公为私;有的堕落腐化,吸大烟,完全丧失了党员干部的立场。这些人虽为数不多,但对革命队伍危害极大。1947年4月出版的东北局机关刊物《群众》第13期出了一个专号,公布了一些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和教训也使东北局领导意识到:贪污腐化现象往往是从男女关系开始的。东北局当时作了严格规定:连队干部和战士原则上不许结婚,高级干部结婚也要从严掌握。有个政策简称“二五八团”,就是男方年龄25岁以上,8年以上军龄,团级以上才能批准结婚。

朱老总亲自整顿军队经商

1947年5月,朱德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从延安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带领中央机关一个精干的小部队,在陕北坚持斗争,与胡宗南周旋。临别时,毛泽东交给朱德一个任务:解决华北部队的作战问题。

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被迫将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而解放军已度过了战争初期最困难的阶段,东北、华东等战区开始组织大规模战役,整军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只有华北战场打不开局面,没打一个像样的歼灭战。

因此,毛泽东委托朱德去华北部队视察,看看原因何在。朱德到华北部队后,听取干部汇报,并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了严重问题。1947年6月他给毛泽东写报告说:华北部队后方太大,出征人员少。野战军号称12万人,实际能用于作战的不到7万人。其余的都在后方搞生产,各自为政。团以上机关都有自己的财产,纪律也比较混乱。如果不割去这个大尾巴,华北部队的状况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为什么华北部队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抗战时期遗留的问题。抗战期间,太行山根据地的部队都是自谋生路的。延安不发经费,要部队自行解决生计问题。抗战时期是国共合作,八路军不能像红军时期那样打土豪、分浮财解决军饷,就只有靠生产经商。到1941年,晋察冀政府和部队的生产经营已初具规模,有了多种设备简单的小矿,以及熬盐、制碱、硫磺、酒精等化学工业和榨油、制造纸张、面粉、文具等多种轻工业。

边区军民的生活日用品因此大部分能够自给,不但解决了生存问题,还经常接济陕甘宁根据地。但是到了解放战争,部队要打仗了,原来的经营体制就成了大拖累。这种前后方不分、建制混乱的现象不解决,不但打不了仗,而且极易滋生贪污腐败,涣散部队战斗力。

朱德与刘少奇商量,决定采取坚决手段割掉后方的大尾巴,让部队轻装作战。他指示华北部队:停止经营生产,商店一律归公。建立统一的后勤机构专门管理。这要涉及很多干部的切身利益。朱德向中央表示:“改组虽一定会有很多阻碍,当设法推动,以取得速效。”1947年6月3日,毛泽东致电同意朱德的报告,指示华北部队认真整顿。在刘少奇的配合下,华北部队清理了经商机构,后方人员由新建的军区后勤部统一管理。经过两个月的整顿,华北军区的混乱现象明显改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陆逊的夷陵之战和关羽的襄樊之战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网络上黑关羽的人,大多拿樊城之战说事:战局意义比不上官渡之战,规模比不上陆逊灭刘备的夷陵之战,关羽威震华夏,一定是后代人吹捧的。并且还说得有理有据:后世君王需要“忠心”的臣子,于是就把关二爷抬出来,供起来,当一个臣子的榜样。他的一切都是历代君王吹捧起来的,都是为君主服务的。这个理由倒也不算错,但若揪

  • 埋葬死人之地被称为“坟”,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陵,皇帝,历史解密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传这首《忆秦娥》是唐代诗仙李白游秦汉旧迹时,因触景生情所发出的感叹。词中的“汉家陵阙”是指位于现在陕西关中黄土高原上的西汉帝王陵墓。举世闻名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则坐落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其实是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解密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长安皇宫北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在大唐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流血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被非法杀死,皇帝李渊被迫退位

  • 后稷:周族始祖,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稷,黄帝,历史解密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按照诗经记载为上帝之子。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

  • 揭秘:春秋时期的滑国是怎么被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滑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除了几个五霸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大点的诸侯国,比如郑国、宋国、鲁国等等,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弱小的小国,这些小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大国的手中。有这么一个小国,因为一个大国的军队没有完成任务,所以顺道灭掉了他来充当了战利品,这个倒霉的小国就是滑国。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郑国和卫国这几个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

  • 郭嘉这27字,曹操为什么听不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三国,曹操,郭嘉,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猛将如云。而当时的汉朝,已经到了衰微破败的时刻,很难再约束其它的势力崛起。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西蜀,曹操建立曹魏政权,孙权的东吴势力同样崛起,三国并立。其实,三国鼎立的局势正是三个国家的领导人的竞赛。在这场比赛中,曹魏的人才最多,占据了广博的北方土地;

  • 揭秘: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成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术,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袁家在汝南,四世三公,豪门世族。袁家兄弟袁绍袁术都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且是最大的军阀。袁绍占据幽州、并州、青州、冀州,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号称拥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云。袁术割据江淮,连江东孙坚都是他手下的小马仔。别的军阀跟他们任何一个相比,都是大象腿下的小蟑螂。如果哥俩联合,大半个中国就算统一了

  • 皇帝爱上一个大自己17岁的宫女,竟想废掉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见深,明朝,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皇帝从来都不会参与后宫的事情的,因为皇帝整天要忙于政事,根本就没有办法顾及到后宫的那些事情。不过,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整天在干涉后宫的事情,甚至还处心积虑的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皇后给废掉,感觉这位皇后真的太惨了,大家知道这位皇后是谁吗?她就是明朝的吴皇后,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虽然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证明了当时的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母三迁,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史上 “ 孟母三迁 ” 的故事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这个三迁,不是三次,而是 两迁三地 ,是搬了两次家,住过三个地方的意思。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但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 教育 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的故事,更证明了当代社会的一个

  • 老师问朱元璋皇子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四字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尽管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朱元璋却不愿因此而放松了对孩子们的教育。虽然行事打仗这些,他手下的那帮兄弟都是好手,但对于文化课,他们就完全算是外行了。当时虽然仍在行军打仗,但朱元璋对孩子的教育仍然特别上心。在他看来,如果不抓好这件事的话,打下的江山也没有人继承。作为他的大儿子朱标,更是被他钦点为当仁不让的